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纺企担忧贸易政策再调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 06:54 信息时报

  时报讯(记者 凌慧珊 实习生 周伟良) 在出口退税下调以及人民币升值双重压力下,部分纺企考虑转做加工贸易。但近日甚嚣尘上的“加工贸易政策有重大调整”的传闻,又让纺企忧心。日前,来自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消息显示,国家就纺织业因出口退税调整和人民币汇率升值所受影响召开座谈会上,纺企普遍表示,希望政府慎重考虑对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

  加工贸易利润更高

  为了减少这些因素对纺织和轻工企业的出口影响,商务部财务司会同财政部税政司、税务总局流转税司以及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上周二召集纺企举行座谈会。来自北京、四川、广东等地12家纺织服装和轻工工艺品企业的15名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企业普遍表示,本已受到

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国外限制等多方面压力,如再调整无异雪上加霜,使得企业面临利润严重下降、甚至亏损的局面,一些企业已考虑停工或关闭。

  多数企业表示,我国轻纺产品出口竞争优势正在减弱,周边国家竞争力在快速提高,许多客户已准备将订单转向这些国家,企业普遍认为,9月以后合同订单将会大量减少。

  记者了解到,不少纺织企业正考虑开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比自营出口的利润会高一些,我们准备将开展部分加工贸易业务”广州某大型纺企负责人钟先生昨日告诉记者。

  或实行保证金制度

  国家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调整加工贸易政策,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控制“两高一资”的产品生产及出口。近日传闻说,国家将再度调整,实行保证金制度。中国第一纺织网方称,保证金制度就是原材料进口时征17%的税,如果产品出口则不收此税,但政府要在原材料进口时收一笔保证金,出口时再退。

  钟先生也相信,国家此次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应该是从规范管理、堵塞税收流失方面考虑。“有些企业进口原材料加工成品后并没有出口,而是内销,很容易流失税收。”也有企业认为,实行保证金政策,意味着下半年企业经营成本大幅增加,且面临极大的生存考验。

  在商务部等政府部门举行的座谈会上,企业普遍表示,目前企业负担已经非常重,希望政府不要把真正想进口高档面料、提升产品附加值的企业限制死了。企业建议,国家在出台政策时,要建立听证制度,深入调研,并应设立过渡期。

  有专家指出,如出台上述政策,意味着国家将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出口而不是内销,因为它原材料是进口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通过政策之手鼓励企业出口,只会扩大贸易顺差,和国家多举措降低贸易顺差的趋势极不符合。

  -声音

  商会:转加工贸易路子不可取

  “国家近期的政策调整已经表明,以往靠消耗资源支撑出口的路子不可取。”中国

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
出口退税
下调以及人民币升值形势下,纺企的发展肯定要经历一个阵痛的过程,但转做加工贸易不是根本出路,纺企应该认清形势,提高产品附加值,转向质量效益型生产。他说,“谁能够从低价竞争的模式中先跳出来,谁就能占得先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