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万家港企转型震荡:救赎之道在创新和品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5日 02:36 第一财经日报

  李溯婉

  从长远而言,大部分港企认同转型升级,53.1%的港企表示选择开发更高质量产品令企业升级,43.1%表示改进产品设计及加强创新,35.0%考虑开发自有品牌

  尚未等到8月23日加工贸易新政正式实施,港商成伟伦就在短短几天内将其东莞工厂的工人由800多人裁减到一半。

  继出口退税新政7月1日正式实施不到一个月,又有新一轮出口宏观调整政策紧接出炉。7月23日,商务部及海关总署联手颁布《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公告44号(下称“44号文”),新政将从8月23日起正式实施,本次公布的限制类商品目录共2247个十位海关商品编码,其中1853个是新增的,占全部海关商品编码的15%,新增商品类别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金属粗加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广东省外经贸厅就此近段一直忙于对加工贸易企业调查,商务部将可能于8月中旬到广东调研。

  企业之困

  成伟伦2003年在东莞投资成立天基木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木制家具和玩具,年出口额1000万美元左右,现准备缩减成500万美元的规模。

  利润在这两三年内如何由15%逼近零甚至变成负数,成伟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人民币到目前已累计升值8%,今年木材价格继去年上涨30%后又涨30%。此外,东莞电费在这两三年上涨40%,工人工资每年大约有20%的涨幅。

  “从7月1日起,家具和玩具的

出口退税率都下调2%,将最后的一点利润夺走。而即将实施的加工贸易新政无疑给企业带来更大压力,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我们本身属于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型企业,现打算加大外贸等流通服务环节的业务,或转型其他行业。”在成伟伦看来,现在几乎享受不到任何优惠的政策,越来越高的经营门槛令他举步维艰,他准备看情况再坚持半年,实在不行就关闭工厂。

  本次新政除了将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范围大幅扩大外,另一变化是对东部地区企业实行台账保证金“实转”,A、B类企业保证金额度为50%,C类为100%。“全国现有加工贸易企业9万多家,广东超过7万家,在广东从事加工贸易的港企就有5万家左右,不少港企长期依赖‘前店后厂’的模式,升级转型意识比较薄弱,首当其冲的将是这些企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著名区域经济研究专家丁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认为。

  据香港工业总会的最新数据,港商目前在珠三角以各种形式投资的工厂57500家,15.5%属于一般贸易,34%属于进料加工,47.4%属于来料加工,3.2%属于其他方式。香港商界对国家一系列调控反应颇大。7月30日,香港工业总会、中华厂商联合会、香港总商会等五大商会重要代表来到广州向广东省政府表达商界对新政的意见。一天后,香港工业总会在港紧急召集纺织、钟表、玩具、鞋产品等23个行业150家在内地从事加工贸易的港企开会,讨论并征集对新政的看法。

  安朗童话世界(香港)有限公司业务总监林彩朗参加了此次会议,她向本报记者透露,香港工业总会举行如此大规模的会议很罕见。由于进入中国内地投资的行业、时间及管理经营情况不同,不同企业受冲击的程度也不一样。香港工业总会要求每家企业尽快详细地把自身受影响情况以书面的形式汇报,汇总后将递交给广东省政府及商务部。

  “企业在会上提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认为台账保证金 ‘实转’将对大多数香港企业在资金周转方面造成压力,希望政府对保证金实转额度的要求有所放松;另一方面是在内地设厂的港企几乎都是采取OEM模式出口,在自主创新和自创品牌方面比较薄弱,难于立刻转型,希望政府能推迟新政执行的时间,令企业有一定缓冲期来适应。”林彩朗说。

  林彩朗还谈到,安朗进入中国内地投资近30年,10多年前开始从OEM向ODM(委托设计生产)再到OBM(自有品牌营销)转型,并开始拓展内销市场,内销比例正在逐年扩大,所以这次受影响相对小些,主要是在鞋的配件及包装纸盒等方面受到影响。

  香港贸易发展局最近几个月来对的珠三角从事生产的企业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0.9%企业受加工贸易政策和出口退税降低影响最大,当中55.3%的企业表示如果在进口原材料时要缴付全额的关税和增值税作保证金,实行台账“实转”,将对流动资金构成沉重负担以至影响公司经营。此外,10.5%的企业表示,如果所需原辅料件被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将会因成本上升而导致停产或收缩,而73.2%的企业反映,可能会不适应而被迫结业或收缩。

  “我们已经将调查报告上交给商务部,按调查结果推算,国家如果大幅度加大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甚至全面取消加工贸易税务优惠政策,最坏情况将有1.45万香港企业受到严重影响,其中1500家将会停产,1万家可能停产或收缩。不过,这还是一种假设,目前只是部分优惠政策丧失。”香港贸发局副首席经济师邱丽萍说。

  据香港贸发局的资料显示,近几年来港商因珠三角工资上涨、

人民币升值以及市场竞争激烈使出口价格难以上升,加工贸易的边际利润目前一般只有10%,较5年前的18%大幅下降。

  政府之难

  “中国内地对外开放初期,只要多出口,不管技术水平高低、不管对环境资源的影响,政府都提供税务优惠,几乎不设进入门槛。当时,这种引进加工贸易的模式对

中国经济的发展有贡献,而不少来内地投资的港台商也从中获利。但是,内地经济进入非调整不可的阶段,内地外贸已经发展到必须转型升级、优化出口产品的阶段,外商此时应该拿出一笔资金参与转型升级。”丁力认为。

  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贸易顺差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加,与其到日后让外力来强制性地淘汰并付出重大代价,不如主动来调整。政策出台前已酝酿了相当长时间,并多次预告企业转型升级,为企业预留了一定的时间。从44号文可看出国家促进贸易平衡、缓解顺差过大的决心。他个人认为,调整本来就打算要淘汰部分低附加值的企业,部分企业倒闭或转移是正常的,并不影响中国产业的发展。

  一位海关专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说,44号文提到,以企业为单元管理的,将获得一年的缓冲期在2008年8月23日前仍按原规定执行。以企业为单元管理的主要是联网监管的大中型加工贸易企业。海关了解到的情况是,信誉好的大中型出口企业,向银行贷款的难度不大,将来保证金“实转”所带来的影响实际上就是企业将支付银行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息差额,虽然成本有所增加,但受影响不大。再者,44号文对企业到中西部投资的政策甚至比之前优惠,企业也可以考虑往这些地方转移。

  广州市前台资企业协会会长、创信鞋业董事长吴振昌则称,了解到有一年缓冲期后稍松了口气,但还是觉得有压力。他考虑过转移,但未必是向大陆中西部转移。

  而据香港贸发局调查的结果显示,为降低成本,37.3%在珠三角的港企已计划将全部或部分生产迁离珠三角,主要是希望迁到广东两翼及广东以外的泛珠三角地区。但从长远而言,大部分港企认同转型升级,53.1%的港企表示选择开发更高质量产品令企业升级,43.1%表示改进产品设计及加强创新,35.0%考虑开发自有品牌。

  邱丽萍告诉本报记者,香港贸发局正在与政府协商,希望政府授予加工企业以银行保证或保险保单为台账保证金,以此来减轻企业面临的资金周转困难。此外,希望国家为来料企业改为三资企业提供清晰指引并简化办理手续,并促进这些企业拓展内销。还有,在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企业一定要转型,但这需要资金和技术等,调整时考虑怎样支持企业转型。

  丁力的观点是,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主要针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和来自无技术化工业的国家或地区所投资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方向是正确的。至于是否把握好尺度目前很难于下结论。现在问题在于推出的政策推动企业要么转型要么迁移,但企业具体该怎样应对,政策缺少这方面引导及相关配套政策。例如可以与科技部联合为企业提供转型方面上的技术支持。此外,大多加工贸易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这些企业对成本价格最敏感,假如从珠三角搬迁到中西部的最大阻碍就是在内地设厂后物流成本太高,44号文以中西部保证金“虚转”来吸引企业转移的这种措施不太合理,政府应对症下药降低物流成本。

  8月2日,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第十次会议上,首次设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题专责小组,主要研究如何协助在广东投资的港商转型升级,帮助港资企业顺利度过加工贸易政策转变的震荡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