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牵手郑煤 摩根想收获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6日 22:52 《国企》杂志

  掠取成熟行业中的佼佼者,是摩根一贯的投资风向标。但是与一个规模中等的地方煤企联手投资“不成熟”的煤化工产业,似乎让人看不懂

  -本刊记者 曹开虎 特约记者 袁朝晖

  “我们一直对中国的能源行业有兴趣,在去年重新构建团队的过程中,特别加强了能源团队的建设。”5月21日,摩根士丹利参与郑煤项目的人士向《国企》表示。

  此前的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上,摩根亚洲投资总裁罗永祥的手与郑煤集团董事长牛森营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同时握在一起的还有香港保利协鑫集团副总裁施嘉斌。三方签订的合同上,项目总投资额将达到314亿元。

  此举标志着国际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自此正式直接投资中国能源业。回首摩根在中国的投资史,可以看到,与摩根合作,必然拥有不同寻常的资历—要么是龙头老大,要么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没有哪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能进入其视野。摩根借助自身拥有的全球顶尖投行高手,将中国的行业、公司及其特征一览无余。此前,平安保险、南孚电池、蒙牛乳业、恒安国际、永乐电器、山水水泥、百丽国际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相继成为了摩根的合作方。掠取行业佼佼者,完全符合摩根一贯的投资风向标。

  从前述合作方中,摩根获得了巨大收益。但是此次投资,摩根做出了改变。因为郑煤集团并非行业龙头,他各方面的排名与国内煤炭行业霸主—神华集团相去甚远,即便是在河南省境内也未能列入前三名。摩根到底图什么?

  携手协鑫

  对于这次投资,摩根一直保持审慎的态度,暗中对郑煤集团考察至少一年之久,最终决定借助协鑫集团共同投资郑煤。

  郑煤集团董事会办公室张主任向《国企》介绍的合作细节是:先由摩根士丹利和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香港组建中国煤化集团有限公司。再由该合资公司,与郑煤集团合资组建中原煤炭化工有限公司,并控股60%。

  这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股权数字,因为根据中国对能源行业的惯例,一般不允许外资控股,尤其是在煤炭行业。根据合同,三方的合作项目是甲醇、二甲醚等新型煤化工产品,地点选择在河南省漯河市。公司的一期项目,就是在漯河市年产180万吨的甲醇项目,投资额约70亿元。

  张主任向记者强调,在三方签订的合同上,总投资额将达到314亿元。据记者调查,作为股东,郑煤集团最有可能为合资公司提供土地和煤源,而非庞大的资金。至于合作方中的协鑫集团,总部设在香港,1996年进入内地,是一家以环保能源和再生能源为主营业务的能源投资控股公司。

  据悉,此前,协鑫集团曾与中国神华集团、国华电力公司、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等开展过不同程度的合作。今年内,协鑫集团在内蒙古的20万吨二甲醚项目有望开工。摩根与郑煤接触,桥梁便是协鑫集团,然后借助郑煤集团,正式杀入了中国煤化工产业链。郑煤集团去年在全国煤炭企业中排名第30位之后,年产煤炭1000多万吨。在河南省境内,拥有平顶山煤业、义马煤业、郑州煤炭、焦作煤业等较大煤矿企业。

  实际上,据记者了解,河南省的煤炭只能算“中等丰富”,郑煤集团也并没有太多的煤矿。那么摩根为何选择郑煤?按照郑煤集团董事长牛森营的说法——中原地区是国家能源战略的新重点,郑煤正位于“中原煤海”之中。郑煤集团位于郑州,处于全国交通枢纽地带,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优良的煤质。

  观察人士提示,摩根相中了郑煤集团,正说明摩根冀望进入中国能源领域的急切心理。

  投资模式“变阵”

  摩根能源团队建设,自去年就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在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引发交易热潮之际,为了增强自身能源队伍,去年5月,摩根士丹利将一位顶级银行家从纽约迁往休斯敦,并另外聘用了两位银行家。迁往休斯敦的顶级银行家正是托马斯·朗福德。去年,他曾在中海油和雪佛龙竞购战中担任被收购方优尼科的顾问,目前担任该行西南地区投资银行业务主管。

  一面是能源团队的充实,一面是借助自身丰富的投资运作经验,与中国的能源企业频繁接触。只是,这与其一贯的投资策略似乎有很大差距。作为国际著名投资银行,纵横捭阖于中国的摩根士丹利,与高盛一样,在中国的投资十分活跃,但它的投资领域大多集中在通讯、房产、金融等技术领先、资产庞大的行业。

  事实上,作为投行的摩根,其投资并非分享企业的产品利润所得,而是将投资公司包装后走向资本市场,从中分享股票溢价。这种投资模式在蒙牛集团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2004年,摩根作为蒙牛的上市保荐人,当时蒙牛的发行价为3.925港元,时至退出蒙牛时,蒙牛的股票已经蹿升至5.15港元。这样的投资案例还发生在诸如平安保险、永乐等公司上,摩根从中赚得盆满钵满。能够分享到这些溢价,依赖其独特的投资理念。蒙牛作为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乳业企业,摩根预见到了其投资价值。

  但是,借助郑煤集团,摩根杀入能源领域,与前述投资都有所不同。这与摩根长期以来看好中国能源行业不无关系。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部高级顾问韦莉说:“当中国苏醒,他将震惊世界。中国的确已经苏醒,而且对能源和技术十分渴望,并拥有能改变自己和世界的资源。世界似乎仍未苏醒,低估了这种结合两种动力的强劲力量。”摩根看到了中国发展能源,尤其是大力发展煤化工的决心。

  据摩根的研究,中国计划大规模投资,把煤转化成合成油、气和化工品,将投资超过1270亿美元开发以煤为基础的另类能源。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充满了商机。事实上,观察摩根的投资表,可以发现,虽然与郑煤集团合作,直接投资煤化工尚属首次,但是摩根利用资本市场,早已进入了中国的能源行业。

  今年年初,摩根就突然增持中煤能源3500万股,不过涉资仅1.98亿元。而去年4月,摩根士丹利亚太区副主席、中国投资银行业务主管吴长根前往内蒙古,考察了那里的风险投资、融资和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相关政策和规定,而他最看中的就是位于那里的绿色产业资源——风力发电项目。

  摩根冀望进入中国能源行业,早已不是秘密。摩根士丹利前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当初他在摩根士丹利时,就多次想自己参与或是创建一支基金,参与全球资本市场。并且,这支基金的运作也将更多地和其多年从事的经济研究工作有所挂钩,比如更多地关注能源投资等。谢国忠对中国能源行业的看好,某种程度上,不仅代表了摩根的投资立场,而且也代表了众多的外资企业。

  疯狂的煤化工

  “经常有外国企业问我关于国内煤化工的事情。”北京长贸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黄腾告诉记者。黄腾从事煤炭行业四十余年,参与国际

煤炭价格谈判更是有着10余年的资历。在他看来,因为火电涉及到上网,而发出来的电能否上网,以及价格问题,都受到国家的控制。外资企业无法左右个中变数,于是煤化工进入了外资的视野。因为化工既可以用煤炭,又可以用石油,选择的余地很大。

  事实上,中国也在鼓励外资投资中国煤化工行业。当然,众多外资也迫切希望进入中国的能源行业。由于中国对外资投资煤矿开发设置诸多限制,所以投资煤化工便成了捷径。

石油价格一度坚挺,替代能源风起云涌。在煤化工市场上,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都疯了似的扑向这里。

  这里似乎隐藏着一张秘密的藏宝图。包括英美资源集团、美国GE能源集团、美国禄恒集团、道达尔、美国威亭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陶氏、国际金融公司、南非沙索等众多企业和机构,都已经或者有意向和国内的企业合作开发煤化工。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公布,将在全国发展七大煤化工基地,并将斥资1万亿元。其中,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将在今后15年中获得大力发展。而其中河南作为中原地区的产煤大省,幸运地成为了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

  自从国家发布大力发展煤化工的消息后,各地竞相传来筹建世界级煤化工基地的豪言壮语。而这种投资中动辄就是数百亿元。安徽就号称将投资2200亿元,打造四大煤化工基地。按照规划,黄河中下游、新疆、蒙东将形成大规模甲醇、二甲醚、煤制油生产基地。到2020年,那里将形成煤制油年产1100万吨,二甲醚700万吨,即中国最大替代化石燃料生产基地;中原和云贵规划年产煤制油各600万吨。在煤炭大省山西,内资企业神华、兖矿已经捷足先登,并且成为了国家发改委的示范企业。那里的机会已经不太多。

  摩根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将目标转移到了其他地方,郑煤集团所在的河南成为最终的选择。在凯基

证券煤炭分析师王帅看来,摩根的这次投资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因素,因为目前的煤化工审批几乎到了停滞的状态,全国一哄而上的局面,让国家发改委十分谨慎,担心会由此带来煤化工的泡沫。“虽然各地都在争抢着上马煤化工,但是鲜有获批者。”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说。对此,摩根应该了如指掌。但它对于投资过热的调控似乎熟视无睹。

  真正意图在煤?

  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煤化工专家陈亚飞博士也认为,郑煤集团的煤炭并不多,中原地区现在相对比较缺煤,目前并不太合适做煤化工。近几年,郑煤集团年产煤炭也只有区区1000多万吨。

  “不过,180万吨的甲醇项目并不需要太多的煤,大概也就是360万吨左右吧。”陈亚飞说,“而且他的前期投资并不算太多,只需要1000多万元就足够了。他先做项目,然后到国家发改委报批,如果得不到批准损失也不会太大。”

  某种程度上而言,向发改委报批前的投资额较小,正是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以及外资企业蜂拥煤化工产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一旦获得批准,在国际石油价格坚挺的走势下,或许会有不小的意外收获。“如果国家批准某个煤化工项目,首先得批出一个煤矿给他。企业拿到煤矿,就不管这些了。现在煤炭市场好,先卖煤再说,至于化工还做不做,那是以后的事情了。”黄腾判断。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充斥的煤化工消息,许多都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讲述了一段经历——他曾经接触过许多搞煤化工的企业及其领导,对方往往回答:“先把煤矿拿下来再说,你不拿,都让别人拿完了。”

  一定程度上,这正是国内外众多企业豪言发展煤化工真实意图的写照。因为现在企业直接申请开采新矿很难获批。现在国内煤矿的年产量在23亿吨左右,加上正在建设中的新矿,大有供过于求的危险。

  即便摩根真正想做煤化工产业,这次牵手郑煤也与摩根既往的投资模式不相容。“煤化工的投资一般需要三年的建设周期。三年以后,煤化工行业处于开工高峰,届时的市场究竟如何,谁都不知道。”黄腾说。三年以后,“大摩”将收获什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