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广东质监部门发布凉茶标准 标准合理性遭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3日 02:07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杨兴云 广州报道

  去年在国内的销售总量超过可口可乐的广东凉茶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

  2006年,广东凉茶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表现一飞冲天,总销量一举突破400万吨,超越数年来在中国市场独占鳌头的可口可乐,成为中国饮料市场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广东省食品协会执行会长张俊修更表示,预计广东凉茶的产量到2010年将达到2200万吨,“全面超过可口可乐在全球的销量。”

  然而,正当整个凉茶行业人士对行业发展满怀憧憬的时候,一场酝酿已久而又突如其来的标准之争,让凉茶行业的许多参与者忐忑不安。

  日前,广东省质监部门发布《植物饮料(含凉茶)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在广东全省征求意见。

  据了解,这份历时3年研究制定的标准,目前存在的最大争议在于,如果饮料的成分不符合《标准》的要求,将不能再称为凉茶,只能称为植物饮料。

  据悉,目前获得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认定委员会认定的凉茶秘方和术语的企业只有21家,包括广州王老吉、黄振龙、邓老凉茶及深圳宝庆堂等。这21家企业共拥有凉茶秘方54个,分别对应54种术语。

  此外,拥有凉茶秘方及术语的企业名单中,多家广东知名的制药企业——白云山药业、王老吉药业、星群药业、香雪制药、广州养和医药、广州益和堂制药等——在列。

  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广东凉茶产业标准的起草者“基本上就是由上述企业人员组成”。

  史载,广东凉茶最早出现于1828年,因其具有清热解毒、降火清热的作用,在珠三角一带深受欢迎,随后,凉茶在海外华人中也流行了170多年。

  有业内人士估计,整个广东大概有1000个凉茶品牌,其中,广州约有200多个。在广州,有凉茶铺多过米铺的说法。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标准的出台,凉茶行业的“洗牌”也将开始。大量凉茶品牌将从此退出凉茶市场,而凉茶这个拥有数百年历史文化积淀的称谓,也将自然成为上述秘方及品牌拥有者在占据凉茶市场的“独享专利”。

  利益博弈

  在广东,获得进入凉茶行业的机会,几乎等同于得到发财的机会。一位凉茶铺老板表示,广州一间凉茶铺每个月的纯利润大概在5000元左右。而张俊修了解的情况是,广州一间凉茶铺每月纯利润应该在2万元左右。

  张俊修介绍,目前广东一些大型凉茶生产企业正在国内大肆扩张,凉茶产业的集中度也日益提高。广东省食品(饮食)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自去年5月凉茶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极大提升了凉茶的知名度,有力促进了“以凉茶为代表的广东饮食文化产业的发展”。

  该人士介绍,申请认定凉茶秘方及专用术语为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凉茶秘方有80年以上的传承历史;二是要有严密的传承;三是需有严格的保护措施。

  他表示,在获得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认定委员会认定的21家企业54个凉茶秘方及术语的基础上,广东又补充认定了一批凉茶秘方及专用术语为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相关企业在通过历史谱系资格审查之后,正在进行配方的毒性试验。

  张俊修表示,由于80年经营历史等条件的限制,“一般不会再有进入者”。

  有知情人士表示,广东之所以急于让凉茶“申遗”及制定出台相关标准,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据了解,由于国家规定药食同源中药材只有110种左右,而事实上广东凉茶行业广泛使用的药食同源中药材却达近200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仅在去年,王老吉就曾因为使用非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夏枯草,而两度被消费者告上法庭。

  而按照现行《药品法》及《食品法》的规定,即使在广告中宣传凉茶具有功效也属违法。这极大制约了凉茶的“发展空间”。

  在凉茶“申遗”成功之后,“凉茶”的概念便成为一种文化而获得保护,具有上述身份之后,前述凉茶广告中被视为功效宣传的说法,也被视作凉茶术语而得到保护。

  知情人士表示,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广东凉茶标准,则可起“一石二鸟”的作用。一方面既可限制和阻止省内外更多觊觎凉茶产业发展空间者强行 “挤入”,另一方面,又可借机清理凉茶行业一直以来存在的中草药成分的不确定性及进入门槛过低等种种隐患。

  标准起草牵头者和组织者张俊修表示,之所以要制定标准,就是不希望作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凉茶成为某些进入者欺骗老百姓的“护身符”, “你可以进入,没问题,但得有一个标准”,即要有一个政府部门可以监控凉茶质量的 “依据”。

  他透露,广东将进一步加强对凉茶行业规范监管。据他透露,广东省凉茶企业将共同投资1000万元兴建广东凉茶检测中心,对广东凉茶行业进行质量监控。

  标准合理性受质疑

  广东省社科院丁力博士认为,凉茶作为一个公共资源的概念,不是任何人所能垄断得了的,而如果硬要以某种方式借以独享的话,无疑是有悖于市场化方向的。

  丁力表示,无论如何,凉茶标准的界定须具有科学性,而不能 “谁的势力大就谁说了算”。制定标准的本身就是凉茶行业的大企业,这显然对没有参与标准制定的企业不公平。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保护一种文化形式最本质的状态,最有价值的状态,强调保护原生态,原汁原味。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我们所要保护的更是这样一种遍布街头小巷、为广大百姓所广泛接受的成千上万间“凉茶”铺所形成的某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仅仅是几家获得非物质遗产代表凉茶秘方和术语的企业。

  他表示,当广东许多城乡只能以 “植物饮料店”代替 “凉茶铺”时,广东人还会有那种特有的文化感觉吗?

  “能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只有少数企业,如何兼顾这两者的公平性是行业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广东清熙堂凉茶负责人李永健表示,例如清熙堂生产的葛根系列凉茶冲剂,尽管原材料葛根也是被认定的食品文化遗产配方原料之一,但申遗成功的企业可宣传凉茶的功效,没有获得认定的品牌,就不能宣传功效,显得不尽合理。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