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农残标准不断提高 中小茶企如何应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7日 13:55 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

  继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正式实施后,今年4月初,欧盟茶叶委员会(ETC)再次提高了欧盟及德国茶叶新农药残留标准。农残标准的不断提升,对我国茶叶出口企业提出巨大挑战。目前,一些茶叶出口企业已开始在茶源、茶农、农药管理等环节提升自身的应对能力。

  农残标准提高 茶叶出口遭遇困局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出口商品,每年出口20万吨以上,约占我国茶叶生产总量的1/3。然而,近年来我茶叶出口屡遭农药残留超标围剿,已成为茶叶出口的一道关卡。今年4月,欧盟茶叶委员会公布了欧盟及德国茶叶新农药残留标准。据了解,新标准增加了10个农残项目,并更新了其他10个农残项目的新限量。更新后的农残项目共计227项,其中207个农残项目的标准限量为目前仪器最低检测底线,占91.2%。

  事实上,自2000年7月1日欧盟实施严格的茶叶农残标准后,新的茶叶农残标准不断出台。受此影响,我国茶叶出口欧盟一度受阻。日本、美国、

澳大利亚等国也纷纷以
食品安全
为由,仿效欧盟,提高茶叶农药残留的控制标准,增加对进口茶叶中非茶类杂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黄曲霉素和微生物等项目的检验。

  去年5月,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正式实施,将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由71项增加到276项,同时还调整了农残检测方法,用“全茶”检测法代替过去一直采用的“茶汤法”。检验检疫专家分析,两种检测方法数据相差至少10倍。该制度的实施,严重影响我国的茶叶出口,去年我对日出口茶叶2.77万吨,金额6570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0%和17.7%。

  出口成本上升 迫使企业转移市场

  茶业出口企业认为,茶叶农残指标中很多项都是仪器最低检测限量,这是不合理的。农残标准的提高更多的体现为一种贸易限制手段。新标的实施对企业出口欧盟市场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按照新的标准,部分企业将有许多品种无法出口到欧盟。

  为应对国外茶叶农残标准的限制,国内茶叶出口企业纷纷加强了检测。对一项农残指标的检测费用150-300元不等,一批茶叶全部指标的检测通常要两万-三万元。此外,为减少茶叶农残,很多大公司采取了从源头控制的办法,加强了茶叶基地建设和毛茶收购检测,有的甚至统一发放农药,一些企业还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而中小茶企业随着中间费用及附加费用的增多,出口茶叶销售成本的进一步提高,市场

竞争力每况愈下。如果农残标准再不断提高,部分茶企业只能调整出口市场。

  银联信分析:

  随着全球茶叶市场对规模化、健康型、高附加值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欧盟、日本等国对我国茶叶出口的设限速度也不断加快。近年来,发达国家在设置技术壁垒时最常用的“武器”就是农药化学残留。而我国茶叶屡屡被曝光农药残留问题,其原因一方面是缺少“从土地到茶杯”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我国茶叶的产业化程度较低,对种植和养护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难以进行有效监控。

  此外,我国茶叶企业生产模式的滞后也给茶叶出口造成了阻碍。一些茶叶出口的龙头企业已经开始向建设自己的茶叶生产基地方向迈进,但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茶叶来源还是通过向茶农收购。

  我国作为国际上主要的产茶国,不仅应就茶叶的国际标准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且应尽快结束目前我国茶产业二元市场的被动局面。

  一方面,我国应尽快建立“从土地到茶杯”的全方位、全过程的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组织实施茶叶中残留物质监控计划。茶叶企业应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综合管理,研制开发低毒高效的替代品,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同时进行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落实标样、预处理设备的统一订购,确定检测方法,以满足出口茶叶农残检测项目的要求。加强与国外实验室联系,有计划地进行技术交流与人才培训。

  另一方面,企业作为出口的主体,应密切关注国外不断更新的茶叶农残标准,强化产业链监控。通过基地建设,加强对茶农的培训,严格按照欧盟有关的茶叶农残标准使用农药,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银行业也可密切关注茶叶行业的相关标准变化及有关茶叶企业的投资动态,例如在产业基地建设及技术研发方面的项目,以进行信贷营销业务。

  [本文由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