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6亿元跟大中失之交臂 苏宁失于一念之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 19:05 财经时报
王旗 怎么去衡量一项资产的价值?用单纯的成本法、收益法等技术手段去评估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这样的,不然大中电器就不会卖出36亿元。 上周末国美电器闪电托管大中电器,这是其此后全面并购的铺垫。而此前一年多在跟大中商谈并购的苏宁电器,则宣告退出。苏宁电器曾经给大中的出价是30亿元,这也是大中想要的底线。国美虽声言有意争购,但一年多来除了设法拖延苏宁大中的交易,并没有与大中进行实质性的讨价还价。 开价在最后时刻,在苏宁和大中即将宣布成交之前,国美出价36.5亿元,并跟大中电器闪电签约,甚至没有做尽职调查。国美董事长黄光裕就像一个树丛中的猎人,潜伏伺机,一击而中。 36.5亿元得到的是大中61家门店,简单计算,一家门店摊得近6000万元的收购成本,而眼下在北京新开一家店门,成本大约只需要1000万至2000万元。 国美和苏宁显然都不是这么算账的。虽然人人都认为大中电器不值这么多,甚至不值30亿元,但这是仅从资产角度来看的,从企业战略角度看,大中电器是一个砝码,决定着国美苏宁两强的天平向哪边倾斜——受影响的因素不仅仅是北京市场的一哥地位、8亿元的年销售额,还包括跟上游的议价能力,股价及市值,甚至公司形象。 因6亿元之差跟大中失之交臂之后的苏宁电器,在国美公告全面托管大中电器的当天,股价下跌8.16%,市值缩水80亿元。 不管其间有多少值得玩味的博弈故事,但从整个争购案可以看到,苏宁主要失于两个因素:其一,苏宁电器此前从没有同行业并购的经验,董事长张近东在判断被并购目标时,显然缺乏除了资产状况之外的更多参照,缺乏经验也造成其对并购之后的整合缺乏信心。而长于资本运作之道的国美已经并购多家公司,特别是去年并购中国永乐之后,越发了解并购可能给国美带来的好处和伤害。 此前,苏宁对大中电器进行了数月的尽职调查,正式谈判也进行了有9个月,而至年底时分,双方仍有诸多摩擦,没有签署最终协议,给国美留下机会。 其二,苏宁和国美所处的资本市场环境不同。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国美,可以多次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融资,融资的时间成本很低,而在国内A股上市的苏宁电器,一贯采用稳健的财务策略,加上再融资要困难的多,并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审批程序。 这仍只是造成苏宁失手大中的客观原因。主观上说,苏宁盘桓于大中的资产到底值多少钱,而不敢继续这场赌局,才是其失手的关键。 由于此前跟永乐的纠纷,其实大中电器的董事长张大中并不想将大中卖给国美,因此他承诺如果国美比苏宁出价仅高两亿元,则愿意卖给苏宁。两亿元,相当于苏宁电器一个季度的利润。同时张大中要求国美比苏宁的开价高出5亿元,才肯投身国美。这显然是一场倾向于苏宁的赌局。 虽然有亲苏宁远国美的情结,但张大中是一个急于套现的商人,此案“价高者得”也符合商业竞技的逻辑。 现在去说国美获得大中就是成功,显然也为时过早。但对苏宁来说,可惜之处是失去大中,其实也是失去了一个很大的机会。眼下,双方在北京这个市场重地的差距,被拉大了五年。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