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江中药业新药独家专利许可让给外资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1日 13:44 京华时报

  被称为“我国首个被国外承认的抗痴呆创新中药”,本来已经被江中药业收入囊中,如今却又琵琶别抱。7月5日,江中药业公告称,放弃对军科院新药的研发投资,并收回6500万元新药预付款。在此之前,这个新药的独家专利许可已经交给了外国企业。

  知难而退

  最近,凭借冠名“

红楼梦中人”声名大噪的江中药业,新药投资计划却遭遇了一点小波折。

  7月5日,江中药业宣布,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终止执行与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研究所(下称“军科院二所”)于2006年3月27日签订的新药转让协议议案。鉴于多种原因,公司决定放弃一种“抗老年痴呆的创新药物”和一种“有效治疗失眠的新型安眠药”的研发投资计划,由军科院二所退还公司已支付的新药预付款6500万元,并参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资金成本。

  协议已经签订了一年多,为何江中药业要宣布突然终止,并且得以拿回投资全身而退?

  7月6日,该公司董秘办田女士对记者解释,协议中原本约定了今年6月30日前对方必须拿到上述新药的临床批件,但对方并没拿到,并且表示未来一年内都不一定能拿到。此外似乎还有一个药代动力学实验要到国外才能做,这让公司觉得该投资具有风险。“因为新药要拿到批件后才可以进入临床研究,而临床一般分为三期,历时漫长,有失败的可能性,即使能被研发出来产生收益,不确定性也很大。”

  据了解,对于终止投资的江中药业,军科院二所不光退回6500万元,还将按照相关贷款利率向江中药业支付利息。军科院提出解约的合作方如此的“宽容大度”,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另结新欢

  记者随后了解到,江中药业放弃“抗痴呆新药”这样一块香饽饽多少有些无奈,因为军科院二所看中了新的投资伙伴,并已高调地把该药独家专利许可权卖给对方。

  据多家媒体报道,早在6月22日,军科院就与英国植物制药公司签订了这个代号为“NJS”的新型抗痴呆中药合作协议,军科院将向对方转让相关技术,对方获得该药的独家专利许可权,负责临床研究及在海外的开发上市,“是国内医药界最大额度的专利许可转让”。据了解,该药经过十年攻关,已完成全部临床前研究,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对于英国植物制药公司获得“独家专利许可”所花费的具体金额,军科院该课题组负责人马百平教授拒绝透露。

  7月6日,记者询问江中药业董秘办,是否是由于英国植物制药公司出价比江中药业要高,所以该药的独家专利许可才会花落别家?董秘办田女士表示,对方的出价是无从知晓的商业机密,但应该不是因为价钱问题,“之前我们一直在协商投资是否能成功,军科院总说不一定能完成,临床资金花费又需要那么大,我们有时就流露出退意,可能他们看到我们这样,就同时寻找了别的伙伴。”

  据了解,江中药业一并终止了另外一个“新型安眠药”的合作项目,虽然该药不在军科院和英国植物制药公司合作之列,但田女士表示,与军科院的其他合作并未停止,目前公司通过旗下子公司投资的军科院抗艾滋新药“IBE5”项目已经结束一期临床,“这个项目比NJS进展快得多,不确定性更小。”

  不敌外资

  虽然江中药业表明自己与军科院的合作是“好聚好散”,但军科院另寻新欢却凸显出本土药企江中药业在推广能力上的弱势———在面对需要巨额投入的临床研究时,底气终究不如跨国企业来得足。

  7月9日,据军科院该课题组负责人马百平教授介绍,该中药知识产权许可意义重大,独家许可给跨国公司而不是国内企业,原因很复杂,主要是想将产品更好地推向国际市场。他强调军科院与江中等本土企业的合作关系依然很好。英国植物制药公司总裁戴瑞·里斯也表示,由海外公司来进行中药的临床研究和市场推广,将有助于增加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信任度。

  著名医学专家胡大一教授向记者指出,研究机构把本土中药新药的专利许可“独家”转让给了外国公司,意味着本土企业无从参与研发和获取收益。而白云山和黄中药副总方广宏则评价,本土中药新药的专利本来就少,独家许可给外国公司,看上去并不是一件好事,但由于中国科研机构和企业在新药推广能力上的短板,所以这样也是曲线打入国际市场的无奈之举。

  

北京大学药物信息与工程研究中心某位专家的分析则更加一针见血:NJS目前还没有进入临床,其实是不具备明显的商业价值,充其量只是潜在价值,能否成功研发的几率还很难讲。本土企业如江中虽然已经看到了这种潜在的宝贵价值,但与最终获得许可的英国公司相比,江中的底气终究要弱很多,因为面对巨额投入有可能打水漂的危险,国内药企目前还不能做到与跨国药企一样坦然,这也是其尴尬放弃的重要原因。

  本报记者 杨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