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扬弃TMT 风投开追汽车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9日 04:47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翟亚男

  从事汽车新能源产品研发生产的上海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对外传出消息:七八家风险投资公司主动要求为其投资,目前在谈的有两家,国内外各一家,投资规模都在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看来,攀业氢能源获得巨额投资已无悬疑。

  汽车领域一直是被风投们封杀的区域,曾有的产能过剩、发展过热等预测和说法,不但束缚了汽车业的手脚,同时也让风险投资公司望而却步。而2007年一系列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出台、几次重组并购的平稳进行、重点车企的扩产建厂……让风投们深刻感觉到了中国汽车业大步前行的气势。当然,嗅觉异常灵敏的风投们不忘在第一时间调整目标,传统TMT(电信、媒体、科技)因此渐渐失宠,“去汽车领域寻找新的目标”成为共识。

  不可否认,汽车产业正在掀起风投高潮:深圳创新投资集团目前的投资项目中,与汽车相关的有十五六个;红杉资本则投资了两个与汽车相关的项目:众合保险和一家整车设计团队;车险中介领域的领头羊从众汽车服务联盟近期更是接到了23家风险投资公司的“橄榄枝”……从售后服务、汽车保险、二手车到汽车网站和最炙手可热的新能源汽车,风投们在汽车产业链上的激情和冲动已经被点燃。高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犹如一个巨大的牌局,风投开始在各个环节下注。

  从IT到汽车

  风投“移情别恋”

  搜索几年前的风险投资案例,能找到的几乎都是关于IT或者互联网项目的,老牌的风险投资公司IDG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它们资助的项目包括3721、腾讯、搜房网、易趣、携程等。而当IDG也开始投资“如家酒店”、“顺驰不动产”、“一茶一座”时,风险投资的风向发生了改变。

  在资本顾问及投资机构清科集团研究中心对于2007年前11个月的研究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种变化:广义的IT行业2007年的投资案例数从2006年的59.6%下降到46.0%,投资金额从61.5%下降到42.5%,双双跌落至50%以下;传统行业、服务业成为2007年度的投资热点。

  投入几个亿,仅赚回几千万,这样的回报率恐怕是让风投们纷纷放弃互联网的主要原因。而有着高额利润的汽车后市场,则让风投们看到了一个等待挖掘的金矿。 2007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规模以超过22%的增长率大幅领先于中国制造业的平均水平,整个汽车行业全年利润贡献突破了1000亿元人民币。在这一大背景的带动下,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潜力不可小视。

  有预测说,2010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将逼近2000亿元。无论这一数据是否有所夸大,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眼下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5200万辆,而汽车市场仍在迅速地扩张。假设每辆车每年消耗在维修和服务(包括保险)上的花费平均有2000元,这个市场就将超过1000亿元的规模。

  除规模之外,更加诱人的是汽车后市场的利润率,整个行业平均利润在40%到50%,而个别细分行业能达到100%到200%的利润,正所谓“只要有1美元的车在路上跑,就会牵出至少8美元的售后服务”。

  风投们对汽车后市场的追逐,正应了那个著名的论断——有10%的利润资本已经蠢蠢欲动了,有20%的利润资本开始大量涌入,有50%的利润资本已经兵戎相见了,超过100%的利润资本就六亲不认了。这个论断形象生动,但绝非笑谈。

  对于风险投资的这一变化,北京总部设在海淀区中关村的联想投资深有感触,2006年联想投资曾为联合汽车俱乐部注入了800万美元的投资。联想投资北京总部的负责人对记者说:“中国的投资机会并非在IT方面,中国是消费的大国,这个消费不光是产品,也是指服务。比方我们投资的汽车俱乐部,就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汽车后市场服务公司,在中国汽车消费达到一定水平后,这样的公司是呼之欲出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中国的消费性层次,就像中国人早期是喝米汤,后来喝豆浆,最近喝牛奶,都是一步步在提升消费层次,这个层次当中有很多机会。”

 [1] [2] [3]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