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航空业:整合还是垄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 17:32 财富时报

  整合还是垄断?

  不久前履新民航总局局长的李家祥被认为是此次事件的关键人物,但这多属猜测。他的愿望是中国的国有航空公司应该重组成“超级承运人”来应对国际航空公司的竞争,这位曾经的空军少将更倾向于保护国内的航空企业。李家祥是原国航董事长。他一直认为,现在中国航空运输市场不是垄断,而是过度竞争,甚至有时是恶性竞争。他预测中国民航的增长速度在2008年将达到12%以上。

  作为中国三大航空公司中盈利能力最强的一家,国航的目标是成为世界航空巨头。一些分析师表示,收购东方航空的战略性股份,并利用其在中国商业中心城市上海的大本营,或许能使国航获得所有国际线路的垄断权,为跻身强手林立的国际航空竞争格局迈出重要一步。

  悉尼咨询公司亚太航空中心(Centre for Asia Pacific Aviation)的彼得·哈宾森(Peter Harbinson)说:“我认为上海将在10年之内成为亚洲最大的航空港。所以,只要能在上海立足就能具备强大的实力。”

  李丰华感到失望,“我们过去生产解放牌,也生产东风车,难道这两个车加起来就是奔驰车?肯定不是。”他对国航的做法感到愤懑,“这次过不了关,我会无限期地把这个会开下去,一直到过关为止。”

  目前东航在上海市场的份额约为35%,上航约为15%,国航仅为12%左右。为了提高在上海市场的占有率,立志于打造“国际超级承运人”的国航,早已提出在上海打造“国际门户”的计划,包括年底前成立华东分公司及联手香港国泰航空公司成立合资的货运航空公司,而最快的进入方式,无疑就是收购其他航空公司。

  国航除一再指责东航被贱卖给新航之外,并没有过多阐述能给东航带来除资金以外的价值增值,只是提出了“一联一合一交换”方案。所谓“一联”:就是开展共飞的国际航线等层面的业务联营,目的是提高国际竞争力;“一合”:就是把货运整合起来,成立一家合资货运公司,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国际货运市场的竞争力;“一交换”:就是互换双方股权。

  有意思的是,方案中提到“成立一家合资货运公司”,而在18个月前,国航也曾主动找到东航商谈重组货运公司,前一天双方还在推杯换盏,可第二天国航就宣布与香港国泰航空公司在上海成立合资货运公司。东航感觉像是被耍了。

  双方在争夺上海市场时摩擦不断,亦有人认为这是李丰华排斥国航的情感原因。

  2004年东航曾发起了一场“上海保卫战”,利用调配各方运力、抢占航班时刻的方法打算守住“大本营”,主要针对的就是国航。不幸的是,2004年东航发生“包头空难”,东航反省之后认为是“上海保卫战”引起了飞行员压力过大,保卫战就此终结。

  国航正面临历史上最好的机会,但对于越来越习惯飞机旅行的乘客来说,这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就像李丰华所说,“国航无法提供给我们任何帮助,而且这也会导致行业垄断,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

  按照国航的许诺,他们将支付至少94.25亿港元收购新航,但这笔资金如何筹措受人关注,尤其是考虑到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变数随时可能发生——在新航出价之后,东航的香港H股股价几乎达到新航报价的两倍,上海A股股价较新航报价高出近6倍,这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料。

  糟糕的信号?

  投票结果对新加坡航空而言是个重大打击,他们经过一年多的谈判才同意投资东方航空。亚洲的航运重心日渐转向中国,据波音公司(Boeing Co.)预计,未来20年内,中国市场将以年均8.1%的速度扩张。对于许多航空公司而言,往返上海的航班利润丰厚,是他们最看好的一块业务。

  国航的出价及其对股东的表态也反映出中国政府对海外投资者以低价收购国有资产日渐敏感。2005年,中国开始向外国投资者出售其主要国有银行的少数股权,而那之后许多这类投资都已显著升值。

  现在主动权转到了中国国航手中,如果它能成功地从新航手中横刀夺爱拿下东航的话,将有可能成为中国航空业的龙头老大。

  所有人都在欢呼市场力量的胜利,过去几周里,国航和东航一直通过投资者巡回推介、措辞尖锐的新闻稿和对对方不正当活动的指责来争夺股东的支持。这些在西方竞购大战中常用的战术,或许预示着中国正开始逐渐接受以股东为导向的资本力量对其产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但代价或许将在未来显示。

  中国151家央企的主管部门国资委正在逐步允许部分大型国有企业的外部股东和董事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并急切希望给这些企业塑造一种严格按照商业规则运营的形象。

  但这些大型企业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在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三年进入行业前三”的要求下,在“不达标就重组”的红线前,每一个央企的领导人都需要考虑自己的未来。

  国航在“东新恋”中表现出复杂的心态,混合了担心、疑虑甚至嫉妒的复杂情绪,而它最后的措施也最符合保护自身利益的原则。尽管东航一直声称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但国航坚持认为“这就是钱的事情”。或许,这将是中国民航业第二次重组的一个开端。

  在国资委主管的企业中,身处同一行业的不在少数,而引入境外投资者,“以股份换制度”的措施也将继续实施,谁也不能保证类似国航、东航和新航的故事不会继续上演,一个又一个大型的企业可能会诞生,但这是一个理想的结果吗?

  谁也不能保证类似国航、东航和新航的故事不会继续上演,一个又一个大型的企业可能会诞生,但这是一个理想的结果吗?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