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受制巨头垄断 90家民营油企被迫打包出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1日 15:50 华夏时报

  受制巨头垄断 被迫打包出售 90家民营油企上演苦肉计

  本报记者 杨仕省 熊宇家 北京报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从3月一直奔波到现在,民营油企为了生存,最后不得不捆绑打包卖给外企。”《华夏时报》记者在8日晚上电话联系上了在沈阳出差的赵友山,身为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下称中商石油委)会长的他,声音听起来显得疲惫不堪。

  栾建军是东北一家民企老板,他就要把自己的企业卖给外企了。据介绍,栾建军1996年借来500多万元组建了一个小型加油站,而今有了一个规模不小的油库、多个中型加油站和一些小型加油站。这么多的资产就要卖出去,栾建军心急如焚、坐立不安。

  “没法干了,赚的钱全赔进去了。”与栾建军一样,很多民营油企老板只能发出一声叹息。

  “目前,国外公司希望通过兼并民企,扩大销售网络。”赵友山承认,新加坡、韩国、泰国的石油公司参与积极性极高,且有意收购的外国石油公司还在增多。

  打包出售真相

  日前,全国90家民营油企酝酿联手“卖身”外企一事,闹得沸沸扬扬。

  据牵头方中商石油委的赵友山透露,上述民营油企与9家跨国巨头谈判,15家已签署意向协议。“之所以出售,是因为没有固定油源,导致生存极度困难。”赵友山坦诚地说。

  来自浙江、辽宁、

福建、新疆、山东等地的民营石油批发企业,在中商石油委的组织下,与BP等国际巨头就“打包出售”进行洽谈。“现成的加油站和配套设施,很受国外
石油商
的好评。”提及是否参与上述洽谈事宜,壳牌中国一位职员表示,“他们非常看好中国的前景。”

  “出售的企业,在这一行摸爬滚打至少10年了,平均资产上千万元。”赵友山显得百般无奈。以辽宁盘锦兴隆石化实业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兴隆石化)为例,其资产就包括7万立方米的油库、16家加油站和码头、铁路等。

  兴隆石化董事长张顺杰说:“之所以参与此次‘打包外卖’行动,原因是民营流通企业不能获得定量的成品油,长期面临油源困局和众多跨国巨头的竞争,不堪重负的加油站因此日益增多。

  “缺乏固定油源,石油巨头垄断及政策不公平。”赵友山认为,基于上诉3个原因,民营油企欲“委身”于外企,既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优胜劣汰是市场行为,何必大惊小怪。”8月8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抛下一句话。

  民企遭遇玻璃门

  “石油巨头所到之处,不是收购,就是整合,总之民营油企的日子很难过。”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抱怨道。

  1999年国家规定由中石油和中石化负责国内成品油批发业务,国内各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全部交由中石油和中石化,各炼油厂一律不得自销。“这造成中石油、中石化对成品油的批发价格和供应量垄断的格局。”赵友山称,这是导致民营油企困境的根本原因。

  而今年年初商务部公布的《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中,虽然明确放开市场,但是门槛却比较高,很多民营油企难以从上述《办法》中分到一杯羹。“绝大多数的民营油企被排除在外。”原因很简单,油源、进口权仍然牢牢掌握在石油巨头手里。

  对此,主管能源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2003年5月曾就东北三省民营油企的油源问题作过专门批示,要求两大集团不能借助垄断的地位搞不平等竞争。

  但是石油巨头依旧纹丝不动。沈阳一家民营石油批发企业负责人说,油价上涨和限量供油已让民营老板们不堪重负。类似的垄断现象,在全国其他省市同样屡见不鲜。

  民营油企也早已因此向有关部门呼吁,要求改变这种现状。2005年12月12日,在发改委能源局召开的全国油气产业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不少民营企业家提出,必须要改变石油业的垄断现状。而发改委能源局在8月8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回答说:“正在研究这个问题。”

  “如果不破除民营油企遭遇的玻璃门,民营油企就无法改变夹缝中求生的命运。”中国石油大学董秀成教授说,他建议政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大胆决策,放民营油企一条生路”。

  流通体制成问题

  国家发改委8月4日表示,中石油、中石化不得对系统外企业停供、限供成品油。但《华夏时报》记者采访发现,个别地区(如海南、湖南等)对社会民营加油站限供、停供油品的事件,仍有发生。

  “希望国家每年能给1000万吨成品油,缓解地方民营油企的生存问题,政府可以作为监督机构监管这些油。”对石油民企的出路,赵友山的想法似乎不无道理,“希望国家相关部委尽快进行石油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石油流通体制问题”。

  这与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的观点很接近。任玉岭称,可将生产和流通分开,避免石油巨头既是唯一的生产者,又是销售者,导致民营油企永无出头之日。

  今年5月,中商石油委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全国民营石油流通企业因无成品油而生存困难、面临倒闭的紧急情况反映》。但结果却是,“高层领导非常关心民企发展,但很多政令根本无法落实,甚至被变相改变”,深受其害的民营油企不计其数。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国家发改委于6月初曾召集两大石油集团、商务部外贸司、商改司、中商石油委等,在北京召开协调会议,但在会上石油巨头与民营油企间的分歧很大。“以前拿‘38号文件’来做挡箭牌,现在拿‘两大文件’来挡住民企的生存之路。”赵友山愤愤不平地说。

  在“38号文件”中,记者看到这样的表述:“国内各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石油集团、石化集团的批发企业经营,其他企业、单位不得批发经营,各炼油厂一律不得自销。”而“两大文件”是指今年1月出台的《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3月出台的《成品油经营企业指导手册》,二者均提高了进入者的门槛,90%的民营油企恐怕只能望洋兴叹。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民营油企要么加快重组整合成大公司,要么被其他大公司收购。现在看来,中国也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