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航空工业体制改革与大飞机的研制,适逢中国国防军工工业新一轮变革
拆分近十年之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下称一航集团)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下称二航集团),可能又将走到一起。
两大集团重组的传言自2007年起便若隐若现。2008年1月7日,国防科工委秘书长黄强在北京京西宾馆透露:“中国航空工业有关资源将进行整合,实行战略性和专业化重组的体制改革。”
中国航空工业资源集中于一航集团与二航集团两家,因而黄强的说法,被普遍认为是两大集团重组的官方表态。
一航集团与二航集团1999年由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分拆而来。一航集团总资产1535亿元,主要研制、生产和销售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和武器火控系统;2006年总收入815亿元,利润35.8亿元。二航集团规模略小,总资产近千亿元,除生产军民用航空器、发动机、机载设备,还包括汽车、摩托车及其发动机和零配件的生产销售。两大集团只在运输机业务上有一些重叠。
传闻中的一种重组方式是“二变五”,即把一航集团和二航集团旗下资产按专业分成军机公司、民机公司、发动机公司、机载设备公司、综合类公司等五家。
不过,据《财经》记者从一航、二航集团内部获悉,重组方案目前尚未明确,两个集团都抽调了一些人做方案、提建议,但决定权完全在高层。“在国家宣布最终方案之前,一切都很难说。”二航集团一位高层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缘起“大飞机”梦
航空工业资源的整合,缘起几十年未圆的“大飞机”梦。“大飞机”涵盖军用、民用大型运输机。就民用飞机而言,意指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是民航使用最广泛的主力机型。
中国大飞机研发始于上世纪70年代,受国家财力、国防技术、民航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历经挫折。1985年2月,国内首个大型客机自主项目“运十”在研发15年后终止。国家由此改变思路,尝试“以市场换技术”,与麦道、空客两公司合作制造飞机,但也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相继夭折。
但“大飞机”梦并未就此终结,2003年,国务院组织专家就大型飞机立项重做调查论证。
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大型飞机与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项目并列。
出于技术和战略的双重考量,2007年全国“两会”前夕,中国政府重启大型飞机自主研发项目。根据在2007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大型飞机方案论证报告》,项目研发将“军、民两立”,军机项目设于西安,民机项目放在上海。初步测算投资研制经费约500亿-600亿元人民币;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将负责项目牵头,国防科工委等部门参与。
大型飞机自主研发项目在立项之后很快成为热点。2008年1月7日,国防科工委秘书长黄强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大型客机公司组建并挂牌将于今年3月完成。
黄强称,大型客机项目筹备组由国防科工委等有关部门、地方政府、集团公司等有关领导组成,办公地点设在国防科工委。在国务院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筹备组成立了四个专题组开展专题研究和论证工作,并已完成有关专题报告的起草工作,研究并提出了大型客机公司组建方案及航空工业体制改革方案建议。
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大型客机项目筹备组在2007年8月后开始运作,组长为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副组长分别是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金壮龙、一航集团总经理林左鸣和二航集团总经理张洪飚。“四个论证组中,应该包括技术方案组和公司筹建方案组。”上述人士称。
据黄强介绍,大型客机公司拟由国务院、地方政府、企业集团共同出资组建,承担大型客机和ARJ21支线飞机研制生产任务。
大型客机公司的股东自然少不了一航、二航两大集团。据悉还有其他国有控股的投资公司加入。此外,由上海盛融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大盛资产有限公司合并而来的上海国盛集团,将作为上海市的出资人代表参与大客机项目。
对于重组,一航集团的态度显然要比二航集团积极得多。
2006年6月2日出任一航集团总经理的林左鸣,曾先后任职于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他倡导“让军工企业直接上市,大踏步地走向资本市场,深化军工企业体制机制改革,走产融结合的发展之路”,以期最终实现一航整体上市。
2007年,一航集团旗下中航精机、深南光、深天马、力源液压、西飞国际、贵航股份等六家上市公司纷纷启动增发重组。中航光电、成飞集成完成首发上市,一航集团下属企业天虹商场的上市工作也在进行,旗下的发动机业务试图借S吉生化(上海交易所代码:600893)上市。
据悉,未来一到两年,一航集团将借助现有上市公司整合资产,并推动旗下企业首发上市,围绕防务、飞机、动力、航电、机电等十大板块开展资本化运作。
十大板块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飞机制造业务的整合。2007年8月,西飞国际分别与成飞集团、沈飞集团成立一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一航成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两家合资公司各控股45%。
由此,中航一集团旗下除上海飞机制造厂,民机业务均整合在了西飞国际的旗下。在东方证券分析师陈刚看来,这确立了西飞国际作为一航集团整机资产整合平台的地位,公司未来有可能成为中国大飞机项目主要承担者。
除以西飞国际为平台整合民机制造业务、形成“一航民机”的计划,一航集团还启动了旗下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下称中航商飞)在海外资本市场的融资。“中航商飞”主要负责民机的销售,如能实现海外上市,将与整合后的“一航民机”形成互动。此外,一航集团还意图并购国外民机企业,曾打算投标竞购空客公司准备卖掉的六家工厂,寻求并购北美的企业。
二航集团对大飞机研制也不乏兴趣。但与一航集团相比,二航集团动作小得多。根据二航集团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该集团“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的重点是直升机。公司总经理张洪飚曾表示,集团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投资30多亿元发展中国的民用直升机工业。
不过,一航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则分析指出,与许多院士和大飞机项目倡导者相比,一航集团的一些管理层其实更倾向于发展支线飞机,“这是一航现有的技术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