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宝钢领跑 钢铁业整合驶入快车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4日 16:04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姜艳艳 北京报道

  8月2日,旨在解决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中美钢铁业第三次对话在美召开。之前美国发布报告认为,过去的10年中,中国对于钢铁企业进行了520亿美元的政府补贴。而中方则从今年7月开始减少了钢铁业的出口退税,双方争议的焦点中,中国钢铁企业自身实力不足已是不争事实。

  如果这是序幕,那么拉开得实在太慢。

  从去年1月份行业里就开始翘首以待的“宝钢并购重组八一钢铁”,终于在今年7月30日尘埃落定。钢铁业“带头大哥”宝钢的一小步,被视作钢铁业重组大戏的开场鸣锣。相关专家表示,按照2005年国家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国内将形成以宝钢、鞍钢、武钢三巨头为首的钢铁集团,在产能要求下,针对国内上千家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将主导未来15年的钢铁行业。

  两年过去了,如今市场能够见到的整合却仍只有鞍钢针对本钢的合作、此次宝钢最终完成并购八一钢铁,以及7月31日武钢对于昆明钢铁的合并重组。相对于主管部门2010年要求前十大钢铁企业的市场比例由目前的15%上升到50%,到2020年上升到70%,三大集团面临的问题显然并不全是实力增强之后的喜悦。

  钢铁股将因整合而波动

  张云是个钢铁业

股票的坚定持有者。7月29日,记者在清华大学的一个资本论坛上认识张云时,正巧是在一基金经理表示看好钢铁股未来3年股票进行议论之时。

  “我最看好的就是宝钢系的整合概念,不过,几乎所有钢铁龙头或者概念股,我都持仓,而且两年不变。”张云的态度很坚定,多年投资股票的经历告诉他,选择一只股票不但要看业绩、看机构持仓,更重要的是看行业发展以及国家政策。“想投机的人不能买钢铁股,因为这种旷日持久的整合是最耗费心力的,尤其在庄家吸筹期,只要有散户一次买卖数量过万,就会被套上几个月。但对于真正的投资者来说,被低估的钢铁业具备长远投资价值,国家不也正要扶持几个大的国际化钢铁企业么?”

  或者,张云正是众多机构投资者的“知心人”。今年二季度,有关机构投资者坚持钢铁股的传言甚嚣尘上。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是由于钢铁业在国际上属于夕阳行业,高产能公司把持大部分市场份额,相对于巨头企业过亿吨的年产能,中国企业最大3000万的产能显得过于薄弱,尤其在钢铁业成本产品如铁矿石等定价权上,只能听命于人。加上行业二季度的需求量相对下降,机构减仓不足为怪。

  “那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广发证券钢铁业分析师刘保瑶告诉记者,二季度机构的确有所减仓,这是因为前期获利丰厚加上行业发展的阶段性原因,二季度钢铁板块活力不够。但是,在抛出后机构已经明显重新补仓,甚至抢筹,这也是最近钢铁板连续走强的原因。

  刘保瑶表示,钢铁板块的走势将因为行业整合的发展而波动。而机构的积极抢筹,则意味着行业即将出现加速整合的趋势,“目前只能说钢铁业整合步入了快车道,而真正的白热化将在2008年或者2009年出现”。

  钢铁集团显露雏形

  宝钢、鞍钢和武钢或者加上河北省内的钢铁龙头唐钢,是行业里普遍认同的“钢铁集团构筑者”。

  “宝钢的思路很清晰,西进拿下八一钢铁获得东亚地区的出口订单;北上整合包钢,然后进军邯郸钢铁和韶山钢铁,在南部形成合围之势,完成它的全国布局。”民族证券钢铁业分析师周华表示,虽然合并的趋势中仍有各种因素的困扰,但是宝钢顺利拿下八一钢铁之后,已经拉开了钢铁业整合的序幕。

  “第一个整合的对象用时的确长了一些,但这将为以后的操作累积宝贵的经验。”分析师告诉《华夏时报》,宝钢的整合之路并不平坦,在二级市场收购邯郸钢铁的股份,以及与马钢签署“宝马合作协议”进展缓慢等前期大事,都反映出钢铁企业布局及整合上的“考量不足”。

  “地方政府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或者利益的平衡,没有一个政府会把利税大户以及劳动力解决大户的钢铁公司双手奉上。”上述分析师点评道,目前出现的宝钢与多家企业的合作,其实是个相对“温和”的前进套路——不排除与这些企业合作之后,转向完成并购工作。

  武钢布子防城港,下一步将对柳钢展开收购;首钢选中河北曹妃甸,河北境内小钢厂是其虎视目标;鞍钢并购本溪钢铁,几大钢铁集团的雏形已经开始显现。相关分析师表示,首钢搬迁之后也有被整合的“悬疑”,谁知道在河北省政府的铁腕之下,不会出现唐钢吞并首钢的情况呢?

  三股势力交织现整合难点

  三股势力在中国钢铁业的整合中交织在一起——几大钢铁集团、地方政府与外资。

  “基本上是前几大钢铁企业并购其他钢铁公司,这也是政府所倡导的。但是,地方政府整合出的钢铁集团也有看头,加上米塔尔、浦项等外资或明或暗的进驻,国内钢铁行业的整合变数仍多。”

  地方政府对境内钢铁业的整合也有眉目。知情人士透露,河北省已经“砍”掉了25个落后钢企,而这只是这个产钢大省中极小的一部分;济南钢铁整合莱阳钢铁形成山东钢铁集团的雏形。按照国家规定,到2020年,所有产能在500万吨以下的企业都面临着硬性被整合的命运,这也是地方政府出手整治的一大原因。

  2005年全球第一大钢铁集团米塔尔收购中国第八大钢铁企业华菱管线股权,外资的压力接踵而至。此外,米塔尔对于莱钢、浦项与本钢合作,以及其他外资厂商对于国内钢铁行业的渗透,形成了外资虎视眈眈的局面。知情人士透露,“外资来就是为了拿下股权,像宝钢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形式一般不会发生在它们身上。不过,由于外资并没有注入最初承诺的高新技术等,给予外资并购的口子并不大”。

  “强势地方政府出于利益乃至发展的需求,整合出大型的钢铁企业,也是目前的权宜之计,长远来看并不被提倡。”有证券分析师表示,不少地方政府开始改变态度,如与跨区钢铁厂商合作时采取占有股份或者要求在当地投入建设等方式,变相获得资金。

  刘保瑶表示,钢铁业整合面临的另外一大难题是行业的发展。“从国际上看,钢铁业出现较大的整合都是产业衰落的时候。当钢铁企业无法自保的时候,自然希望有人前来整合。但是目前国际钢铁行业发展复苏,几大钢铁巨头的定价能力不断提高,行业的利润已经能够保证,从夕阳产业开始转变成了有投资潜力的行业。”

  而国内由于工业化尚未完成,加上人力成本低廉,环境成本尚未计入钢产品中,各地大小钢铁业都发展得顺风顺水,这也给巨头的整合带来了麻烦。

  业内专家也表示,钢铁行业的整合,固然要看地方政府的“脸色”,但也不排除政府从长久布局考虑,为避免行业出现衰落,在遍地小钢铁企业难以监管的情况下,强制其资产划归到大钢铁集团中。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