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西方媒体该不该挨板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5日 09:01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芮秉游 北京报道

  从宠物食品到牙膏,从鱼虾到汽车轮胎,在这一场“中国制造”前所未有的密集危机中,西方媒体如雪崩般爆发的连篇累牍的报道,成为这桩大事件当中一道另类的风景。

  中国政府与中国企业作为西方媒体笔端的主角,认为西方媒体的报道欠缺公正,而也有美国官员与专家,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技术性与复杂性,从某种程度上确实会导致报道的某些失真与偏颇。

  那么,西方媒体笔端的 “中国制造”究竟是一场真危机还是假问题?这场令中国产品丧失信任,也令国际消费者心生恐惧的事件,是否也应该打几板子在西方媒体身上?

  早在7月3日中国外交部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当有外国记者问及中国商品最近为何总成为国际焦点时,外交部发言人秦刚笑答:“你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吗?如果媒体少一些炒作,情况也许会好些吧。”

  秦刚说,关于中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存在一些误解,造成误解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媒体的炒作,造成了恐慌心理,“要避免使有关问题扩大化、复杂化、特别是政治化。‘中国制造’不会是‘购买者小心’的代名词,中国的产品是物美、价廉和安全的。”

  7月中旬,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也在一次工作视察中说,“一些海外媒体,特别是美国媒体,总是肆无忌惮地报道所谓的中国产品不安全,他们其实黑白颠倒了。”

  中国政府对西方媒体的批评情有可原,同时也有美国专家认为西方媒体的报道确实有不妥之处。

  美国驻华大使馆农业贸易处裴西霞(EvenPay)女士告诉本报,“迫于时间压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对与食品及产品安全相关的复杂科技问题做有序的、准确的报道,而即便做到了,也不会吸引读者的眼球”。

  裴女士认为,正是

食品安全复杂的技术问题,导致了美国媒体报道的部分失真,“这并非美国媒体有意毁坏中国的形象,而是由于美国媒体的性质和读者的需求决定的”。

  作为美国农业部官员,裴女士曾做过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并曾多次去中国农村的农场或工厂考察,因此比较了解中国商品生产的真实情况。

  裴女士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复杂、专业且国际性的问题,关注又很高,这给这类题材的报道带来了很大挑战。

  “比如在美国,保证产品安全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媒体可以通过政府获取企业食品安全方面的数据,而消费者遇到要抱怨的事情总是积极的联络媒体,因此,有毒食品或危险品可以被轻易锁定,而媒体的报道则会让这家公司身败名裂。”裴说,因此,西方媒体习惯“让企业负责”,媒体是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上食品安全系统的关键一环。

  而在跨境报道这类事件时,美国媒体就缺少监控中国食品及产品安全信息的途径,信息来源主要依靠个别事件,且渠道有限。而“西方消费者非常担忧这些安全问题,因此媒体在索取信息,还原事件时,他们就会高度关注负面影响力的事件,因此,中国不得不增加透明度。”裴女士建议。

  其实除了大肆报道危险的中国商品的报道,西方媒体上也不乏一类描写中国政府如何真诚地试图解决问题的报道。

  7月26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称,相比于以前只是做做姿态手势的做法,“中国目前正做出极大努力试图改变形象”。

  7月31日美联社的一则新闻则写道,“中国领导人及政府官员最初不愿正视问题,但目前却激进的公开各种提高监管的措施,并公开宣称将严惩国内无以计数的小型且不合规范的生产厂家,这些措施成为中国产品安全努力的核心。”

  知名传媒学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展江就此问题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他并不觉得西方媒体在这个问题上有多少不合格的报道。

  “这就是媒体的天性,专注于负面新闻、报道一项研究成果时,只告诉读者惊人的结论而不解释论证的过程和结论的前提条件,”展江说,“你可以说这是媒体先天的缺点,也可以说这是它的优点,这就是媒体的工作。”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