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面临原材料涨价压力 啤酒业需改变进口依赖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6日 10:54 中国质量新闻网

  作者:罗兵 

  “从去年持续到现在的啤酒原材料涨价,对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还可以采取积极的策略来应对。”7月3日下午,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啤酒分会理事长肖德润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由于天气干旱,2006~2007年度澳大利亚大麦产量从上年度的990万吨急剧减少到了370万吨,主要依赖从澳大利亚进口大麦的中国啤酒业也面临着涨价压力。国际大麦出口锐减,中国啤酒行业对大麦的需求却在增加,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啤酒大麦进口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是中国最大的大麦进口国,二者占据了中国大麦进口量90%左右。

  据业内人士估算,与去年同期相比,啤酒原料中大米涨幅50%、麦芽涨幅15%-20%、煤涨幅30%、包装物涨幅20%、运输物流成本也大幅提高,受其影响,估计每吨啤酒的生产成本上涨20%左右。如果年产量在200万吨以上,则成本就会增加1.2亿元,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涨还是不涨?

  成本的重重压力之下,啤酒厂涨价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处于国内啤酒业第二阵营的哈啤于2月16日就在香港联交所发出公告:自上月加价10%后,由于近期大麦价格持续上涨,管理层表示考虑再次加价。

  也有媒体报道说,国内22家大型啤酒企业正在秘密商议签订涨价协议。但是,3月29日,燕京啤酒发布澄清公告称:到目前为止,本公司没有决定任何调价事宜。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使得啤酒厂家不敢轻易涨价。但是,有些企业采取了另外一种措施,在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每瓶啤酒的容量。例如,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都改变了部分产品的包装,每瓶的实际容量悄然发生了改变。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大米、麦芽等农产品以及钢材、铝材等基础材料的涨价成为定局,那么要涨价的就不仅仅是啤酒了,而是国内整个

零售业都要涨价,那时,啤酒行业就会随行就市。

  该人士分析,原、辅材料涨价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将会对某些企业造成致命性的冲击。2003年,全国啤酒行业吨酒的平均利润为100元左右,有些品牌在这几年的发展中不够理性,啤酒价格一降再降,甚至卖得比矿泉水还便宜,其利润自然非常低,原、辅材料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这些品牌来说将是难以承受的。具体来说,成本的压力和市场的竞争将可能使国内一批年产量10万吨左右的中型啤酒厂家消失。

  积极面对涨价

  “包装变小,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变相涨价,因为我们提倡了好多年的啤酒瓶要轻量化、低矮化,从国际上看,这也是一种趋势。”肖德润说。

  他表示,正是由于过去啤酒瓶过于高、瘦,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会发生爆瓶事故,严重危害消费者安全;现在的酒瓶要朝低矮化趋势发展,“国际上常见的啤酒瓶一般都在600毫升以下,比较低矮一点,这样更容易运输和存放。”

  针对啤酒涨价的问题,他表示,如果农产品和原油、钢铁等原材料都涨价了,啤酒行业涨价也是应该的。“一瓶啤酒的价格跟矿泉水的价格差不多,甚至比水还便宜,而从工艺上来说,啤酒远比水要复杂。涨价也是有道理的。”

  不过,他也认为啤酒行业应该认真挖掘自身潜力,从节能降耗上下力气,积极应对原材料涨价带来的不利因素。“国外的有些啤酒工业要求百分之百采用麦芽的,比如德国;我们国内有些啤酒厂改进了工艺,采用减少大麦,增加其他辅料的办法,在不改变口感的情况,也可以适当降低成本,比如采用大米等。”

  他表示,随着国内啤酒原材料基地的建设和品种改良,采用国产大麦的比例也会逐年提高。

  记者从啤酒分会还了解到,正是由于国际原材料的涨价,影响了我国啤酒原料的供应渠道,这也给国产啤酒原材料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我国最大的优质啤酒大麦主产县和最大的国产麦芽生产县——甘肃省永昌县,一次全国规模的甘肃啤酒原料观摩及产业发展研讨会即将召开。这对国产大麦和麦芽产业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