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铅价暴涨背后:铅冶炼行业牌局重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1日 14:16 21世纪经济报道

  杭州报道 特约记者 支维墉

  “铅冶炼企业现在基本上是炼一吨亏一吨,生存很艰难。”6月28日,在易贸资讯主办的2007铅锌及下游产业市场论坛上,深圳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商务部高级主管关永华说。

  中金岭南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铅冶炼企业之一,根据其年报,2006年生产电铅7.53万吨,生产铅精矿4.59万吨。由于有上游的铅精矿出产,中金岭南并不是最郁闷的铅冶炼企业,那些没有上游资源的铅冶炼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困境。

  “现在东北地区平均每炼一吨铅亏损1500元至1600元。”辽宁海城市铅锌冶炼厂厂长宋杰说,

  而另一家民营企业河南灵宝新凌铅业公司的经理何永刚则表示,由于亏损太厉害,新凌铅业今年已经减产40%。

  与铅冶炼企业生存窘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路走高的铅价。国内铅价今年前两个月还在14000元/吨左右徘徊,到6月底,已经涨到19000元/吨。业内人士认为,铅价将涨到20000元/吨。

  格局悖论

  一方面是节节走高的铅价,一方面是叫苦不迭的铅冶炼企业,这看似悖论的现象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

  “导火索是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对铅锭出口征加10%的关税。”关永华说,“但问题发生的本质是不合理的铅精矿进口和铅锭出口格局。”

  关永华所谓的格局,是指我国的铅精矿和铅锭销售都非常依赖国际市场。根据北京矿冶研究院提供的数据,2006年我国消费铅精矿202万吨,其中自产127.7万吨,进口74.3万吨,铅精矿进口比重为36.8%。而在2000年,我国铅精矿进口量仅为31万吨,进口依存度22.7%。今年1月至5月,我国进口铅精矿53.6万吨,比去年同期上涨26.1%。

  2006年我国精炼铅产量273.6万吨,其中出口53.7万吨,这意味着国外每年需要来自中国50万吨的铅锭。

  2007年6月1日,这种原料依赖进口、产品依赖出口的格局被打破。当日起实施的对铅锭出口征加10%关税的政策,意味着每出口一吨铅比在国内销售要少卖10%的价钱,铅冶炼企业的出口基本停止。

  宋杰说,“中国的铅出不去,国外的精铅便供不应求,出现较大缺口,导致伦敦LME铅价大涨,而国际铅价暴涨又导致国外的铅精矿价格大幅上涨,供不应求。”

  今年1月至5月,全球精铅缺口达到7万多吨,铅价上涨推动铅精矿价格大涨,反过来导致国内依赖进口铅精矿的铅冶炼企业不胜其苦。“中国一方面要依赖国外的铅精矿,一方面铅锭的出口之路又被堵死,这形成了恶性循环。而铅价暴涨使得我国铅冶炼企业在国际铅精矿博弈中日趋下风地位,在加工费谈判中失去定价权。”关永华说。

  加工费是铅冶炼企业的生命线。从今年始,国外矿山大幅打压中国企业的加工费,铅加工费从150美元/吨降到现在的80美元/吨,“甚至50美元/吨、30美元/吨都有企业做”。而实际上,这些国外矿山进口到日本、韩国的铅精矿加工费都在150美元/吨左右。

  “去年全国铅冶炼企业的开工率是85%,今年是74%左右,由于亏损,企业普遍减产,又进一步导致了铅的供应不足,价格上涨。”关永华说,“我们原本预计2006年至2007年全国有50万吨至60万吨铅冶炼新产能投产,目前实际上只有30万吨投产。”

  行业洗牌

  铅冶炼企业们面临的困境,仅是冰山一角。实际上,今年起国家连续出台的铅锌行业政策,令这个行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洗牌过程。

  据国家要求,原生铅生产已经不受政策鼓励。“国家试图通过宏观政策,遏制高能耗、高污染的原生铅生产,而鼓励铅的回收利用和再生铅的生产。”易贸资讯金属分析师吴天小说,“中国2006年再生铅39万吨,占铅产量的20%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再生铅占其本国铅产量的比重超过了50%以上。”

  2007年3月10日,

国家发改委实施<铅锌行业准入条件>,规定新建铅冶炼项目,粗铅冶炼须采用先进的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
的富氧底吹强化熔炼或者富氧顶吹强化熔炼等先进炼铅工艺。诸如韶冶、豫光等大型铅冶炼厂都上了这种环保工艺,由于这种工艺对铅矿的品位要求很高,而我国自有铅矿品位普遍较低,因此它们需要从美国、秘鲁等国家进口品位高的铅精矿进行冶炼,令我国对进口铅精矿的依赖度进一步加大。

  “真正受苦的是这些上了环保工艺设备的大厂,一方面要靠大量进口矿,一方面又无法出口。而那些就地取材、年产几百吨的小厂因为不涉及到出口,却没有整顿到,这是违背国家整顿铅锌行业的本意的。”MRI资源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的曾全说。

  而实际上,大冶炼厂怨声载道,小厂日子也不好过。小厂虽然没有受到关税的直接影响,但也正在面临巨大的困境。大企业无法出口的铅锭积压在国内,与小冶炼厂形成直接冲突,同时由于国际矿价太高,大厂又开始与小厂争夺矿山资源,许多小冶炼厂难以为继。

  “小厂没有原料,炼铅又明显在亏损,只好通过减产的方法来降低产量。但一旦减产,企业的运营成本下不去,亏得更厉害,再加上国家宏观政策上不鼓励小厂发展,很多小厂子都在关门大吉,或者卖给大厂,铅冶炼行业正在进行着一场大规模的大鱼吃小鱼的洗牌。”宋杰说。

  除了冶炼企业之间的大鱼吃小鱼,冶炼企业对上游矿山的并购也在悄然进行。据北京矿业研究总院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共探明铅储量758.7万吨,分布在大大小小831个矿区中,其中10万吨以上的大型矿区仅16个,占有资源量占据整个铅储量的64%。其中90万吨以上的矿区有两个。而大量的中小矿区还待字闺中,处于与冶炼企业分离的状态。

  “现在看来,将触角延伸到铅精矿开采领域,购买上游矿山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宋杰说,“现在冶炼行业完全是原料卖方市场,没有资源将很难生存下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