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酒仙桥危改:谁来解决世界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5日 04:05 第一财经日报

  王芳洁

  “北京酒仙桥危改项目探路和谐拆迁”,新浪网在“酒仙桥危改专题”中启用了这样的标题。所谓“探路”,换言之就是试探性的。

  确实,运用“居民投票”的方式,在中国拆迁史上尚属首次。一户一票,90%的通过红线,似乎都预示着公平和公正。如果通过,那无疑是皆大欢喜。然而,事不如人愿,酒仙桥危改项目再次折戟于60%的通过率。

  实际上,当通过率到达90%,拆迁就会顺利完成,这也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假设。重庆“钉子户”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便只剩下一个人,也可能“奋战”到底。无论是《民法》规定的“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还是已经出台的《物权法》中的条款“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都使拆迁无法成为一场“冷兵器博弈”。

  另外,当北京用“居民投票”的方式来探路和谐拆迁时,这种方式的和谐性也遭到了质疑。著名学者汪丁丁在最近一期的《财经》杂志中为其撰文,文中引用布坎南的说法,对于私有财产,只要不是全体一致同意,群体不能以任何赞同比例剥夺这一权利。

  无论如何,酒仙桥危改的投票在轰轰烈烈中开始,却也在尴尬中结束。有关人士表示,将不会再有新的投票。当然,不论结局如何、方式是否正确,我们仍能够看到政府在拆迁工作中的善意。

  那么,在酒仙桥接下去还将发生什么?已经获知的包括可能首次在拆迁中尝试共有产权等,看来酒仙桥危改项目“命中注定”要成为中国拆迁史上的标杆。

  然而,令人惋惜的消息是,这场旷日持久的拆迁在2008年之前不可能完成。看来,“居民投票”也未必是解决拆迁矛盾的良药。

  那么如何才能在市场体制中解决拆迁问题?以往的“一户一议”方式,令结果的不公平性丛生,“钉子户”的示范效应越来越明显。北京市政府甚至曾经考虑将拆迁让政府完成,但最终又因与市场体制存在矛盾,而被否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么成熟的国外市场是否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一位浸淫

房地产开发界多年的朋友回答记者:“拆迁是一个世界难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