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操盘手闪电离职 夏进乳业全国战线大收缩(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7日 13:47  中国经营报

  在2005年,新华百货派驻人员进驻夏进操盘,财务监控力度加大,从而束缚了分公司经理,业绩出现大幅下滑。而新华百货派驻人员与夏进员工的对立情绪也很严重。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此后,新华百货先后三次为夏进找出路,但是都没有成功。

  从2005年9月份开始,夏进尝试了一条道路,提出了只管生产、不管营销的想法,与家乐福、沃尔玛、物美等零售企业签订了超市自有品牌的代工协议。“这对夏进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战略转移,当时计划在家乐福一年做5亿元的销售额,但结果前8个月只做了1亿多元,所以夏进就停掉了。”劳兵表示,由于零售商自有品牌不被认可,销售业绩很弱被迫终止。

  而夏进走的第二条道路是与蒙牛、伊利谈收购。据上述夏进离职人士透露,2005年下半年,蒙牛对夏进的产品、市场网络以及营销状况进行了考察,之后蒙牛认为夏进有价值的就是市场网络,所以没有收购。之后,夏进又主动联系了伊利,伊利开出8000万元的收购价格,而当时夏进的注册资金是1.3亿元,新华百货这几年也在夏进投入了1亿多元,这么低的价格显然无法接受,所以这条路也走不通。

  夏进第三次尝试突围的契机是在物美集团收购新华百货28%股权的时候。“当时新华百货提出让物美进入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将夏进的发展纳入新华百货与物美未来的战略中,即要把夏进盘活。”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最终的方案是引入外部的欧洲瑞寰基金,与新华百货、物美共同组建了宁夏寰美乳业发展有限公司,专门支持夏进的发展。“寰美乳业成立后,就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即成立了奶粉与液态奶两个事业部,打造夏进完整的乳业产品线。”劳兵表示。

  但是这个战略遇到了2007年下半年我国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从2007年七八月份开始,宁夏地区鲜奶收购价从1.7~1.8元/公斤上升到3.2元/公斤,涨幅达82%。于是这个战略被打乱了,没有了成本优势实施起来相当困难了。

  夏进的样本意义

  实际上,夏进全国扩张的奋斗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国二线乳业品牌的一个典型。

  “夏进以前是一个纯粹的西北汉子,勤勤恳恳地工作,并攒下了一些钱,后来进了城,很多人给他说媒,但最终都没有成,夏进也变成了一个落魄的农民工。”上述夏进离职人士比喻道。

  夏进有过曾经的辉煌。1994年9月,夏进生产了中国第一批液态奶,当时伊利还在生产雪糕。1999年、2000年,夏进帮蒙牛代工了第一款产品。夏进之前是十大液态奶品牌之一,也率先从区域走向全国,2001年时夏进已经在全国26个省市设立分公司或者办事处。

  “夏进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没有抓住成为全国强势品牌的机会。”乳业专家陈渝分析,1999年左右是中国乳业的一个分界线;1999年“利乐包”(常温奶包装)出现,技术革命带来了常温奶的快速发展,伊利、蒙牛锋芒毕露。

  据记者了解,在2000年至2004年的5年中,伊利、蒙牛、光明三大企业的销售额平均增长率都达到了50%。夏进在2004年却由于内部问题开始走下坡路。一些区域企业也没有抓住这个时期的发展机会。

  “现在液态奶这一块,全国强势品牌已经形成,区域企业做全国品牌的机会很少了。胡永翔重回夏进救不了其液态奶的全国市场。”一位业内人士评价道。

  而伊利、光明、蒙牛上市成功,资本的力量也在市场竞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陈渝认为夏进将战线收缩到“陕甘宁”市场也未必是坏事,现在区域性的乳业品牌包括南京卫岗、西安银桥、济南佳宝等都是在小范围内的局部市场扩张。区域品牌也可以通过做代工、特色风味奶等找到自己的利润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