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解读鞍钢制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6日 08:08 中国青年报

  装备制造业发展巡礼

  解读“鞍钢制造”

  ——鞍钢自主创新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纪实

  “鞍钢1780mm大型宽带钢冷轧生产线工艺装备技术国内自主集成与创新”项目上半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一等奖当中唯一的钢铁企业项目。这个项目打破了我国大型冷轧设备整套依靠进口的现状。

  鞍钢人之所以获此成就,在于十几年来坚守的一份责任:“作为钢铁大国,单靠引进国外技术装备是不够的,必须加速冶金技术和设备国产化。”

  “

鞍钢制造”是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在20世纪70年代,国内相继全套引进了国外热轧带钢技术和设备。为了扭转大型冶金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在“九五”重点技术装备项目——1700ASP薄板坯连轧成套设备上,鞍钢人大胆提出该项目总体设计和设备安装、调试任务均由鞍钢自己承担。

  在这条生产线上,鞍钢开发了一系列新工艺、新技术,解决了中薄板坯和精轧温度的衔接、铸机与轧线生产节奏等许多工艺问题。特别是自行研制、设计和集成的用于热轧控制的超高速网结构快速计算机控制系统,保证了产品的高精度高质量。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可以进行连铸连轧成套设计、工艺开发、设备制造、自主集成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国家之一。

  冷连轧技术是国际钢铁行业公认的技术密集、难度极大的生产工艺,国际上仅有德、日等少数技术工程公司具备工程技术集成能力。为了把这个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十五”之初,鞍钢决定: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自主集成建设1780mm大型宽带钢冷轧生产线,自己总负责技术;设备采购采用“点菜”式……2003年,这条冷轧生产线建成,自主化率达到92%,主体工艺段的轧机和酸洗设备国产化率分别实现了总吨位的96.3%和93%,工艺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冷轧生产线建设过程中,鞍钢人突破了冷轧成套设备制造和生产工艺控制两大核心技术。

  “鞍钢制造”从自身服务到装备同行

  2006年11月20日,国内冶金行业首条成套技术输出项目——济钢1700ASP工程在圆满完成达产、实现预定目标之后,全部交付济钢。这是鞍钢设计制造的“交钥匙”工程。这条生产线不论是技术水平,还是质量和可靠性,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投产不仅表明我国已经具备重大冶金技术装备自主创新的能力,而且标志着在自主

知识产权冶金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上走出了“第一步”,在中国冶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工程从2004年12月开工建设,2006年1月建成并实现热负荷试车一次性成功,在半年内生产线便实现达产,创造了国际上同类生产线建设工期最短、投资最少、达产最快等多项世界纪录。

  这标志着我国大型冶金生产线从国外引进的历史已经结束。表明热连轧成套技术刻上了“中国制造”四个大字。自此,我国冶金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产业化的大门被开启。

  “鞍钢制造”集成建设完成新区

  在鞍钢老厂区西部,一座500万吨板材精品基地2006年5月已经落成投产。项目包括2台328平方米的烧结机、2座3200立方米的高炉、2台260吨转炉、一条2150ASP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线、2条 2130mm和1450mm冷连轧生产线,以及配套设施等工程,产品定位在高档汽车板、家电板、高级别管线钢、高强度船板等高端产品上。这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鞍钢人又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创新集成建设完成了这一现代化板材精品基地。整个新区建设工期只有同类别厂区建设时间的一半,总投资比同类项目节省1/3。鞍钢也成为国内第一家具备全流程钢铁生产线的集成能力的钢铁企业。

  如今在渤海湾的鲅鱼圈,又一座由鞍钢自主建设的500万吨精品钢材基地正在拔地而起。

  在发展“鞍钢制造”中,鞍钢的非钢产业链在延长。目前,在三峡水利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工程、上海磁悬浮列车工程中均有“鞍钢制造”的风采。

  新华社记者 陈光明 常志鹏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