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第二代燃料乙醇产业化呼之欲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9日 20:15 消费日报

  “以缺代缺”产业模式受阻,“与人争粮”的燃料乙醇新增项目行将叫停,以薯类、高粱、秸秆为主的第二代燃料乙醇产业化呼之欲出

  本报记者 刘峰

  作为替代能源,仰仗酒精行业的背景,燃料乙醇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不少酒精生产企业纷纷上马燃料乙醇项目。但是,现在这种趋势将发生变化。由于国内生物燃料乙醇大多是用玉米等粮食作为原料,这种“以缺代缺”的产业模式造成原料紧缺,价格飞涨。这一现象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发改委有关人士透露,今年6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将停止在建粮食乙醇燃料项目,在不得占用耕地,不得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下,坚持发展非粮燃料乙醇。可以说,这一决定的主旨是让燃料乙醇项目紧急“刹车”。此举意味着,各地一哄而上的粮食燃料乙醇项目行将受阻。

  事实上,对于上市公司丰原生化而言,粮食原料的供应瓶颈已成为公司发展燃料乙醇的掣肘。今年4月30日,丰原生化发布公告称,预计公司2007年上半年度亏损。其所提及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玉米等主要原辅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导致产品制造成本上升。

  对于国家此次紧急叫停粮食燃料乙醇的强硬政策,国内最大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中粮集团无疑压力倍增。根据中粮的计划,2010年前后,其生物燃料乙醇产量将占到全国总产量的60%%,而中粮燃料乙醇大约有一半是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的。

  据了解,随着燃料乙醇遍地开花,其主要原料玉米的价格上升趋势明显。据大连商品交易所信息,国内玉米价格在过去9个月里上涨近30%%。在我国玉米主要生产地之一的吉林,每吨玉米的价格已经由2005年初不到1000元上升至如今的1500元上下。今年5月29日,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收购玉米的市价达到每斤0.69元,而180多公里外的公主岭市收粮大户——黄龙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更是报出每斤0.735元的高价。

  与此同时,2003年,国内燃料乙醇年产仅有7万吨,近几年一路飙升,至2006年,已达到年产100万吨。玉米价格的暴涨,使燃料乙醇生产遭遇原料危机。

  非粮乙醇即“第二代燃料乙醇”,已成为燃料乙醇继续发展的选择。

  作为国家520家重点企业之一、轻工行业大型骨干企业、全国酒精行业首家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企业河南天冠集团公司,以及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安徽丰原燃料酒精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首批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至2005年底,这4家企业规划建设的102万吨燃料乙醇产能全部达产。某酒精企业的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3.3吨玉米生产1吨乙醇计算,目前中央财政支持的4家乙醇燃料定点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102万吨,一年转化玉米330多万吨。如再加上国内其他燃料乙醇企业,“与人争粮”问题凸显。而此次新政策一旦出台,意味着4家企业的在建项目将成为政府限制类,而其他新建项目也都将被叫停,政府将不再批准新建项目。而现有四家企业的生产也将逐步转为非粮燃料乙醇。

  国家发改委

能源研究所一位专家指出,国家重点支持以薯类、甜高粱及秸秆纤维资源等非粮产业发展,是战略性举措。目前,我国大约有1000万吨薯类生产潜力。其中,在“
十一五
”期间可以形成200万吨的燃料乙醇供应能力。至于生长在盐碱地的甜高粱,北方13个省区有1.43亿亩盐碱地,种植潜力比较大,生产潜力可达2000万吨。

  目前,一些企业已开始根据政策调整行业发展方向。记者从广西经贸委了解到,广西轻工业科研院与中粮集团合作进行的甜高粱液态发酵实验,采取类似甘蔗糖蜜发酵生产乙醇工艺。与此同时,国内第一家以木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基地已在广西正式开工建设。

  但是,有关专家指出,薯类和甜高粱仍然只是燃料乙醇的过渡原料,从长远来看,植物纤维,也就是以秸秆等纤维素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才是今后行业的发展方向,而此项技术目前已有一定的突破。国内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应加快转化技术和生产工艺,尽早实现“第二代燃料乙醇”的量产,使其成为酒精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