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动机项目获批 波导造车几时梦圆(2)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9日 09:04 中国经济时报
诸多挑战 发动机项目获批,波导的造车梦初现曙光。虽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新建乘用车投资项目应包括为整车配套的发动机生产,但是拥有发动机的生产资格并不意味着拿到整车“准生证”,从发动机到整车,波导若要实现突围,需要面对的问题还有很多。 首先,国内汽车市场环境已发生变化,车企林立、车型众多,各级细分市场的竞争都趋于白热化,产品同质化现象日渐突出,车价“降”声一片,利润空间不断缩小;自主品牌虽然销量增长、排名上升,但所占的全国市场份额却在下降。波导作为行业的“后来者”,在技术研发、产能建设、产品投放、成本控制、市场策略、销售网络、售后保障等方面都需要“白手”起家。 特别是政策与市场都对汽车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技术制高点的争夺是车企未来发展的主导战略。这一方面,波导虽然也有可能借长丰等合作伙伴的优势或者直接实现资源整合,但在上述方面自主品牌面临合资品牌“围追堵截”这是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解决并非一蹴而就。保全自身尚且不易,“借力”或“整合”也未见得一试就灵。 同时,国家对于轿车的产业政策在逐步收紧,进入门槛也在逐步提高。江淮、长城等汽车制造企业拿到轿车“准生证”都经历了许多波折。有消息称,长丰轿车的“准生证”是通过波导与之联手拿下南汽新雅途曲线获得,今年10月下线的骐菱,悬挂的是长丰徽标,出了钱和力,“波导”何时能够独当一面,实至名归? 在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中,品牌与质量是自主品牌最大的短板,质量要待产品上市,经过市场的检验方见分晓,现在无从谈及;品牌影响力方面,波导作为手机品牌,含金量自然不菲,但未来如果作为汽车的标识,会有多少人认可?如何实现品牌转换,让更多的消费者认可?这也是波导必须考虑的问题。 再次,汽车行业是一个前期资本投入较大、后期投入也需要保持一定强度、投资回报期较长的产业,需要财力、物力、人力等多方位保证与支撑。当前CPI上扬,原油价格高企,铝、钢、塑料、橡胶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车企成本风险增加。虽然有消息称,波导欲斥资30亿进军汽车产业,但如今集团主营业务业绩预期报亏,在资金的持续投入与周转上能否应对自如,不得不让人担忧。 五粮液、比亚迪、春兰、格林科尔、奥克斯……这些行业外资原本都想来分一杯羹,征战也曾轰轰烈烈,历经市场淘洗后,大多数早已成过眼云烟,只有比亚迪硕果仅存,波导历尽艰辛才算一只脚跨进了门槛,但未来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 与吉利、力帆等民营资本进入汽车业时受到民众热捧不同,波导还未完全进入就已面临冷嘲热讽,有的甚至讽刺说“波导将来是手机业造车第一,汽车业造手机第一。” 可以预见的是,波导的汽车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