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百安居反击零供危机仍待化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6日 23:51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姜雷

  曾经是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却最终撕破脸皮闹上公堂。百安居和雅迪尔等供应商的“欠款”纠纷愈演愈烈。这也是继超市、家电零售连锁后又一陷入“零供危机”的连锁行业

  百安居和雅迪尔等供应商的“欠款”纠纷愈演愈烈。保持缄默近半个多月的百安居开始了还击。

  7月4日,百安居再次向《财经时报》发来关于“雅迪尔事件”的媒体声明。百安居指出,上海雅迪尔居饰用品有限公司(下称“雅迪尔”)的做法有违基本的商业行为准则,是“希望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来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

  最新的消息是,百安居已经将诉雅迪尔告上法院,起诉其名誉侵权行为,并要求其作出赔偿。目前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此案。

  孰是孰非尚无定论。但无论如何,这场零供博弈都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事件背后凸现的,是国内相关法律的缺失以及行业潜规则暗流潜伏。

  雅迪尔揭竿

  这场持续了一个月的纠纷源于6月5日,雅迪尔50名员工在百安居上海总部的示威活动,最后双方甚至上演全武行。6月6日,雅迪尔宣布停止向百安居供货。此后,雅迪尔积极联络媒体政府、协会等渠道向后者施压。

  雅迪尔方面透露,2005至2006年间,百安居擅自扣除雅迪尔货款1200余万元。到今年5月,又出现了540余万元的新增货款。因此,百安居累计拖欠雅迪尔货款近1800万元。

  供应商们爆料,百安居以拒付货款为由,要求供货商签订不容商议和修改的合同。同时,百安居对供货商收取的各种费用逐年增加,到2007年,其向

橱柜供货商收取的累计扣点已高至53.2%。远高于行业内水平。

  雅迪尔总经理崔寿官告诉《财经时报》:雅迪尔已经陷入了无钱买材料、无钱发工资的窘境,这一切都是因为百安居造成的。崔寿官是这次反百安居的先锋,从6月21日开始,他连续通过新浪、搜狐发表数十篇博客,指责百安居克扣账款以及合同的欺诈行为。

  他强调,百安居“VBA(即返点扣利)谈判计划”、“采购合同特别条款”、“承诺书”等合同方式都是骗局,是预先策划的圈套。百安居以拒付货款为由,要求供货商签订不容商议和修改的合同。

  百安居反击

  崔寿官的高调得到了媒体、同行、行业协会的支持。6月29日,雅迪尔等5家供应商联合行业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百安居霸王合同及拖欠款问题的声讨。

  面对供应商的不断责难,百安居低调启动了反击计划。除了连续地向相关媒体发布了3次声明,百安居6月底就已经入禀法院,分别对雅迪尔派遣员工冲击其上海总部,雅迪尔单方面终止合约,损害百安居名誉权进行诉讼。

  对于雅迪尔单方面停止供货,百安居中国区企业传播高级经理徐弈表示不解:“百安居和雅迪尔之间的商业纠纷,完全可以遵循商业规则和法律,通过公平协商等合法手段予以妥善解决。”

  针对百安居违反了国家五部委去年11月颁布的《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以及返点扣利的指责,徐弈表示:百安居是在去年5月和供应商签订的供货合同,这在时间上并不违反规定。

  对于雅迪尔所认定的1800万元的欠款,百安居也给予了坚决否认。百安居提供的一份盖有“上海雅迪尔居饰用品有限公司”印章的账款确认函影印件显示,到2006年8月29日,雅迪尔在百安居的账面应付金额仅为1.11万元。

  在百安居看来,雅迪尔是为了解决自身管理不善造成的经营困境而向百安居提出了无理要求,并在要求未获满足的情况下,采取了不理性的行为。“在过去6年的合作中,雅迪尔也从未对这些费用提出过异议。”徐弈表示。

  《财经时报》获悉,百安居也正在修订自己新一季的采购合同,以符合国家五部委去年10月颁布的《办法》。

  那些不符合《办法》的合同外收入,比如部分额外收入(4%)已转入VBA返利中,百安居杂费也相应减少,最大限度地并入VBA.徐弈强调,百安居与供应商的合同是公平谈判进行的,经调整的新版合同也不存在违规行为。

  零供矛盾

  在反击雅迪尔的同时,百安居也同时在安抚其他的供应商。知情人士介绍,一个被供应商称为“苹果”计划的方案已经出台。“具体的做法是与尚未闹事的供应商结算全额或部分货款,同时还给他们一些诸如提供优质摊位,协助销售等承诺”。

  百安居的这一做法很快收到实效,科勒公司、安信地板都公开发表声明对百安居予以支持。更多的中小供应商也采取了与百安居继续合作的态度。

  天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涛告诉《财经时报》:百安居和雅迪尔的冲突实际上就是合同纠纷。从法律角度上说,只要合同存在法律效应,百安居将占得上风。虽然雅迪尔声称百安居是合同欺诈,但只要合同存在,就不能单方面违约。

  近年来,零售商利用优势地位,克扣、拖欠供应商货款,收取进场费等现象十分普遍。而去年10月《办法》颁布,则使得这种不公平交易行为变得隐蔽和灰色。实际上,零供矛盾问题尚未根除。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飞教授告诉《财经时报》,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矛盾,国外一般是通过“公平交易仲裁委员会”来仲裁,从而决定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谁违反了公平交易法则。“中国也应当加大力度,出台更具权威性和操作性的法律。”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