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猪肉涨价 产业链各环节感知冷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 03:2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猪肉生产的第一个源头行业是粮食生产。原粮是猪饲料中的主要原料,占60%以上。而作为主要猪用原粮的玉米,价格在南方比去年同期上涨了将近30%,折合标准出栏体重(100公斤)计算,单原粮一项上涨费用,摊至每头猪,成本就多出60元以上。加上其它原料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每头猪比去年同期要多付出成本近百元。 而粮食涨价又有不同的背景和动因。2006年初,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提出化肥价格改革方案,全面放开化肥价格,改变了以往对化肥企业补贴稳定化肥价格进而确保粮食价格的思路,由市场直接调节化肥价格。此项措施导致了化肥市场的全面涨价,进而推动了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价格上涨。 另一方面,在生物燃料产业的推动下,玉米需求量大增,也变相导致了玉米这一猪饲料成本的上升。对此,国家发改委已经于去年底紧急叫停违规建设用玉米为原料的乙醇燃料深加工项目,避免“与民争粮”的局面发生。温家宝则在关于此次猪肉上涨的批示中再次明确,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的盲目发展,确保饲料供应。 “这些源头环节的调控工作如果没有及时做好,产业链下游必然受到连锁影响。这个道理在这次猪肉涨价事件上得到了鲜明的反映。”分析人士指出。 养殖:风险大于收益 养猪的赚了!这是今年春天在广大农村最流行的一个谈资话题。但是,与以往盲目乐观扩大生产的应对方式不同,现在的农民多了份隐忧和警惕。 “我们打算把自家的仔猪全都卖掉,多数卖给邻村的养猪大户和养殖场。”一位吉林的猪农表示。记者发现,在一些猪农看来,如果加上化肥、粮食、饲料添加剂、畜药等成本的不可控性,以及疾病多发的风险,养猪风险大于收益的预期。“盘算一下,把猪养大不如乘热乎卖掉猪仔划算。毕竟现在收猪仔的价格高呀。” 针对猪农养猪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农业部此次通知要求,应帮助养猪户克服各种畏惧心理,包括加强疫病免疫工作,动员科研推广人员深入基层服务,同时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农户签订定单生产合同,引导养猪业走向规模化。 “可以预见,经历了几次市场波动后,养猪业也必将向区域化、集中化方向发展。这是城市化、市场化的必然方向。”分析人士指出。 销售:不乏哄抬肉价 与猪农相比,城市居民更看重的是市场上的猪肉零售价格。“生猪每斤涨2元,市场零售价每斤涨4元。”吉林长春一位猪肉中间商告诉记者。 显然,在生猪收购价格快速上涨期间,猪肉销售价格同步水涨船高,其中已不乏一些零售点超比例抬高价格的事例。 采访中,记者粗略统计,上海、吉林、河南等地的猪肉零售价格涨幅在20%至50%不等。部分地区售价涨幅超过了生猪收购价格的涨幅。 “在目前消费者还处于心理过渡期时,品牌零售商调整价格是比较慎重的。”上海某大型外资超市公关事务总监向记者介绍,目前超市从供应商手中拿到的猪肉批发价格涨幅在20%以上,但超市销售价格上调幅度不及20%,“主要是维持低价的市场印象。”但是,一旦上涨后的价格成为常态,调整售价是必然趋势。 最重要的是,即便生猪收购价格和批发价格有所回落,已经形成的市场零售价要想回落,也会遇到较大阻力。 根据上海市经委的数据,由于政府部门采取了相关措施,5月25日以来,猪肉批发价格涨幅有所控制,基本保持在16元/公斤以下。但是一些消费者介绍,从目前市场价格来看,丝毫没有一点价格回落的迹象。 深加工:变相弥补损失 猪肉产业链条的最后一环是深加工产业。与简单的猪肉零售商相比,深加工企业的利润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以某知名火腿肠生产企业为例,“我们有自己的采购队伍。因为生猪量减少,直接采购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加大了。猪肉原料减少,生产效率也会随之降低,比如每天的屠宰量比原来减少一半,但设备等摊消成本却增加了。” 增加的成本必然要在销售上补回来,但找补方式又有所不同。“如果一根火腿肠的批发价是5毛/根,因为成本的增加,厂商必然要调整售价。但是如果上调到每根5.1毛,市场不习惯,如果调到6毛,市场又不接受。所以只好在容量上找平衡。”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于是,市场此前已经出现的一些食品加工产品容量缩水的现象就不难解释了。 “类似火腿肠这个行业的利润率一般在3%左右,比较低,本来就是靠跑量来获利的,一旦供应量不足,对收益影响比较大。”业内人士称。(本报记者 于兵兵)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