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乏资本后盾 重庆服装扩张路漫漫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 14:15 《时代信报》
面对东部沿海服装企业竞相西进的势头,重庆本土企业不甘于沦为“代工车间“或购并对象,一些较具规模的企业也开始积极寻求自己的品牌扩张之路———其中,不但有早已将公司迁至广州的白丽服饰(纤牌),还有以重庆树王、段记、新旺族等为代表的本土服装头面企业,都在设法与国际大公司合作,希望嫁接海外企业的优势,形成自己的品牌。 对于重庆本地服装业的发展前景,《服装时报》重庆站站长任红认为:“目前服装业的西移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重庆服装的快速发展,相信未来三五年间,重庆服装会通过国际合作等方式,逐步将一批本土品牌推向全国。” 然而,由于缺乏融资能力,这一过程,注定了将是漫长的。 信报记者 刘隽刚 图 张秀良 国际合作推广品牌 临近春节,重庆树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派繁忙景象,每年春节前后是服装企业收获的黄金季节。时值中午,树王公司企划总监龚腾顾不上吃午饭,与记者谈起两年来,树王公司的外向发展之路。 “树王品牌在1998年就有了,但一直到近8年之后,才进入了一个比较快速的发展期。”据龚腾介绍,树王的品牌扩张进程,主要通过国际合作来实现的,其间,树王曾先后与4家境外企业展开合作:“最开始,我们选择了与法国五联合公司合作,由该公司为树王品牌在中国大陆境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消费调查,并制订出一套专门针对人群定位的品牌孵化流程。” 随后,树王又与加拿大一家服装企业签订了共同打造“TREE”品牌的协议。“由于服装业越来越走向个性化,与时尚潮流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行业的细分程度越来越高,品牌定位人群也越来越精细。” “我们推出的第一个国际合作品牌TREE,是针对30———35岁年龄段的精英人士。在此之后,树王又与英国HOOFEE合作,设计了另一个针对高端的品牌卡尼博。”龚腾告诉记者,在第二个品牌的合作协议签订之后,树王在广州建立了分厂:“但这并不意味着树王想搬出重庆,对于服装业而言,产地并不是最重要的,品牌推广才是关键。” 正是在这种发展思路的指导下,2006年和2007两年间,树王品牌才一步步由重庆迈向了全国市场,分别在四川、云南、黑龙江、山东、辽宁和吉林等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点。 资本仍是制约瓶颈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大多数一线品牌的扩张目的地,都是国内服装业的二线城市,;而对处于时尚最前沿的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城市的进入,则显得格外慎重。 这种市场走向的选择正好印证了一句行话:“一线城市做形象,二线城市做销售。”龚腾告诉记者:“一线城市由于竞争压力巨大,许多企业进入这类地区,主要是为了树立品牌形象,赔本赚吆喝。真正赚钱的区域。其实都在二线城市。” 至于树王在品牌扩张时首选二线城市,其用意也非常清晰:“我们的目标是形象、销售、布局同步发展。” 不过,在本土企业的扩张途中,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很多,资本不足仍是本地服装业的最大隐痛。在这一点上,树王迟迟不愿进入一线城市,一定有其难以言说的苦衷。“服装一直以来被归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潜力小、投资回收慢。对重庆服装企业而言,除利用自有资金周转外,很难从银行及其他资金渠道获得援助。”川美服装设计系主任苏定刚对此深有感触。渝北工业园企业服务处蒋处长的感受更为直接:“资金是服装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一旦企业销售业绩上不去,资金链立刻就会断裂。”在渝北工业园,有许多已经获得土地的本土服装企业,由于资金无着,根本无法启动厂房建设。 终端布局“内外”有别 在品牌扩张上,树王公司希望探索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龚腾告诉记者:“大量的加盟点、战略合作店铺及少量直营店灵活并存,帮助很多本土企业完成了全国布局的第一步。”但这并非一劳永逸的一步,龚腾表示,从2008年开始,树王也在谋求大规模扩张,与这一雄心相匹配的是,“我们的布点方式也将更为灵活。”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