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发改委协调会激辩民营油企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9日 02:37 第一财经日报

  王羚 侯利红

  生存还是死亡?面对油源短缺的现状,这是民营石油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而民营油企存在的价值,给其油源是不是“资产流失”,则是另外一方抛出的论点。

  2007年6月5日,一场关于民营油企如何生存及存在价值的激烈辩论上演了。

  当日下午,在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马占平主持的座谈会上,中石油、中石化、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能源局、价格司和商务部外贸司、商改司,以及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下称“中商石油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汇聚一堂。

  民营油企:渴求“施舍”油源

  “我们希望两大石油集团给民营企业‘施舍’一点儿。”在中商石油委会长赵友山看来,如果给民营油企切一块油源,帮助其活下去,就能摆脱当前困境。

  而民营油企一旦获得活力,就不仅能使全国石油民企总计近772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不至于闲置和浪费,也能使总计近134万人的职工不下岗,“这对稳定社会、稳定市场是大有好处的,其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在民营油企看来,批发价由两大集团自定,给民营企业的油价太高,油价倒挂,无法经营,只能亏本。此外,民企没有享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受到极大限制,特别是在油源获取上,他们几乎毫无办法。

  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显然站在民营油企一方。

  他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民营企业油源这件事,是关系到“非公36条”能否落实的问题。当初国家鼓励民企进入石油领域,民企已经发展起来了,而且有100多万职工,如果一下子端掉他们的饭碗,不符合政策,不能随意对他们进行“宰杀”。

  近期曾到重庆、北海和胜利油田考察中石油、中石化炼油厂的任玉岭指出,民企因无油源导致大批设备闲置,不用就要报废,能否切出一块份额,使民企能够维持生存也好。

  石油巨头:维护石油安全

  民营油企坚持认为,正是由于两大集团垄断石油资源,才发生了民营企业无油可供、面临破产的局面,但两大石油巨头坚决否认“垄断”说。

  中石油一位副总表示,这几年民企、外资都在发展,全国批发企业2500多家,

加油站9.5万户,两大公司占50%,用“垄断”来形容几大公司显然不太合适。

  “我国应形成什么样的石油体制?应形成若干大的石油公司为主导、民营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进入的机制。”

  该副总认为,民营油企并非没有油源,而是要两大公司低价格供油。民企要的是低价格油,要的是利益。

  中石化一位相关负责人也给出了一组数字:中石化1万亿元的资产,承担民航、铁路、农垦等方面的石油供应,每年直供1900万吨,批发给系统外的加油站每年2000多万吨,加上中石油的1000多万吨,每年给社会石油企业3000万吨。

  “我们一直在供应,怎么说不供给民营企业油呢?”他反问道。

  中商石油委则表示,据他们调查,民营油企没有见到两大公司供油。

  “打包”外卖之后

  对于部分民营油企打算“捆绑”卖给外资这一消息,各方也是意见不一。

  “石油行业对资金、技术要求非常高,不是有钱就可以干的。”国家发改委

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对此表示,这不过是一种市场行为,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一位官员也认为,油源短缺属于体制问题,解决它必然需要一个过程。正如金融行业对外资放开一样,民营油企愿意“打包”卖给外资石油巨头,不会对国家石油安全造成太大影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