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频示利好 中信资源突击石油第四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9日 01:48 财经时报

  本报实习记者 严凯

  若两次收购交易能够顺利完成,中信资源将取代中国(香港)石油有限公司,成为以产量计的中国第四大上市石油公司,仅次于大名鼎鼎的中国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

  对能源的渴望,让每个人的脑袋里都灌满了石油。

  5月7日,中石油对外宣称,其在渤海湾滩海地区新发现一个储量规模超过10亿吨的油田——冀东南堡油田。仅仅两天之后,另一场石油狂欢开始上演。

  5月9日,中信资源控股有限公司(1205.HK,下称“中信资源”)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母公司中信集团在哈萨克斯坦的石油资产。同样是5月9日,中信资源又“欣然宣布”,拥有收购天时集团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时集团”)90%权益的选择权,公司将积极处理该项事宜。

  在

能源领域早已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中信资源,终于要动真格的了。

  直投国内

  “五一”长假,正当人们都在打点着行装准备外出过一个惬意的假期时,中信资源并没有歇着,反而从香港“走进内地”,来到了渤海湾,目的是为了收购位于该地区的月东石油区块。

  据辽宁盘锦市政府网站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月东区块是中国石油目前为止向海外投资者开放的最大的一块石油资源,其总面积达349.8平方公里,原油量约在6500万吨至7500万吨之间,预计年产量150万吨,平均日产3万桶,有效开采期60年。

  早在2004年11月,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与香港天时集团签订了30年的开发协议,欲联手打造浅海油气田,港方准备投资3.96亿美元并拥有开采权。

  “天时集团钻井业务资金匮乏。”一位消息人士向《财经时报》记者透露,由于开发资金短缺,天时集团希望转售油田权益。

  5月1日,中信资源间接全资附属子公司——中信海月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中信海月”)与远鸿投资有限公司(天时集团母公司,下称“远鸿”)订立了选择权协议。通过此协议,中信海月获得1.5亿美元收购天时集团90%权益的选择权。中信海月可在选择权订立日期起90天内任何时间行使选择权,并根据协议的其他相关条款及条件,最多将此期限延长60日。

  记者获悉,中信资源拟购入的渤海湾油田正处于评估开发阶段。收购天时集团的此项交易如若成功,将是中信资源在中国大陆进行的第一笔能源领域的直接投资。而此前,中信资源曾通过其母公司中信集团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Trust & Investment Corp.)间接得到过大港油田。

  “国内收购,才刚刚开始!”业界人士普遍认为。

  双管齐下

  正如业界人士普遍认为的那样,中信资源的脚步确实没有滞留于渤海湾。

  5月9日,中信资源“欣然宣布”,公司有条件同意以10.04亿美元(约合78.27亿港元)的总代价,购入中信集团RNL(中信全资附属公司,主要作为中信间接收购哈萨克斯坦资产之用)全部已发行股本,并收购哈萨克斯坦权益,以及KEL(RNL直接全资附属公司)债务之利益。完成交易后,中信资源与中信集团将各持有该项目一半权益。

  为此,中信资源5月14日通过联席牵头行贝尔斯登与摩根士丹利完成了对其10亿美元的7年期优先无担保债券的定价,发行价定在99.726美元,预计年收益率为6.80%。发行所得将被用于收购中信集团持有的某些哈萨克斯坦油气资产的50%的权益,以及一般营运资金所需。

  受哈萨克斯坦权益收购消息以及天时集团90%权益选择权刺激,5月9日当天,中信资源H股股价上涨14%。市场普遍预期中信资源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有数据显示,若上述两次收购交易能够顺利完成,中信资源将取代中国(香港)石油有限公司(CNPC Ltd.),成为以产量计的中国第四大上市石油公司,仅次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

  中信图谱

  能够在炙手可热的能源领域获得诸多斩获,中信资源有着众多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信集团拥有中信资源60.5%股权。实际上,从2004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重组为中信集团后,就确立了以金融为主业、涉及诸多领域的国有大型跨国集团的目标。

  中信资源前身为东南亚木业。2002年,中信集团通过注资和转股,对其实现了控股,并逐渐把中信资源“培养”成为能源旗舰。中信资源也因此成为中信集团投资开发资源性项目的排头兵。

  显然,无论是中信集团还是中信资源,在石油勘探和开采方面都缺乏相应的经验,然而在几次收购过程中却总能够脱颖而出,看似有些让人意外,其实也在情理之中。“除了价格,必然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在背后。”一位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

  事实上,在天时集团90%权益的收购过程中,中国镇海石油炼化公司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都对天时集团很感兴趣,但是最终和天时签订选择权协议的还是中信。

  “石油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垄断性的行业,没有政府的支撑是做不了的。”光大证券分析师简武如是说。

  中信资源一马平川式的收购,也要归功于中信资源副董事长寿铉成。

  2005年9月,56岁的寿铉成加盟中信资源,担任公司副董事长,负责中信资源石油投资、投资组合规划和发展。他的到来不仅给中信带来了开展石油业务的经验,更增加了中信资源加速转型的信心。

  在寿铉成没来中信资源之前,中信资源在收购的旅程上并不顺利。2005年7月5日发布公告宣布收购泰国化工公司75%股权失败;2006年6月8日,发布公告宣布于2005年1月份开始认购的加德士华南投资有限公司50.5%股份失败。

  寿铉成到来之后,直接推动三大收购基本完成。除了上述的两次收购外,2006年7月13日,中信资源曾发布公告宣布收购位于印尼SERAM ISLAND NON-BULA 区块油田51%的开采权。

  “1985年至2004年间,寿铉成在中国石油历任高职。”上述消息人士说,“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中信资源收购母公司中信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油田权益和收购天时集团都和中石油有莫大联系。中石油也曾考虑过收购哈萨克斯坦部分权益,而辽河油田原本就是中石油的产业。”

  链 接

  哈萨克斯坦权益

  哈萨克斯坦权益是由JSC Karazhanbasmunai (简称“KBM”)、Argymak Trans Service LLP(简称“ATS”)及Tulpar Munai Services LLP(简称‘TMS’)各50%投票权组成。KBM从事石油勘探、开发及生产业务,并拥有位于哈萨克斯坦的Karazhanbas油田开发及生产石油的权利,该权利将于2020年期满;ATS从事提供运输服务以及其他油田相关物流服务业务。TMS从事提供油井钻探、建造及修井服务业务。Karazhanbas油田于2006年底已探明储量达3.64亿桶,去年石油销售收益达8.44亿美元。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