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复星医药前三季度青蒿素制剂出口首超诺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4日 02:10 第一财经日报
一枝独大局面被打破 从种植到制剂出口,青蒿素市场的竞争一直没有平息过。 《第一财经日报》昨日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下称“医保商会”)获得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复星医药旗下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桂林南药”)的青蒿素成品制剂出口量已经超过北京诺华。而另一方面,为了规范目前混乱的青蒿素市场,商务部也正准备酝酿出台《青蒿素类产品出口秩序的管理办法》。 诺华仍为老大 根据医保商会数据显示,按出口额计算,目前全国口岸的统计显示,桂林南药的出口排名为同类出口第一位。但由于涉及到商业机密,记者未能获得桂林南药和北京诺华前三季度的具体数据。 而目前,诺华制药一直是全球青蒿类抗疟药供应的老大,在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年的采购额中,诺华约占据了80%左右的份额。 昨日,诺华中国有关人士向记者解释这一数据时表示,事实上,诺华青蒿素制剂的生产大部分都在美国,北京诺华的生产和出口只占到全球供应量约10%。而美国方面是直接从昆明制药和浙江医药处采购原料,因此,这部分原料出口并不会算在北京诺华名下。 “目前从公立和私立两块市场上来看,诺华依然是老大,而我们也估计,1~9月份可能并不是产品出货的高峰期,到今年年底,北京诺华的出口量应该还是会排在桂林南药前面。”复星医药副总裁严啸华向记者坦言。 据严啸华估计,到今年年底,桂林南药的青蒿类成品出口额将达到1500万~1600万美元,比去年增长近400万美元。但其也表示,事实上诺华的全球供应量仍然远超过桂林南药,“应该是成倍高于我们。” 市场急需整治 然而,整个青蒿素市场的竞争并不仅仅局限于诺华和复星两家企业之间。同样来自于医保商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我国青蒿素类成品制剂的出口总值已达3995.9万美元,比去年同比增加149.9%。 “青蒿素制剂的市场前景还是很被看好的,此前WHO曾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会出现替代青蒿类产品的抗疟药品,而且,中国在青蒿草的种植上仍然有很大的优势。”严啸华对记者说。 今年10月,昆明制药方面曾公告表示,其将投资5525万元用于复方抗疟新药的生产和国际认证,而其预测,未来10年内,青蒿素类药物将在全球市场形成约15亿~20亿美元的销售额,而中国制剂企业目前仅占到很小的份额。 也正是冲着如此大的商机,国内诸多农民、企业纷纷加入到青蒿草种植、青蒿素提炼、制剂生产等产业链中,但市场的混乱和供大于求却让青蒿素目前的价格一跌再跌,青蒿草种植面积一减再减。 此前,重庆相关媒体曾报道,重庆市今年青蒿草种植面积急剧下滑,种植面积已从去年的30多万亩下降到不足5万亩。且今年全国的种植面积减少了近四分之三。 “目前,全国青蒿素提取企业也超过80家,很多的管理非常混乱,我们强烈呼吁能够对整个市场进行有序管理。”严啸华说。 记者了解到,10月中旬,国家商务部曾召集国家药监局、诺华公司、重庆华立集团等企业高层召开了青蒿素产业高层圆桌会。在此次会议上,企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有关青蒿素类产品从种植、提取、制剂生产到上市、出口等关键环节的相关政策,并加强监督管理。并且希望搭建由政府相关部门和各代表性企业或机构共同参与的沟通交流平台,定期分析产业发展状况,协调相关事宜,使政府、蒿农、原料供应商、药品生产商等多方能够顺畅沟通。 而记者从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了解到,目前国家商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酝酿出台《青蒿素类产品出口秩序的管理办法》,从而规范我国青蒿素类产品出口秩序,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同时,还将对青蒿素类产品(包括青蒿草、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原料药、衍生物药品制剂)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促进我国青蒿素产业健康发展。郭艾琳
相关策划: 相关报道: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