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经济可强劲增长20年 不必忧虑钢铁需求潜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0日 07:43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特约作者 清议/文 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要在重大机遇面前胸有成竹,将投资理财视野向宏观和长远两方面拓展总是十分必要。

  论及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在陈云主持及指导中央经济工作时期,基本政策思路是在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前提下,逐步将建国初期高度集中的财政收支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随后出现的地方财政节余,不仅是中央财政收支平衡的坚实基础,也增加了中央财政的灵活性,在必要时由中央财政向地方财政借贷,而不是动辄发行国债或冻结地方财政节余。该等政策对充实地方财力、维护地方与中央的财政收支平衡、调控货币发行量、稳定物价以及促进经济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有证据表明,从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忽视了地方财政在整个国家财政当中的基础地位,在地方财政失衡问题越来越严重的同时,减少了中央财政的灵活性,并对经济发展构成重大负面影响。

  1994年以前,虽然中央财政长期处于亏空状态,但地方财政总体上保持节余。随后出现的情况是,中央财政节余突飞猛进,由1994年当年扭亏节余1152.1亿元,累计增长到2006年节余10458.2亿元;而地方财政不仅在1994年立即陷入亏空状态,而且亏空金额由最初的1726.6亿元累计增长到2006年的11940.8亿元。2006年,内地所有省级地区的财政支出都大于同期财政收入,19个地区的财政支出为同期财政收入的2倍以上,5个地区为3倍以上。

  因地方财政亏空对经济发展构成的负面影响可谓一言难尽。拣重要的说,由于用以维持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力量主要来自预算外收入,而该等巨大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极不透明,导致一些重要的比例关系不知不觉地受到了严重破坏。比如,论及基本建设支出对GDP的比例,内地50年代的水平接近20%,60年代大致为15%,70年代为10%左右,80年代依然维持在6%以上,而1994年以后的平均水平仅为2.1%。然而,根据国际经验,即使在进入初级工业化阶段以后,基本建设对GDP的比例也应当保持在5%以上。为什么内地交通阻塞现象越来越难以接受,为什么教育和医疗费用越涨越高,为什么中低收入者住宅及相关支出比例越来越大……凡此种种,原因盖出于此。

  此外,迫于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在禁止地方政府举债和中央财政回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出现的预算外收入空前增长,令政府财政支出对GDP的比例严重超高,由此降低了市场经济活力。

  无论如何,纠正地方财政在国家财政当中本末倒置的现象,并在提高透明度的基础上恢复地方财政收支平衡,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这无疑将暴露出内地宏观经济当中的许多问题,但也能够为今后的政策走向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我毫不怀疑当中暗藏着巨大的投资际遇。仅就恢复基本建设与经济增长的平衡关系来说,便足以促进

中国经济再强劲增长20年。毕竟要求一个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像发达国家那样全面转向“吃饭财政”是很不现实的。初步研判表明,最近10年内地积累的基本建设欠账不下3万亿。落到实处,人们似乎不必过度忧虑投资品如钢铁等行业的需求增长潜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