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水蜜桃不散装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 10:44 解放日报

  黄勇娣

  近年,个大整齐的南汇优质水蜜桃供不应求,但很少有人知道,当地农民还有近半数的中小型桃子只能贱卖。近日,南汇一家桃子合作社首推“经济型包装”,一下子为大量中小型桃子打开了销路。有人说,桃子“不散装”,因此才好卖。但笔者认为,真正原因还是现代营销理念的运用。

  如今,在农业生产领域,农民是越来越努力了。据笔者了解,上海农民现在种桃、种稻甚至养鱼养虾,都逐渐走上了标准化生产的道路,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产品的高品质。但农业产业化并不局限于生产环节,更重要的突破还在市场环节,即好东西还得卖得掉,且要卖个好价钱。

  但是,农产品营销一度被简单理解为“搞包装”。笔者发现,一些地方农产品没上市,大小包装盒已开始畅销,哪怕是马路边的瓜果摊,甚至也“借”来了别家小有名气的品牌包装盒。在他们看来,只要装进了包装盒,瓜果自然好卖。但最后,纸盒生产商乐了,农产品照样卖不出去。因此,许多人看不懂南汇最近推出的水蜜桃“经济型包装”,认为中小型桃子好销,只因为有了包装。笔者认为,“经济型包装”制胜另有奥秘,一是桃子虽小但规格整齐,价格却大大便宜了,二是中小型桃子全被纳入了某品牌的质量体系,市民买了放心,三是盒中一般仅放6只—12只桃子,市民提放轻便,一家也正好可在两三天的保鲜期内吃完。一句话,“经济型包装”的点子,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现代营销行为。

  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搞包装、打品牌、铺网点,都只是农产品进市场的外在程序,而研究消费者、消费市场的需求,才是现代营销的精髓所在。况且,农产品营销并不能靠个别农民的灵光一现,它需要有大量现代人才的智力支撑。但如今,从事农业的精英不仅数量远远不够,结构也十分不合理。笔者发现,目前农民的致富带头人主要为两类,一种是原来的农村干部,他们的优势是人脉资源丰富,但越用越枯竭,另一种是农技人员,他们有技术特长,但并不懂市场。由此笔者认为,现代农业要做出活力,接下来的关键是要引入大量有“智本”的现代营销人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