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赵军:农业龙头企业融资难在何处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3日 11:5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农业龙头企业融资难在哪?(专家说) 赵军 ●融资需求满足率属较低水平 ●通过债券股票融资比重很小 ●信贷准入门槛偏高手续繁琐 ●扶持政策部分地方没有落实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布局中,农业龙头企业是连接农户和市场的重要节点,激活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金融支持至关重要。面对当前国内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现象,应以“供给领先”为导向,创新对农业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模式,建立服务农业龙头企业融资的宏观机制。 目前农业龙头企业融资的抑制因素主要在四个方面 融资的规模抑制。我国现有成长起步阶段的各级农业龙头企业数万家,发展资金需求强烈,但当前全国范围内该类企业总体资金满足率处于60%以下的较低水平。金融市场化趋利本能与脆质性涉农产业的矛盾,导致农业龙头企业在获得金融资源分配的博弈中处于天然弱势地位,不能得到及时、足额的资金支持。 融资的结构抑制。通过银行类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依然是60%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融资的首选,通过民间融资占20%左右,而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仅占很小比重。即便在传统信贷融资方式中,短、中、长期的结构也不合理,短期贷款审批成功率在50%以下,影响了受时间季节左右的企业收购、加工和销售各环节,甚至造成较大损失。 融资的效率抑制。信贷准入门槛偏高,有近三成的农业龙头企业因难以筹足20%至30%的自有资金而被金融机构拒绝放贷,近四成的企业难以承受农村信用社普遍20%以上的浮动利率。贷款手续过于繁琐,向农业龙头企业发放一笔贷款从申请到批准至少要经过10多道复杂的程序,最快也要2至3个月的时间。融资服务脱节,仅能向农业龙头企业提供开户、结算、贷款等常规服务,而资信评估、理财咨询、承兑汇票、贴现各类代理等特殊服务稀缺,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就更少。 融资的环境抑制。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在相当一部分地方没有得到落实,财政配套资金不到位,税费减免政策不执行,运载鲜活农产品车辆的“绿色通道”堵塞。地方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作不够,对农业龙头企业的等级评定和资质认定不统一,征信体系建设滞后,信用环境欠佳。同时近10年来全国范围内农业保险业务的日趋萎缩,更加剧了农业龙头企业融资的难度。 促进涉农金融机构的优势互补。要围绕构筑“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链条,建立“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新模式。 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融资效率。金融机构要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修订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准入制度,降低评级、授信标准,提高授信额度,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简化贷款审批程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调整贷款结构,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提高短期贷款比重,实行差别利率和优惠利率。开办票据、承兑等中间业务,发挥在项目评估、产业信息、代客理财等方面的优势,实施差异化服务战略,在贴现、商业汇票、贸易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方面实行组合服务,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融资效率。 优化农业龙头企业的融资结构。农业龙头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增强自我融资能力,提高直接融资的本领,拓宽融资渠道,积极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进行融资,还可以组建企业财务公司,积极参与货币市场业务,以较小的成本募集发展资金。 落实龙头企业融资的配套扶持政策。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切实兑现税收减免政策,建立政府担保基金或保险基金,服务本区域内有一定科技含量和发展潜力、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同时设立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化投资基金,以资本市场为纽带,以农业产业化政策为引导,实行股权融资及资本运作,将城乡分散的资金汇集起来解决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资金需求。 (作者为高级经济师)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