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国快递服务发展呈崛起之势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2日 14:30 国家邮政局网站
——全国首次快递服务统计调查结果分析 邮政业既有面向民生的普遍服务,同时也包括面向生产的快递等商业化服务。作为邮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快递服务不仅在企业数量、市场规模、技术水平、从业人员等方面迅速发展,还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紧密结合,成为采用有址包裹方式实现电子商务配送的重要依托。我国的快递服务在促进经济发展、方便社会交流、满足用户多元化寄递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全国首次快递服务统计调查已落下帷幕,但健全和完善邮政业统计,充分发挥政府信息的引导作用,加强对邮政业经济运行的统计、分析工作却刚刚起步。此次调查结束后,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解读出我国快递服务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快递服务总体规模增长迅速 从被调查企业的从业人数、业务量、业务收入的发展情况看,快递服务的总体规模增长迅速(详见表1)。2006年与2005年相比,快递服务表现出非常强的活力,在需求的拉动下从业主体数量出现了快速增长,新增快递法人企业404家,增幅为20%。所有被调查快递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增长36.3%,快递业务量增长22.4%,快递业务收入增长25%。200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为10.3%,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幅为8.3%,快递业务收入增幅较上述指标分别高出14.7个百分点和16.7个百分点。从数据上看,快递服务规模的增长与GDP增长密切相关,2005年至2006年,大体上GDP增长1%,快递规模增长2.5%。相关数据表明,快递服务需求旺盛,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国民经济及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二、快递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1.服务支撑能力有效提升 从被调查企业所拥有的房屋建筑面积、生产场地面积、营业网点数量、运输设备配备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看,我国快递服务支撑能力提升显著。与2005年相比,2006年被调查企业房屋建筑面积增幅为43.3%;独立分拣场地面积增幅为68.8%;拥有营业网点增幅为28.6%;拥有揽收、派送等用途的汽车数量达3.2万辆,增幅为32.4%;摩托车1.8万辆,增幅为44.2%;计算机5.7万台,增幅为53.1%;手持终端设备4.8万台,增幅为119.8%。快递服务企业通过在营业网点、作业设施、运输设备等方面的大幅投入,拓宽了经营的地域范围,提高了作业处理能力,显著提升了对服务的支撑能力。计算机、手持终端设备投入增长迅猛,有效提升了快递企业揽收、分拣、派送、查询等环节的信息化处理水平。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为服务提供有效支撑的同时,也显现了快递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的趋势。 2.服务功能迅速完善 随着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投入的增加,网络的迅速扩张,快递企业在上门揽收、投递到户、限时送达、跟踪查询等服务功能上日趋完善。在被调查企业中,2006年能够全面开展国际、国内业务的企业占调查企业数的28.4%。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88.8%的企业能够提供查询服务;在能够提供查询服务的企业中,又有93.1%的企业能够提供按作业环节的查询服务。 三、快递服务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关联 从调查情况看,快递服务作为面向生产的邮政服务,其发展水平与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高度相关,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快递服务的需求越旺盛,竞争就越充分,服务水平就越高。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使得快递服务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集中特征。与国民经济区域发展水平相对应,快递企业数量、资产、快递业务量、快递业务收入,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法人企业数量占全部法人企业总数的73.7%,企业资产占全部快递企业资产的72.1%,业务量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75.5%,快递业务收入占全部快递业务收入总额的81.4%,营业利润占全部营业利润总额的97.6%(详情见图1)。 在东部地区,快递服务又集中于重点区域。调查结果显示,即使在东部,快递服务区域布局同样显示了集中化的特点,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主要集中在重点区域。东部的环渤海湾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是快递服务发展最为集中的区域。 四、快递服务多元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 根据初步测算,2006年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分别实现快递业务收入148.4亿元、52.4亿元、98.8亿元,分别占快递业务总收入的49.5%、17.5%、33%(详见图2)。2006年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分别完成业务量61927.5万件、28571.8万件、15493.6万件,分别占总业务量的58.4%、27%、14.6%。调查结果显示,快递服务从业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多元共存、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 从调查数据看,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在业务结构中各具优势。2006年国有快递企业的国内异地快递业务收入占该板块快递业务总份额的64.1%,其份额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快递企业。这一数据说明,国有快递企业凭借其网络、品牌等优势,把握着国内异地业务的主动权。同期,民营快递企业的国内同城快递业务收入迅速增长,较2005年实现了54.4%的增幅,同城快递业务份额提升了6.8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民营快递企业凭借其灵活的机制、相对较低的成本、方便的服务以及众多的从业主体,在国内同城快递业务上的优势逐渐提升。在国际快递业务方面,2006年外资企业占该板块业务总收入的60.1%,外资企业依靠其遍布全球的运递网络、雄厚的资金与技术实力,良好的管理与服务,在国际快递业务上优势明显。 五、快递服务促进就业作用明显 被调查企业2006年年末从业人员为22.7万人,比2005年增长了36.3 %,比全国同期城镇就业人员增幅(4.2%)高32个百分点。在被调查企业中,注册资本在100-500万元之间的快递企业从业人员增幅最大,达到58.9%。数据表明,快递服务的发展对于吸纳劳动力,促进就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且潜力很大。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包括快递服务在内的我国邮政业是一个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中指出,“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这为我国大力发展服务业指明了战略方向。邮政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和公共服务业,在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时期,无论在普惠于民的基础性邮政服务方面,还是在面向生产的快递等商业化服务方面,都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机遇。在新时期,政府部门和邮政业从业主体都应当站在行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上,遵循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科学发展的层面看远的、想新的、做实的,统筹行业发展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邮政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政策法规司)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