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重油冬天来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3日 12:29 财时网

  11月的上海,天气不算太冷,可是不少上海工厂的老板已经感觉到冬天的寒意提前来临。

  此时,上海中石化燃料油销售公司里的电话响个不停,一个个业务员不停的交换接听着手机和座机。

  “都是要油的。”业务员张灵(化名)头也不抬地对《财经时报》记者说,“但是我们也没油了。”他说完又回头接起另一个电话。“可以给你工厂发一些货,但不能超过500吨,我还要保证别的客户用量。”另一个业务员正半调侃的对客户说,“您也不看看,国际油价都过95美金了,现在一天一个价,明天还得涨。”他说的国际油价是WTI原油(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的隔夜最新报价,而他正在交易的是180CST,这是重油的一种通用牌号,石油的副产品。

  尴尬的垄断

  国内的很多消费者对中国的两大石油集团,中石油和中石化往往很多抱怨,认为两大集团是依靠国家给予的垄断地位谋取暴利,是与民争财。其实这个观点并不完全正确。

  以前国产原油可以满足两大集团的炼油需要,不需要大量进口原油,即使进口

原油价格也不会太高,两大集团的利润率的确很高。但是近几年国内需求越来越大,国产原油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
国际油价
也高高在上,丝毫没有下来的意思,两大集团的炼油厂为了保证国内的成品油需求,不但不能出口成品油赚取利润,反而要进口高价油来满足国内市场。所以大部分时期炼油厂都是亏损经营的,虽然在开采原油上两大集团仍然有不错的利润可以补贴亏损,但是集团内各公司都是财务独立核算的,因此这几年的炼油厂大都是哀声怨道,炼多少油就亏多少。

  很多老资格的油商都知道,中国的石油价格是不和国际石油价格接轨的。

  中国境内开采的原油,每桶的成本通常只有十几美金,而境外采购的原油,通常也不是按照纽交所,伦敦交易所的价格采购,而是参照一些地区经济体的报价,这些报价通常比两大交易所的油价要低很多。因此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国内的单位油品价格低于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同比价格。

  而为了保证中国工农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对成品油价格是严格控制的,价格由国家发改委统一颁布。

  重油作为石油的副产品,又是传统能源中份额巨大的一项,其价格受石油价格的影响很大,波动虽然不像石油价格灵敏,仍然难以预测,尤其中长期的可预见性很差。

  在石油价格平稳运行时期,这种情况还不明显,一旦石油价格上窜下跳,重油的消费行业不免大吃苦头。

  上世纪的石油危机,油价高企带动重油价格飙升,而大部分的西方工业国家都长期以廉价重油作为主要工业能源,一时间整个西方工业体系受到巨大冲击,大量工厂倒闭停产。危机过后,西方国家痛定思痛,大量改造重油锅炉,以多种能源混合使用代替单一的重油燃料,现在已经大大减少了对重油燃料的依赖程度。

  西方发达工业国家的需求量下降后,重油价格随石油价格回落,但是很快,这个接力棒又被二线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接了过来,尤其是中国。

  沿海的南中国地区,发展速度虽然很快,却面临天生的资源贫乏,而北中国地区和内地的资源,又受限于当时国内较不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难以及时满足需要,于是,廉价好用并且海运方便的重油遇上了正处于发育期的改革开放中国,双方一拍即合,而随后很长一个时期内,重油在国内工业能源消费量中的比重每日俱增。

  暗流涌动

  从10月开始,国际油价已经暗流涌动了,经过一年多时间在55~70美金的价格区间的盘整,10月11日,石油价格突破了81.90美金的上轨,此后一路上扬,10月26日,再次突破90美金。

  出于稳定的考虑,国家发改委在此时选择了在成品油价格上按兵不动,当十七大结束后,国际油价已经稳稳站在90美金上方,高油价使得国内的油厂亏损巨大,大多数油厂因为采购成本太高而成品油销售价格太低而减产或停产。而有经验的油商和一些大型工厂用户,早都明白未来的价格上调已经是势不可挡,他们也趁此机会尽可能多的囤积油品,这进一步的造成了国内油品的短缺,南方很多城市再次出现了油品供应紧张。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