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制造挑战大买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8日 00:20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姜雷

  在面对人民币升值和各类成本重压下,中国制造商在和国际买家的合作中,正在寻求一条新的突围之路——向产品的价值链上游突进,这或许才是中国制造的生存之道

  4月下旬的香港,气候宜人。但来自浙江五金之都——永康新时代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新时代)的总经理胡德贵却无暇看风景。一连数天,他的活动范围都局限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7万平方米的展馆内。

  胡德贵的企业是专门给国外贴牌生产礼品水杯、水壶的出口供应商,他在这里拥有两个展位。在这场名为“礼品及家居用品采购交易会”的近3500个展位中,来自中国内地展商占了近70%,对他们而言,参加这样的展会是接洽国际买家,扩大出口份额的最佳时机。

  与以往不同的是,那些以低成本取胜的企业不再一味打价格战了。为了赢得大买家的巨额订单不惜摊薄利润的做法,已经不是中国供应商的第一选择。胡德贵们将目标锁定在那些能带来更高利润的买家身上。

  寻找“大买家”

  因其产品新颖,在参加本次展会的第一天,胡德贵就和来自欧美、日本等30多位买家进行了面对面洽谈。“光谈数量没有用,关键是质量,我宁可一次展会认识一个大买家,这或许就可以给公司带来200万美元的订单。”胡德贵告诉《财经时报》。

  胡德贵坦言,不喜欢和南非、印度的买家们合作。虽然这些客户在展会当场就可以下订单,签订生产合同。“首先当然是他们需求量小,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求生产的水杯都是上世纪过时的低质量产品,不仅仅是对企业形象打击,就是员工也不愿意做这种掉价的产品”。

  在新时代公司的买家中,有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的美国电视直销商QVC,以及网络营销商Quill.“和他们的合作是很麻烦的,有时候一个合作能谈1到2年。”胡德贵介绍。这些顶级的买家们在会展上和供应商接触后,会根据自身的需要让供应商生产产品样本,之后就是繁琐的验厂程序。

  但在胡德贵的远期目标中,是要为那些国际大买家们提供具有更多价值的产品。因为这些优质的买家并非只追求一次性的订单,他们的目标是寻求长期合作伙伴。在新时代的买家中,保福美、丽姿这样的美国礼品零售商都是这样建立起的合作关系。

  “当然,这些大买家带来的利润当然也是可观的。往往一个订单就能达到300万美元。”胡德贵感慨到。

  技术性生存

  在和这些大买家打交道过程中,新时代公司在不知不觉中扩大规模,产品品种不断丰富,产能也不断扩大。“那些买家是很厉害的,我们要严格按照他们的图纸设计去生产,甚至多少时间水温保持在多少都要有规定。”

  很多接受采访的参展中小企业也都表示,和这些大买家接触是为未来的竞争作准备,因为未来的国际采购市场将越来越多地被大买家所掌握。同时,大买家的专业化订购将提高企业效率,也迫使企业在降低成本和内耗,提高生产技术上下功夫。

  从1996年开始,胡德贵就开始从事保温水杯,水壶的贴牌出口。十年的时间,年销售额从当初的100多万元彪升到2006年的8000多万元。按照胡德贵的话说,地图上看得见的国家,都有他们的产品。

  在新时代公司,专门负责研发的人员有近20人。在他看来,只有加快更新产品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功能,使自己的产品差异化,并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样的产品,刚推出时可以赚得10美元的利润。但6个月后,连5美元都没的赚了。”

  挑战大买家

  胡德贵现在和买家的谈判中底气十足。“我们的思路在转变,”胡德贵介绍,“以前是生产和西方市场同样的产品,以更低的价格出售,现在我们希望产品价格向西方市场看齐,但是提供更好的产品。打价格战是没有出路的。”

  同样从事贴牌出口的上海英科实业有限公司经理何明也表示,长期的内部恶性竞争产生了“中国价格”。中国制造的问题在于,遇到任何成本的上升,首先考虑的不是提高价格,而是自己能不能“内部消化”。

  来自环球资源发布的2007年度《中国供应商调查报告》显示,76%受访中国内地制造商计划在2007年提高产品出口价格。其原因不外有三: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与能源价格的上涨。

  不难看出,经历了与国际买家合作的中国制造商们,正试图通过提高价格,来改变中国制造的尴尬地位。何明告诉《财经时报》:“实际上,更多的国际买家并不只是简单地去寻找更便宜的供应商,他们希望的是提高供应商的品质,因为消费者才是他们共同的客户”。

  环球资源总裁韩礼士对此有自己的观点:低成本制造只能带来短期繁荣,绝非长久之计。只有注重产品质量与创新,加大研发和设计投资,从而向价值链的上层转移。这才是制造业生存之本。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