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重油冬天来临(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3日 12:29 财时网

  [接上页]

  11月1日零点,发改委下达通知,汽柴油批发价格每吨各上涨500元。但是这并没有给炼油厂带去多大希望,据业内人士的分析,调整后的成品油销售价格倒算成本相当于原油在80美金左右,距离目前的原油95美金区间显然还有很大的距离,油厂炼油仍然是亏本买卖,难以调动油厂开工的积极性,不开工就没有重油,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市场才会出现文章开头那一幕。

  单就重油市场分析,目前,新加坡市场的180CST已经到达523美金,这个价格按照进口计算大约是4800~5100元人民币的成本,而目前国内的180CST仅仅在3600~3800元左右,显然进口重油无利可图还要大大亏损。新加坡重油市场是南中国地区的重油主要来源之一,价格严重倒挂造成的后果就是南方的用户大量改为采购国内的重油,即使很多国产重油品质和功率上要差一些,但流通和终端用户为了自身的生存不得不转向国内渠道。这又大大加剧了国内重油需求压力。

  一边是国内油厂大量亏损减产,一边是终端用户对国产油的蜂拥而上,国内的重油市场面临艰难又尴尬的长冬。

  寒冬效应正在显现

  最大的重油消费行业——电力行业已经明显收缩其在重油方面的使用。

  近两年,基本已经没有新的燃油电厂上马,老的电厂面对惊人的亏损也慢慢转向水能,风能,热能,天然气甚至回归到烧煤发电。一些很难进行突击改造的电厂,如深南电,纷纷改变原来财大气粗的做法,改用一些国内的混调油来降低成本,即使如此,亏损仍然是惊人的。

  据调查,在南方一些发达地区,国有电厂已经不再是被油商追捧的优质大客户,原因很简单,电厂现在欠账时间长,欠款金额大,贸易商也要考虑经济效益。

  重油市场越来越小,一些大型轻工企业,只要是新厂基本不会考虑使用重油,老厂也要绞尽脑汁改用新能源。国内最大的玻璃企业福耀玻璃,在海南的新生产线虽然拥有便利的水运条件,还是毅然采用了天然气作为能源,而其在内蒙古的老生产线,也即将改用天然气作为燃料。

  “重油价格太难把握。”大多数工厂的负责人都对此深有体会。

  而一些外资企业,除了感觉到重油太高外,也在私底下表示,现在国内的政府官员对各地企业的环保排放指数越来越重视,控制越来越严格。燃烧重油污染还是厉害,不如改用电能或者天然气,既节约了成本,又和地方政府搞好了关系,何乐而不为。

  国内的重油市场不断萎缩已经是事实,也许,这又是一条老路,走的是发达西方工业国家产业换代的老路。■(本文由上海沃金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重油操盘手王理昂独家提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

  重油

  重油,也叫燃料油,但只能指代狭义范围的燃料油。重油顾名思义,是炼油产品中比较“重”的油,相对于汽柴煤油来说,重油密度较大,颜色通常发黑,在分馏过程中,处于“链条末端”。

  重油在炼油产业链中位于末端,实际上炼油厂也并不依靠重油来赚取利润,赚钱的是成品油部分,也就是汽、柴、煤油,重油往往只是作为副产品出售,但正因为如此,重油的产量也受限于成品油的提炼数量,当油厂认为采购石油提炼后的成品油价格无利可图,往往会停产或者减产,此时重油产量肯定也受影响下降。■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