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俄罗斯一刀切 中国车海外拓展谋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8日 15:27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王晓薇 北京报道

  “我们学院的停车场上现在经常可以见到好多熟悉的国产汽车品牌,什么长城、夏利、奇瑞等,最有意思的是同学们还给奇瑞QQ起了一个特别‘洋’化的名字‘奇瑞甜心’。”在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留学的王琼同学无不骄傲地对记者说。

  近日结束的“2007中俄汽车贸易合作论坛”上公布的数据也表明:今年上半年,俄罗斯从中国进口了总价值4.5亿美元的3.86万辆汽车,同比增长4.8倍,在进口的金额和数量上均超过了2006年全年。这一切应该可以让我们中国的企业家们在梦里都会乐醒的消息,却掩饰不住当前的忧虑。

  据俄罗斯权威媒体报道,俄罗斯政府打算在今年9月15日取消2005年颁布的《俄罗斯联邦工业装配用汽车部件进口关税调整》政府令,俄罗斯经贸部也将不再受理“利用优惠进口关税在俄罗斯组装生产汽车”的请求。这给一直努力申请在俄罗斯建立组装生产厂的中国汽车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中国汽车企业的海外拓展之旅又被推到了一个需要抉择的十字路口。

  政府出面

  俄罗斯政府对中国汽车企业采取“一刀切”的态度,也引起了中国政府的关注。

  根据俄罗斯“中国年”的有关日程安排,来自中国商务部、汽车协会和汽车企业三个层面的负责人,将于今年9月下旬在莫斯科举办的“中俄汽车贸易发展”研讨会上,与俄方有关部门对相关问题展开研讨。

  与此同时,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经贸合作分委会第十次会议也将于2007年8月下旬在北京举行,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在中俄经贸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建议将在会上向俄方反映、提出和交涉,因此不难预计,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发展面临的困境将得到正面的回应和磋商。

  经销商出资

  与俄罗斯政府迟疑不决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俄的中国汽车经销商的高涨热情。鉴于目前俄市场对中国汽车的需求仍在逐步上涨,更多有实力的俄罗斯汽车行业的领军人物,不断与中国汽车厂商接触,商谈合作事项。

  据来自中俄经贸网的消息表明,俄罗斯有关方面预计投资10亿美元,与中国汽车企业进行合作,计划在3年内向俄市场推出2-3个中国自主品牌轿车,改变中国汽车在俄市场的低端销售模式,进入4S店销售系统。

  通过这些投资,俄方希望可以帮助中国汽车企业生产出更能适应俄罗斯市场需要的车型,以达到每款车型在3年内销售到3万-5万辆的规模。

  企业出谋

  随着通用、福特、大众、丰田、日产、雷诺为代表的欧美日主流汽车企业在俄罗斯建厂通过审批,中国汽车业如何在俄罗斯市场上重新谋篇布局,成为中国车企的当务之急。

  据业内人士分析说,中国汽车企业进入俄罗斯市场,应该根据不同车型制定不同政策。

  目前中国的轿车行业在俄罗斯受到的冲击最大。在轿车市场上,应该合理定位价格,避免为了扩大市场而盲目降价,造成中国同行业产品之间的恶意竞争。同时,在产品的设计、内装饰、电子产品配备方面多下工夫,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其实,中国汽车在俄罗斯汽车市场上还是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的,这种优势就在于轻卡和重卡汽车领域。

  目前,俄罗斯在2-8吨的轻卡汽车生产上几乎属于空白,因此如果中国轻卡进入,可以有效避免同其自主品牌的竞争;而在价格方面又比欧美产品具有优势,很适合目前俄罗斯众多的短途运输、个体经营企业使用。

  在8吨以上的重卡市场里,俄罗斯国产卡车多为卡马斯、吉尔等,由于俄罗斯对国产汽车的支持有限,企业自身也不注意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含量降低,生产规模难以跟上市场需要。

  而众多出口到俄罗斯的重卡企业中,安徽华菱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经验很具有典型性。

  据其海外部负责人介绍,他们2006年底才开始进入俄罗斯市场,但增长速度很快,预计年底可以达到700-1000台,在俄罗斯市场非常受欢迎,在技术、价格、用途、售后上都占有优势。在俄罗斯建厂和目前国内盛行的4S店模式,目前也列入了他们的议程安排。

  在谈到中国企业最难过的认证关时,这位负责人提醒说,首先是产品质量要过硬,其次是要多了解俄罗斯的认证标准,俄罗斯人尤其对安全性和环保要求高。

  近日,俄罗斯《专家》杂志的西伯利亚版刊登的俄罗斯机械设备专家马克西姆·赫沃斯季什科夫的文章,也呼吁俄罗斯应该尽快与中国建立合资企业,生产重型卡车。只有俄中两国联起手来,充分结合利用双方的技术、资源、资金和人才优势,才能避免俄中两国汽车生产企业在市场上抢夺终端客户,才能对抗来自欧美日等汽车企业的挑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