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一棵树引涨一盒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2日 01:28 经济视点报

  调查方便面

  在公众的强烈质疑与反对中,方便面最终还是集体涨价了。当涨价已经成为共识,人群表现集体焦虑的时候,再多的数据也显得苍白。当通胀已经明显抬头,公众只能感受无助的时候,再多的反对也只是徒劳。但即便如此,我们仍有责任去追问:是谁导演了这场黑色的热闹,它将会如何地危害我们的社会;又该是谁需要出来收拾局面,缓解公众焦虑、恢复社会信心。

  虽然国内方便面的涨价和尼日利亚的绑匪、伊朗的核设施以及美国的炼油厂都有关,然而,其集体涨价的行为,则被舆论视为寡头聚会后有预谋的垄断。

  □经济视点报记者 姜华山

  “如今连不经常吃的方便面都涨价了,还有什么东西不涨价呢?”“当然有啊,咱们的工资不是还没有涨吗?”7月30日正午,老王和小李一人拿着一碗方便面走在回公司的路上。因为晚上要加班,他们事先备好方便面当做晚餐。

  “以前只有康师傅等高端方便面的新产品会涨价,这次怎么所有的方便面都涨了呢?是不是它们事先商量好的?”“应该是吧,前天我看了一则新闻,说是由行业协会牵头,几乎所有的方便面企业同时涨的价。”“唉,什么时候我们集体一商量,工资能上涨就好了。”

  老王和小李的对话反映出了大多数人的无奈。

  近一段时期,国内物价上涨浪潮一浪接一浪,大有席卷全国之势,从多年不衰的

房价到5毛钱一包的方便面,从猪肉、大米、食用油、蔬菜到水电、油气,全都涨声一片,直让收入不见增加的百姓大喊受不了,而排队上书国家发改委的那些国有巨头们也无不哭其贫穷、诉其艰难,似乎也要在涨价风潮中及时地分得一大杯羹。

  以方便面为例,自高价方便面6月份率先提价后,从7月26日开始,以华龙、白象等为首,康师傅、统一、今麦郎、日清、农心等10多家知名企业全部参与,将方便面价格整体上调20%~40%,其市场覆盖率达到95%以上。而且此次统一涨价更是以一种“价格联盟”的形式出现。

  对此,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让方便面涨价如此“方便”?激烈竞争的对手何以如此轻易地形成联盟?面对这股涨价风暴,谁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马来西亚那棵树

  7月24日下午,一伙持枪歹徒在全球第八大产油国尼日利亚南部油田打死该国一名石油工人。埃克森美孚25日称在英国最大的Fawley炼油厂的大火被扑灭后,临时关闭了该厂的大部分车间。美国能源部25日公布显示,上周俄克拉荷马州的库欣地区原油库存下降140万桶,加上伊朗核危机局势不明朗,导致7月25日早盘时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达到每桶77.24美元。

  石油价格在最近几个月的暴涨,使生物燃料概念一再提上工业化生产议程,欧洲一些国家利用棕榈油进行生物柴油生产,棕榈油成为各方追捧的宠儿,行情急剧上扬。

  这和方便面涨价有什么关系呢?

  统一、康师傅、华龙日清等国内主要方便面厂商宣称,方便面的主要原料棕榈油和面粉,近一年来涨价幅度分别达到40%和25%,而这两项原材料分别占到了方便面成本的18%~20%以及30%。换言之,原料成本上涨牵扯到了方便面一半的总成本。而对于总体成本上涨的比例,这几家企业给出的幅度是:20%。因此,方便面巨头们在最近将价格普遍上调了20%~40%不等。

  棕榈果在中国极少种植,几乎百分之百依靠马来西亚进口,棕榈油到中国的到岸价去年每吨大概是4000元一吨,今年一路上涨,飙升到了8000元一吨,前段时间有些回落,降到7000元一吨,现在又差不多到了8000元。

  方便面的棕榈油成本上涨了多少?康师傅控股公司总裁室7月27日给媒体的回应中称,“棕榈油价格本年度5月份较去年同期飙升64%”。

  而据记者计算,棕榈油按照6500元的今年平均价,比去年的4000元左右上涨了62.5%,再乘以方便面厂商声称的棕榈油18%的成本比例,则一包方便面中棕榈油部分的成本上涨幅度应该是11.25%。

  与此同时,方便面另一种主要原料面粉的价格也不安稳。统一公司表示,从去年开始,面粉价格涨了25%。

  但北京市粮食局副局长马长旺并不认为面粉涨价幅度有这么大。“面粉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小幅上涨,涨幅为6%~7%,今年上半年的涨幅大概是6.4%。”他说。

  按照马长旺的说法,面粉价格的上涨按照5%计算,面粉在方便面中的成本比例按照30%计算,面粉部分的成本上涨幅度应该是1.5%。

  棕榈油和面粉两项的涨幅比例叠加,方便面的总体成本涨幅应该在13%左右,即便加上诸如肉类等的涨价,整体涨幅也应在15%之下。

  由此可见,原料成本上涨确有其事,而对于是否上升了方便面企业声称的幅度以及是否应该提价20%~40%却值得推敲。

  囚徒困境

  因原料成本上涨,方便面涨价本无可厚非,然而,方便面企业在协会主导下统一涨价,却遭到了舆论的一致声讨。这种情况也许是企业们事前就想到的,因为历次的价格联盟,不管是彩电还是机票,都遭到外界的一致打击。

  不过对它们来说,舆论对价格联盟的声讨,不会阻拦住像老王和小李那些急需买方便面充饥的人。涨价,能实现更多的销售额,目的就达到了。

  这种想法其实从本质上无可厚非。原材料成本上涨,企业无法全部自己消化,将一部分、甚至全部转移到消费者身上,这是合乎市场规律的。

  问题是,为什么一定要通过行业协会牵头,大家联合涨价这种并不正常的方式,来实现正常的涨价需求呢?

  7月26日,四川白家集团发出声明称,此次方便面企业的步调划一的提价,是方便面寡头企业涉嫌垄断市场、操纵价格行为。同时,方便面巨头借助此次原材料价格上涨,超幅度提升方便面价格的消息也在业内不胫而走。

  白家集团公司的声明还分析称,“原料成本上升19%”一说有夸大之嫌。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方便面已经涨价30%,此番也有搭车涨价之嫌。根据白家集团提供的信息,早在今年年初举行的第一次价格协调会上,企业就对中高端方便面率先涨价达成共识,并定于六七月份开始行动,将1.5元以上的方便面平均上涨0.2元,形成本次涨价,其产品覆盖率将达60%以上。本次提价的平均幅度为20%,最高幅度达到40%。

  而在今年7月初举行的最近一次会议上,各方又达成一致意见:对1元以下的低端面,由各企业为主,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提价策略。会议未对具体实施时间做出决定,但可以预见在7月26日的第一拨涨价后,还有另一批方便面等待着提价时机。

  有业内人士提出,方便面集体涨价背后其实显示出中国企业一种普遍的心态,也可以将其归结为囚徒困境。他们的想法也许是:如果我的产品涨价了,别人不涨,那消费者就不买我的了;如果我不涨价,别人涨了,那他们也许就赚了,我肯定还得越卖越赔。

  每个企业的利润都受到原材料采购成本提高的冲击,同时每个企业都抱着上述心态。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由行业协会出面,或者临时结成一个所谓联合体,制定一个要求大家遵守的游戏规则。  

  然而,如果说企业们为了自身“安全”而寻求行业、联盟的帮助,还有可以理解之处,那么一个难以令人理解的问题是,价格联盟不论在国际上还是国内,都被视为“垄断”的一个征兆,列在被政策甚至法律反对的范畴。

  早在2003年时,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其中将几类行为列为价格垄断行为,第一条就是:经营者之间通过协议、决议或者协调等串通方式操纵价格。

  方便面在协会的主持下普遍涨价,似乎很符合这一条的定性。可是事情出来已经有几天了,除了商务部有人士表示将“观望”,并且观望的是价格上涨情况以外,再没有哪个本该负起责任的管理部门出来说句话了。

  方便面涨价:多方利益的博弈

  在与公众激烈的博弈下,方便面集体涨价最终成为事实。

  其实,在与公众博弈的背后,方便面企业之间,企业与相关部门之间也在进行一场更深层次的博弈。

  □经济视点报记者 姜华山

  一块方便面为何能引发一场轩然大波?人们对方便面的涨价如此敏感,其实与近期一系列民生商品价格涨幅较大的背景有关。从兰州牛肉面涨价,到各地大米等粮食以及猪肉、食油等涨价,许多家庭已经感受到压力,此番方便面涨价之所以被某些舆论指责为“趁火打劫”,实际上反映了公众对食品涨价的某种担心。

  此外,在公众与方便面企业进行博弈的背后,企业之间,企业与相关部门之间也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博弈。

  涨价也“搭车”

  无论是专家还是公众都认为,方便面的统一涨价实属价格垄断,涉嫌违法。然而更令人担心的是,方便面行业协会组织的统一涨价成为事实以后,是否会变为对其他行业协会的一种信号,即行业协会有权并且可以组织行业内商品的统一涨价。

  这种担心很快就成了事实。

  7月28日,中国快餐业联盟的成员包括马兰拉面、和合谷、丽华快餐、大娘水饺等20多家中式快餐企业高层聚首北京,共同寻求原材料上涨的应对措施。一些企业高层也首次表态,从8月起,餐厅的部分产品将开始提价。

  相对于肯德基早前开始的提价,大多按兵不动的中式快餐首次提出了自己的规划。丽华快餐董事长蒋建平表示,丽华快餐现已开始全面涨价,如以前的6元钱套餐提高到7元,涨幅在15%左右;和合谷老总赵申表示,从8月1日起,公司与猪肉相关的产品如东坡肉等将提高1元。

  无独有偶,近日,上海豆制品行业协会宣布,受原料价格上涨影响,从8月1日起全线上调四年未变的豆制品价格,市场豆制品价格上涨达20%。

  而在最近的涨价风潮中,三大石油巨头刚刚在一个月内两次“哭诉”成品油要加价,那边五大发电巨头又集体向国家发改委奏本,要求上调电价,而7月30日,铁道部也紧急出来辟谣说:“暂时没有向国家上书涨价”,大有此地无银五百两之势。

  价格联盟PK《价格法》

  现任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顾问的邱宝昌7月3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得方便面成本增加,企业为了缓解涨价压力而提高产品价格,这种行为本无可厚非,也是符合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则的。但像这样由行业协会协调,占市场份额95%以上的企业参加,讨论统一涨价的行为涉嫌违反《价格法》等相关规定,更涉嫌损害消费者权益。邱宝昌已通过电子邮件致函国家发改委,希望对其合法性给予认定。

  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1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国家发展和改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也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通过相互串通或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操纵市场调节价,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合法权益。其中第4条规定,经营者之间不得通过协议、决议或者协调等串通方式统一确定、维持或变更价格。

  行业将重新洗牌

  “这次提价,是继康师傅、统一等高价方便面6月份开始提价后,行业采取的进一步自救行动。” 近日,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事务局局长孟素荷表示。经调查,目前康师傅、今麦郎、统一等方便面巨头占据着国内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康师傅约占35%,今麦郎约占28%,统一约占26%。为了保持竞争优势,这些方便面巨头忍痛维持现有产品价格,不“轻言提价”的结果是——抗风险能力较低的中小企业处境堪危。目前国内方便面行业利润已经非常薄,利润高的能达到5%,平均利润仅为2%至3%。此种情况下,原材料价格上涨如同雪上加霜。再不进行价格调整,企业将血本无归。

  面对原材料上涨的巨大压力,这次“不得已”而为之的价格调整,必然使方便面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在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食品消费市场上,激烈的竞争势必使得一些中小企业难以应对市场的挑战,甚至是关门破产。

  孟素荷认为,要走出危机,中国的方便面价格必须合理回归。这不仅是调整价格,还要进行产品结构内部调整。据了解,康师傅、今麦郎、统一等方便面巨头并没有提高终端产品价格,消化成本压力的渠道大多放在了挖掘内部潜力上。为化解成本压力,康师傅已经决定暂停全国一些二线城市低端产品的生产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