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瓦锡兰最大螺旋桨厂落成 外资掘金中国船舶配套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3日 10:56 21世纪经济报道
镇江报道 本报记者 杨颢 最大造船国的机会 “目前看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船舶制造国。我们希望成为这个迅猛发展的市场的一分子。” 6月28日,就在芬兰瓦锡兰集团总裁兼CEO乌里·尤汉森说这话之时,瓦锡兰在中国的合资公司——镇江中船瓦锡兰螺旋桨有限公司第二家螺旋桨工厂正式开业。该新厂使中船瓦锡兰成为中国最大的定距桨生产商,全球最大的定距桨生产商之一。 作为世界第二大的船用动力设备生产商,瓦锡兰与中船集团下属镇江中船有限公司于2004年成立了镇江中船瓦锡兰螺旋桨公司,其中,瓦锡兰占55%股份,中船占45%。这也是瓦锡兰在中国的第一家工厂。 据了解,新厂将主要生产直径大于5米的大型定距桨,其设计能力为年产约200件该尺寸类型的螺旋桨,最大单件重量达到140吨,可适用于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舶。此前,该公司可生产的定距桨最大单位为75吨。同时,新厂的建成使瓦锡兰螺旋桨的年产量增加了一倍以上,达到6500吨。 对此,乌里·尤汉森表示,生产能力的翻倍,符合中国造船业迅猛增长的需要。一组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中国造船业产量增加了500%。截至2007年5月份,中国造船业已签订了425个船舶定单合约,占全球船舶定单总量的45%,排全球第一位。而2005年,中国还处于第三的位置。 这直接带来船舶配套业的巨大机会。 据统计,仅去年上半年,我国船用低速柴油机和中速柴油机的产量分别达到64台/78.77万千瓦和261台/46.2万千瓦,以功率数计算,与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5.2%和50.2%。目前,船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工业总产值达31亿元,增长42%;主营收入102亿元,增长35%,利润5.7亿元,同比增长2.4亿元。 据中船瓦锡兰总经理蓝天介绍,此前,该厂生产的螺旋桨有35%用于出口,但今年以来,由于国内对螺旋桨产品的需求旺盛,他们已经放弃了一部分出口,目前仅有25%的出口份额。而尽管新厂的建立意味着生产能力的翻倍,但明年的出口比例可能更低。 “目前中国船舶业迅猛发展的势头,就保守估计,还可以持续至少3-4年。”瓦锡兰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 外资掘金配套业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跨国船舶配套商开始加大对中国的投资。近几年来,德国MAN B&W公司、美国卡特比勒公司、丹麦欧堡工业公司、挪威康士伯船用设备公司等等,都纷纷以独资建厂或合资建厂的方式进入我国船用配套设备制造领域。 而仅2006年一年,就有15家大型合资或独资船用配套制造企业在华成立。 也正是在这两三年内,瓦锡兰在中国的投资开始加速。在2004年的镇江工厂成立后,2005年6月,瓦锡兰在无锡成立了独资的瓦锡兰推进器有限公司,生产瓦锡兰所有横向推进器。2006年,瓦锡兰和中船重工下属的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共同投资组建了上海瓦锡兰齐耀柴油机有限公司,生产瓦锡兰Auxpac20以及Auxpac26船用发电机组。 2006年9月,瓦锡兰又与中船重工、日本三菱联手,组建青岛齐耀瓦锡兰菱重麟山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进军我国大型低速船用柴油发动机市场。今年,瓦锡兰在中国投入1700万欧元,扩建了在无锡的侧推装置生产基地和在镇江的螺旋桨设备生产基地。 目前,瓦锡兰在中国已拥有五个制造工厂和三个发动机制造的技术引进合作伙伴:大连船用柴油机厂、沪东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和宜昌船舶柴油机厂。他们都在生产瓦锡兰低速发动机。 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在镇江的新厂还开始轴系的生产,使得目前瓦锡兰在中国已经拥有了从柴油发动机到带有轴系和附件的螺旋桨、推进器等一整套船舶主要配套设备的生产能力,未来将在国内造船企业的设备采购中,赢得极大的市场。 而瓦锡兰方面也对记者表示,就镇江中船瓦锡兰而言,其客户除大型国有船厂外,还包括越来越多的私营造船厂,并已成功被选为数家新近成立船厂的唯一供货商。 据乌里·尤汉森透露,去年瓦锡兰在中国的销售收入为1亿欧元。 在外资红火的时候,有行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了担忧。据了解,由于起步晚、忽略研发投入、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目前我国发动机等船舶配套产品生产能力大大落后于需求量,需要大量进口。目前,本土生产的船用设备装船率不到40%,其中还包括相当大一部分外商合资或独资企业产品。 而在另外两个造船大国,日本配套国产化率达98%,韩国配套国产化率约85%。 随着国外巨头的大举入华和投资加大,这一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 不过,记者从多方面了解到,有关部门将采取有效的举措促进中国船舶配套业的发展,包括:有选择地引进国外技术和知名厂商、中外合作双赢发展;适应新的市场发展需求,加快推进国有配套企业的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中外合资企业,有条件的产品,向世界船舶配套制造基地发展。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