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尴尬双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 18:54 《财经》杂志

  本刊记者 李其谚 王长勇/文

  一场轰轰烈烈的国务院高能耗高污染大检查结束,结果是“三分”;下半年针对高能耗产业的宏观调控山雨欲来,但能收效几何?

  7月的炎热中,由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组成的国务院清理高能耗高污染专项检查小组陆续返京,一场轰轰烈烈的高能耗大检查如期结束。

  此次专项检查由国务院统一部署,范围包括钢铁、铜、铝、铅锌、水泥、电力、电石、焦炭、铁合金等各类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检查内容涉及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调控政策的落实情况、差别电价的执行情况;清理和纠正地方在地价、税费以及执行行业准入条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等方面的进展情况;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污染物减排和新建项目方面的情况,落实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产品出口政策的情况。

  “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地方上高能耗、高污染的情况还是比较严峻。”一位参加检查刚刚回来的人士向《财经》记者介绍,“最终结论还没出来,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大致是三分——三分之一的省份执行情况比较好;三分之一的省份有所执行,但问题较多;剩下三分之一省份执行问题很大,有的省份连检查的文件也没有组织下发——但即使是执行情况较好的东部省份,也存在着差别电价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目前八个检查小组均已根据检查的情况,向发改委提交了各自的检查报告。发改委汇总后将在7月内出台最后的报告。届时,国务院将在专项总结的基础上,出台进一步的调控政策。

  业内人士认为,从现在殊不理想的检查结果推测,下半年针对高能耗产业的宏观调控将继续升级。

  知其不可为而为

  “这是节能减排任务写入“十一五”规划之后力度最大的一次检查,同去年五部委清理固定资产投资专项检查的规格类似,但此次检查显然范围更广,更显示中央的决心。”一位参与检查的人士透露。

  此前,中国政府已公开承诺,要在“十一五”(2006年-2010年)期间,使单位GDP的能源消耗水平比“十五”(2001年-2005年)期末降低20%——每万元GDP能耗从2005年的1.222吨标煤,降低到0.98吨标煤。

  然而,降耗第一年的成果难以让人满意。2006年年中开始,中国工业投资增长过快就引发了担忧。当时,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2006年)6月工业生产同比19.5%的增速,是近十年的同期最高水平;而上半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3%,也为三年来最高。”

  在这种形势下,国务院派出发改委等五部委组成的检查组,全面清查当年上半年新增的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此外,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制定了降耗4%的年度任务和能效考核体系,并将指标层层分解到各级政府;还根据不同行业对不同设备作出能耗的具体规定。

  这些政策并没有收到明显效果——2006年,不仅工业增长的速度没有明显放慢,全国每万元GDP的能耗与2005年比,也仅下降1.33%。这意味着2006年,4%年度降耗目标仅仅完成了三成。

  “除了北京,全国其他地区都没有完成2006年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的目标任务。”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表示,这给后四年累积了更大的压力。

  北京之所以达标,得益于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已陆续将首钢等高能耗工业企业迁出北京。“相当于把自己院子里的高能耗企业搬到别人的院子里了,就全国节能形势来看,并不具有什么意义。”中国能源网信息总监韩晓平告诉记者。

  进入2007年,中国的工业投资,尤其是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继续高增长。根据一季度统计数据,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高能耗行业平均增速20.6%,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2.3%。同时,上半年能耗持续上升,也使得今年节能目标的实现任务将更为艰巨。

  “不只一季度,今年上半年整个经济增速很快。经济增速中第二产业最快,在第二产业中,高能耗产业占比重是很大的,这对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不利。”6月 22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指出。

  与此同时,高能耗产业的快速增长给中国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进口方面,这些产业的快速扩张使得中国对铁矿石、氧化铝等原材料对外依存度大大提高,原材料的进口价格大幅上升;而出口方面,由于高能耗产品的成本中,电和煤的成本占很大比重,出口这些产品就是向国外出口能源,加剧了中国的能源供应、运输的紧张局面。”国家发改委原经贸司的一位官员曾表示。

  西部地区是高能耗产业近年崛起的重点,也是中央调控高能耗产业的主要目标区。西部各省过去几年赖以吸引投资的一个主要优势就是低电价和充足的电力供应。根据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在中央大力调控高能耗产业的情况下,西部用电量上升势头有增无减。今年1月-4月,中国西部地区的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5.47%。其中,内蒙古增长34.68%、云南增长31.54%、宁夏增长30.50%、山西增长22.93%、青海增长16.86%、甘肃增长15.80%。其中,工业用电量的增长占了主要份额。

  在这种形势下,继续加大调控力度已成为中央政府明知不可为却不得不为之的选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对此次高能耗大检查寄予了很大希望:“此次专项大检查的目的,是希望全面摸清情况,从而制定更加完善的遏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形成促进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长效机制。”

  地方:虚与委蛇

  在6月的高能耗专项检查中,国务院派出的八个检查组规格不可谓不高——各小组一般由一个部委的副部级官员牵头;在每个检查的地区,都是当地“一把手”负责接待。检查小组分赴甘肃、宁夏、山东、山西、内蒙古、云南、广西、贵州等全国单位能耗相对较高或污染排放较大的地区,西部地区成为检查重中之重,浙江等东部省份也列入专项检查名单。

  各地对检查小组的到来也不可谓不重视——在五六月间,各地已经进行了自查,检查小组分赴各省之后,均召开与省政府的座谈会,省长或省委书记亲自汇报对于高能耗企业的“自查成果”;在听取汇报之后,再分赴各地市检查。

  “检查组的工作程序都差不多。”一位接近检查小组的官员透露。每个地市都会带检查组去较好的高能耗企业巡查。检查结束之后再召开会议,通报结果。

  西部省份中,以甘肃为例,国务院派驻甘肃的检查组由财政部副部长张弘力带队,6月25日到6月27日,检查组分赴兰州市、白银市、金昌市、嘉峪关市以及永登县和景泰县等地,检查了兰州石化、金川公司、酒钢、白银公司、兰铝、西固热电厂、祁连山水泥、西北腾达铁合金公司等企业。

  为了防止走马观花,检查小组兵分三路赴上述地区,然而,在三天之内完成的检查,很难“走马观花”。 被检查的兰州石化公司的一位员工告诉记者:“检查小组确实来过,看了一圈就走了,没有特别深的印象。”

  被检查的另外一家企业——西固热电厂正在进行老旧发电机组的拆除工作,近50年前苏联援建的2.5万千瓦的四台发电机组已被爆破。西固热电厂的宣传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在当地的节能减排工作做得比较到位,检查组在6月下旬也参观了拆除现场。“政府对我们的要求主要是脱硫改造、上大压小,我们把旧机组拆了,就可以上同等装机容量的新机组,这样可收节能之效。”

  检查结束之后,6月28日上午,在检查结果通报会上,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杨志明对检查组表达了节能减排的决心:“甘肃省确保清理‘两高’的工作责任和问责落实到位,工业、建筑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行动落实到位,节能减排的重点项目资金落实到位,新上项目的能评环评落实到位和对落后产能的整顿执法落实到位,全力推进全省节能减排工作。”

  不过,在政策执行的一线,甘肃省经委节能减排办公室的一位官员告诉《财经》记者,节能减排的压力非常大。“中央只出台了政策,没有相关配套措施,如关掉企业以后如何对其进行补偿,对达标企业如何进行奖励。这些配套措施不出台,基层工作很难做,完成减排压力非常大。”

  “这些要淘汰的小企业基本是地方企业或者是私企,中央政府又没有给任何补偿,地方凭什么去关停?就算给了补偿,地方也不会关,地方上更愿意把钱用到别的地方。”山东省政府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对地方政府而言,最重要的责任就两个——就业和税收。中央在制定节能政策时,把关停淘汰小企业搅在一起,在某个产量以下的钢厂、水泥厂、电厂都关停,这对地方的就业和税收会有很大影响。”

  事实上,地方政府对于中央的各种检查已经司空见惯。内蒙古一家矿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工业园区中很多企业是有环保设施的,但由于运行成本很高,企业平常根本不用:“每当检查组快来的时候,市里会派环保局这些政府部门通知企业,该停产的停产,该开脱硫设备的开脱硫设备,检查组来了一看,没有烟,挺好的;等他们走了,我们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市场:扭曲与混乱

  就在检查组返回北京不久,宁夏石嘴山河滨、兰山园与平罗太沙工业园区十几家硅铁厂罢工停产,停产企业要求政府协调电力部门降电价,要求与内蒙古、甘肃的铁合金企业享受同等电价。

  宁夏石嘴山是少数几个执行了差别电价的地区。甘肃兰州一家水泥厂的员工在听说宁夏罢厂事件时嗤之以鼻,他根本不相信有真正执行差别电价的地方。

  所谓“差别电价”,是对高能耗企业供电收取比一般工业用电更高的价格,目的是限制这些用电大户的增长。2007年4月,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发改委对高能耗企业的差别电价政策按三类实行:一是鼓励类的,通过行业准入政策,具有一定规模产能的企业属于鼓励类,执行正常电价,或者进行微小浮动;第二类是限制类,也就是还没有通过行业准入,但是环保达标、炉型符合产业政策、具备一定产能的企业。电价每度上浮0.04元-0.05元;第三类是淘汰类企业,电价上浮更大。

  “在铁合金这种企业,电价占整个成本的比重达60%到70%,电价一分之差,完全是生死存亡的影响。”内蒙古乌海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但在大部分西部省份,地方政府在执行时模糊了界限。“对于限制乃至淘汰类的企业,政府也大都给了鼓励性电价,最后我们这里只有四家小得可怜的企业给淘汰类电价。地方政府的理由是:大部分企业达标了,我们已向发改委提出了把他们归入鼓励类企业的申请,只是还没批准而已,但我们可以先予执行。”

  更有甚者,为应付中央部委的检查,当地政府出面将多家小企业组成了一个集团。“这样一来,虽然生产和管理跟以前没有任何分别,但产量一下显得很大,达到了鼓励类标准。”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在甘肃,虽然政府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强调“不清楚”差别电价的执行情况,但当地电力行业的一位人士透露,甘肃一直对高能耗企业实行优惠电价。“因为这些企业用电量大,如果电价高,企业负担就太重了——当然这与目前中央要求提高高能耗企业电价的政策相反。”

  与上述两个省份不同,宁夏按规定将铁合金企业的电价提了0.05元。“在其他省区低成本企业的挤压下,兰山园与平罗太沙工业园区的硅铁产品在五六月间几乎没有订单。这些企业不得不与政府交涉,要求享受与甘肃和内蒙古铁合金企业同样的电价。不然市场这么混乱,老实的企业反而死了。”宁夏石嘴山地区的一家企业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作为电价主管部门,电监会也参与了此次大检查。一位随行人员透露说,以国家电监会副主席王禹民为组长的“两高”检查组在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进行检查。这些省份经济情况较好,但差别电价,尤其是淘汰类企业的电价也没有完全执行到位。这位负责人对宁夏停产事件表示吃惊:“我只听说过各个地方执行差别电价都不到位,还没有听说过因为有地方因执行得好而引起纠纷的。”

  由于不到位的调控而引起市场混乱的案例比比皆是。上述内蒙古铁合金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本来以为通过调控能淘汰小企业,让市场集中在我们大企业手中。没想到小企业根本压不下去,去年调控的消息推高了产品价格,又吸引各地上马一大批铁合金项目。导致现在价格一直在跌,但大家都没有办法退出,即使亏本也只能生产。”

  调控:新的轮回?

  7月下旬,高能耗检查进入收尾期。发改委将根据此次检查的情况向国务院提交专项总结,这将成为下一步调整针对“双高”产业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依据。而业内纷纷猜测,这很可能会酝酿出迄今为止最严厉的调控措施。

  一位参与专项检查的人士透露,酝酿中的新的调控措施,包括进一步扩大差别电价的实施范围,进一步控制“两高”产业的信贷和土地规模,以及进一步调整

出口退税、征收资源税,提高煤炭等资产性产品的价格等。然而,这些政策大多仍是用行政之手进行,能否收效不得而知。

  “我弄不清楚,在如今各地对差别电价落实都不到位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能起到什么效果。但是在我们这个位置,只能这么执行下去。不然还有什么别的办法?”一位电价主管部门的官员无奈表示,“当然,我们也得研究,如何加大执法监管的力度。”

  2006年7月下旬,在全国发改委系统的年中工作会议结束之际,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发言的最后,给参加会议的各地官员留了一个问题,请他们回去之后思考——“中央对于宏观调控和节能减排的政策三令五申,为什么地方的固定资产投资反而愈演愈烈?”

  这是个好问题。但在现在的循环下,这个问题很可能还将不断地被问下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