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联合商报:瑞典中国商贸城遇阻真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8日 15:05 中国联合商报

  6月8日,和国内某媒体表述“骆金星不得不去坐镇瑞典解决问题”完全不同的是,浙江商人骆金星坐进了瑞典国王招待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欢迎宴会中。这是中国与瑞典建交57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瑞典。骆金星此行完全是因为收到瑞典国王邀请参加一系列的与主席访问有关的活动。据了解,在那次宴会上,瑞典中国商贸城成了很多人的话题。

  日前,在中国国内媒体和相关网站纷纷以“凡尔顿12亿瑞典造中国城受阻”为题持续报道的同时,在遥远的瑞典古城凡尔顿,瑞典中国商贸城中市场的精品屋部分已建完,凡尔顿饭店的土地改造也已基本完工,工人们正加紧努力争取要在8月底把一期工程赶出来。

  “其实,比这些大得多的问题在中国每天都在发生,但媒体不去关心。相反,对于一个立志要让中国资本走向海外的企业,却吹毛求疵。我实在是有点不理解。”说起这些事,骆金星多少显得有些愤怒。

  背景:骆金星的义乌模式复制

  中国人去国外开小商品城并不新鲜,法国、美国、中东、俄罗斯、东南亚都有供应中国商品的“中国城”。但从来没有哪个国外的中国城在中国以及欧洲展开如此巨大的推广,最关键的是它所推出的全新投资模式:  投资360万元,获杭州公寓1套、瑞典公寓1套、瑞典商铺1个,瑞典公司1个以及投资者一家三口获得瑞典永久居留许可的机会。

  这是一个足以让任何一个有这笔资产的中国人动心的投资机会。

  但正是这样一个全新的投资模式在出炉没多久,就引来了一些争议。

  瑞典,北欧童话王国。发达的经济,几乎全球最好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梦幻般的自然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谐……。“去瑞典安家创业”是个让多数中国人心动不已的梦想。可惜的是,瑞典从来没有出现在“可移民国家”的目录上。

  现在,突然有一个公司一个人告诉你,只要凑齐360万元,就能让这个梦想成真。

  这个公司是总部位于杭州的凡尔顿股份有限公司。这个人,就是凡尔顿的董事长义乌人骆金星。

  通过不断收购国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最终做出一个资产达50亿的大集团的骆金星,很早就动了去海外建中国商贸城的念头。“我相信,义乌模式能够复制到西方世界,因为它能让中国商人和外国商人实现双赢。”由于近些年来,中国商城在海外都遇到了不同的问题,骆金星索性按兵不动,不断地进行考察和总结,直到有一天他到了瑞典的南部名城卡尔玛。

  “我是去那儿收购一家汽配企业。却发现当地人消费的日用品,绝大部分都是中国货。但是这些产品并不是直接从中国运来的——整个北欧地区都没有中国商品市场,货源需要从意大利和中东转过来。”

  骆金星随后发现瑞典是个理想的投资国度:两百年的中立国,很安全;民族性格温和,不排外;公司税低,欢迎外来投资;社会福利好、自然环境棒,整体经济环境成熟而发达。而卡尔玛呢,从地理位置来看,恰恰又能辐射整个波罗的海地区,在瑞典又是个旅游历史名城。

  “这样以批发为主的商贸城我肯定不会建在大城市。试想,如果把义乌搬到北京甚至杭州,物流和居住成本会升高很多。”

  在和卡尔玛市政府谈判时,骆金星之前几年的调研成果发挥了作用。他要到了一些此前国外的中国商贸城从来没有得到的一些条件,并最终把这些条件打包做进了它的产品里。既给了想来投资的中国商户更多的信心,也降低了自己的投资成本,同时还减少了中国商贸城持续经营失败的风险。

  他获得的这些优惠条件包括:低成本的土地,允许用中国工人和中国进口的材料;可以把拿到的商业用地的产权等额分割给来经营商铺的中国公司;为中国人盖一片有产权的住房;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当地机场、港口等物流环节公司的董事会;协助前来经营的中国人办理永久居留权等等。骆金星和卡尔玛市政府达成的开发土地为近90万平米,包括商贸市场、别墅、饭店以及其他配套设施。当地政府甚至同意帮他向中央政府报批一个赌场。此后,骆金星向浙江省发改委报批了用于一期工程的5个亿人民币的投资额度,并在国内推出了他的“1+3+3”投资模式:投资360万获得1个瑞典公司,3处不动产,全家3口经商移居。用他的话说,这个打包产品,因为融入了产权、瑞典身份等概念,等于是解决了中国商人的后顾之忧,客观上会促进他们更自觉地融入当地社会、稳定经营,同时,也使整个投资产品变得更有吸引力。

  2007年2月11日,瑞典中国商贸城奠基仪式在卡尔玛举行,瑞典副首相兼工业和贸易大臣毛德•奥洛夫松、中国驻瑞典大使吕凤鼎、凡尔顿集团总裁骆金星以及卡尔玛市长佩尔松等共同为商贸城一期项目——占地7万平方米的共有1100个商铺的展览中心铲下了第一锨奠基土。因为,这个项目可为当地创造至少800个岗位的就业,瑞典媒体一片叫好。

  一切新事物的诞生,都不会一帆风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也不例外。这是一个把移民、跨国投资、

房地产、国际贸易等综合在一起的大项目,除了商业因素,还需要解决文化冲突。这样的挑战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企业来说都不是个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对大型国际项目的操作还缺乏经验的凡尔顿团队。

  事件一:“承诺移民”:瑞典媒体为什么不再提起

  项目的焦点首先围绕在“移居瑞典”这四个字上。在一般人看来,这样一个投资产品因为包含了“移居瑞典”的概念,360万并不贵。所以,他们的质疑点就是:这是不是真的?

  只要上网都能够查到瑞典有关投资、签证和永久居留的规定:外国人但凡在瑞典开一个公司,正常运营2年,其投资人就可以向移民局申请在当地的永久居留。而获得永久居留的人,其在国外的家属也可递交申请要求来瑞典团聚,并同样获得永久居留。当然,在获得永久居留以前,拿着工作签证的投资人也可以让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通过别的签证形式来瑞典进行团聚。所以,按正常的法律程序,在瑞典这样一个重视法制和人权的国度里,通过凡尔顿公司获得一个瑞典企业,并正常经营这个商铺与企业两年的中国商人,只要不违法、正常纳税,均可以申请并按程序获得永久居留。由于整个过程有当地政府以及律师事务所协助,凡尔顿在这个问题上显得很有信心。

  可惜的是,广告语永远无法阐述复杂的签证和永久居留问题。在凡尔顿最早的推广核心语言中,把人们最关心同时也确实最有价值的“全家移居瑞典”放到了核心位置。《南瑞典日报》驻华记者OLA WANG在看到这类宣传时,感觉到了不安,专门进行了暗访。一些销售人员对“移民”的过分肯定承诺更加重了瑞典媒体的担忧。于是,一篇“凡尔顿集团以承诺移民瑞典为卖点吸引中国商人”的报道发回了国内。由于瑞典从未是个公开的可投资移民国家,更由于多年来中国商业的诚信问题一直在欧洲媒体上出现,瑞典开始出现了一些对该项目产生怀疑的声音。当驻华瑞典媒体再次以凡尔顿承诺移民为内容在瑞典媒体上刊发文章时,骆金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于是,在他随后发布的广告以及网站主页上, 就永久居留许可的表述进行了修正,改为“有获得永久居留许可的机会”。他给全国各地的销售开会,不能夸张滥用“移民”之类的字眼,要给客户真实的解释。

  “承诺移民”之事,瑞典媒体终于不再提起。

  事件二:工资合同:3万元月薪改为瑞典标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为用了中国工人,瑞典中国商贸城工程进展神速。骆金星的目标是在8月底完工,9月28日开业。就在这个时候,同样是《南瑞典日报》发表文章说,根据调查,发现骆金星没有履行和瑞典工会签署的工资合同。按照合同,骆金星必须支付给工人160克朗/小时(1克朗约合1.1元人民币)的工资,换句话说,去那的中国工人如果按瑞典法律就能赚到月薪近3万元的收入。想想在国内工作的中国建筑民工一月3千的收入,会是怎样的天壤之别。瑞典媒体说,根据他们的调查在卡尔玛干活的中国工人只赚到7000克朗-16000克朗的工资。

  毫无疑问,如果真给每个来瑞典的中国工人发3万元/月的月薪,不但为节省成本房子让中国工人干的原计划变得毫无意义,骆金星必定会成为全中国的笑柄。这是一个典型的商业文化冲突事件。因为,如果真是一切按瑞典人的规矩干,估计在瑞典的中国使馆和派驻机构都得被瑞典政府挂上黑名单。

  但既然在别人的土地上做公司,就必须遵守对方的游戏规则。对于入乡随俗,骆金星还是懂的。于是,他把原来在中国给人发的工资改成直接在瑞典的银行帐户给工人发工资,并且按瑞典标准160克朗/小时进行发放。只不过,对于出国的工人,就象对待所有出国留学生一样,扣除了部分出国所需的中介费用。

  当一个人已经把另一个人定位为坏人时,必定会想法设法寻找对方作为坏人的证据。卡尔玛项目是瑞典百年来接受的最大的一笔来自中国的民间投资,该商贸城也将是瑞典最大的商业建筑群。正因如此,瑞典中国商贸城的一举一动都成了《南瑞典日报》的重要新闻。

  事件三:安全问题系技术性问题

  工资问题解决后,《南瑞典日报》很快又爆了新的新闻。后来被中国某媒体引用就成了“瑞典中国商贸城因安全问题收阻”。其真实的情况是,因为中国工人建筑习惯和瑞典标准不一致。工地上的某几个坑的深度超过了1.5米,但没有加安全护栏,就被瑞典环保安全组织给予警告,并让工地停工了几天。待凡尔顿公司把坑都加上护栏后,工地继续施工。现留守在瑞典卡尔玛的凡尔顿公司海外推广部总经理江涛说,为吸取教训,公司已经聘请了瑞典人作为安全顾问,现在一切建筑进程,都必须由这个瑞典人先进行安全方面的把关,再进行。

  被放大的问题

  移民疑问、工资风波,再加安全问题。这些本来仅仅是一个正常的国际大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小问题被瑞典媒体人为放大后,对凡尔顿在瑞典的形象多少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骆金星没想到的是,国内媒体就这些问题居然进行了引用,在被加以夸张的标题后,成了被炒作的对象。

  骆金星承认,中国企业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会因一些“水土不服”而造成一些问题,但重要的是这些问题都在被一个一个解决。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学习和磨合的过程。这和当年外企进中国一样。

  骆金星深知这个项目的操作难度。他甚至很早就在卡尔玛请市政府组织当地市民的听政会,向瑞典人解释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他还计划给未来所有去瑞典的中国商户进行免费培训。要让中国人遵守当地的法律、尊重当地的习俗。“中西方的文化冲突才是项目将会面临的最大挑战,”他说,“至于那些吹毛求疵的非议,会随着时间消失。真相是最好的证明。” -特约记者 蒋瑞 斯德哥尔摩报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