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中国经济版图上的电力--贵州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 08:54 中国电力新闻网

  逐梦喀斯特

  本报实习记者张一龙

  

中国经济版图上的电力--贵州篇

  高山峻峭,河谷深切,雨润峰林,云飘歌海。奇异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和瑰丽

  眩目的少数民族风情,为贵州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山水相间的秀丽风光虽然已成为都市生活难以触及的梦想,但在贵州却成为

  经济发展的“绊马索”。“八山一水一分田”,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内

  陆省份,贵州似乎在山重水复中迷失了方向。据2005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贵州全省GDP为1942亿元,在西南六省区中比重庆低1000亿元。

  实际上,在改革开放走过了28年后,尤其是近十年来,贵州同全国和毗邻

  省区相比,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逐渐扩大。据贵州省计划和发

  展委员会经济研究所2000年测算,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个差距仍有继续扩

  大的趋势。

  贵州也同很多内地省份一样经过了寂寞的等待。直到1996年,贵州才决

  定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并提出了相应的思路。但令贵州人始料未及的是,在半封

  闭的状态下一直自恃的产业优势已经陷入重围:烤烟和卷烟生产不如云南,酿酒

  不如四川,铝及铝加工业不如广西,汽车零部件生产不如重庆,中成药生产不如

  四川、广西和湖南。明代刘伯温“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的预言似乎更加遥

  远。值得玩味的是,在当时提出的四项重点规划中,挖掘电力工业与优势资源的

  潜力,重点实施铝煤电联营工程排在发展轻工业、开发生物医药业之后,加强汽

  车工业之前。应该说,这个排序基本反映了当时的战略构思。因此,十年以后,

  以电力为龙头的能源产业成为贵州崛起的顶梁柱的确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自然资源优势突出和经济总体水平偏低使贵州呈现鲜明的反差。气势磅礴的

  黄果树瀑布和精美绝伦的岩溶景观只是让游人沉醉的外表,而埋藏在17万平方

  公里喀斯特地貌下面的却是无穷的能源宝藏。据估算,贵州煤炭资源的保有储量

  达530亿吨(远景储量2760亿吨),位居全国第五和江南之首,为江南各

  省之和。同时,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三面分流,长度在1

  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水力资源占全国总量的4.4%,主要集中在乌

  江、南盘江、北盘江、清水江、赤水河上,这四江一河的水位落差集中,河段多

  ,水能蕴藏量达1874.5万千瓦,列全国第六位。此外,天然气、有色金属

  和生物资源都储量惊人。这些丰富的天然资源由于交通闭塞沉睡千年,由此产生

  的高昂开采费用让人望而却步。2000年以前,贵州全省装机总量不到500

  万千瓦。

  1988年,由原能源部、原国家能源投资公司、广东、广西、贵州签订的

  《关于合资建设天生桥水电站的协议》标志着西电东送开始“热身”。2000

  年底,贵州省的西电东送第一批“四水四火”项目上马,538万千瓦的装机规

  模开工。2003年以后,贵州省第二批西电东送项目陆续立项开工,包括“六

  水八火”14个项目,共计装机量1800多万千瓦,相当于一个“陆地三峡”

  。三年后,在2006年1月发布的《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报告

  》中写道,“能源工业成为我省第一支柱产业”。报告指出,以“西电东送”为

  重点的能源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842万千瓦,是建国以来

  前51年总和的1.7倍。在电源发展的同时,电网也得到了同步发展,先后建

  成了省内坚强的500千伏电网和外送广东的两条交流、一条直流输电通道,建

  成了外送湖南、重庆的双回220千伏通道。

  从一个大名鼎鼎的穷省一跃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地,就象明代大儒王阳

  明在贵州云盘山“龙场悟道”成为儒学一道耀眼的光芒。这个建省还不到600

  年的西南“要荒”(宋诏书中“惟尔贵州,远在要荒”,贵州由此得名)在泛珠

  三角及西南六省区市的合作与竞争中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崭露头角。

  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前三季度,电力行业以23.3%的贡献率排在

  拉动贵州工业较快增长的六大行业首位。

  有资料显示,“西电东送”启动以来,在贵州进行的电力建设及其直接相关

  煤矿建设投资高达1300亿元左右。“十五”期间,广东共接受贵州送电34

  1亿千瓦时,占送电总量的27%。“黔电送粤”落地电价远低于广东当地电厂

  上网价,大大减少了广东用电成本和环境压力。据贵州省发改委主任孙国强介绍

  ,“十一五”期间,贵州在保证新增“黔电送粤”400万千瓦任务的前提下,

  到2010年,全省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其中向省外送电负

  荷达到1000万千瓦,成为南方电网五省中仅次于广东的电力大省,成为初具

  规模的南方能源基地、电力输出强省的战略目标已经为期不远。

  另一方面,当滚滚电流在贵州上空呼啸而过,人们越来越关注的是,脆弱的

  喀斯特生态系统是否能承载能源大省的千斤重担?在“水火并举”的高速路旁,

  “世界岩溶公园”是否还风采依旧?

   黔电传奇:5年>50年

  本报实习记者张一龙

  

中国经济版图上的电力--贵州篇

  贵州电网公司外景。张军焰摄

  4月初,记者从贵阳驱车前往惠水县供电局采访。道路两边绿油油的坡耕地

  随着行驶起伏不定,同行的贵州电网公司工作人员说,这样的路在贵州就算是很

  好走的了。他开玩笑说,李白那首诗应该改成“黔道难,难于上蜀道”。

  应该说,省内地形切割破碎,省外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不沿湖,成为

  贵州既“走不出去”也“请不进来”的心头之痛。但五年来,西电东送让这块长

  久沉默的土地爆发出的巨大能量令人为之震撼。全省生产总值2000年102

  9亿元,2005年超过1910亿元,按照贵州省“十一五”规划,到201

  0年将达到3400亿元以上,这意味着用十年时间再造了两个贵州。在这个雄

  心勃勃的计划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贵州电力更是上演了五年超越50年的“完美

  风暴”。

  水与火的共鸣

  金沙县幸福村位于黔北电厂工地附近,过去是一个以种粮食为主的穷村。黔

  北电厂四台30万千瓦机组工程开工后的第二年,全村村民的纯收入就达300

  多万元,大部分人家都建了新房,安装了电话,成了名副其实的“幸福村”。资

  料显示,西电东送五年来为贵州带来高出全国近两个百分点的经济综合效益,对

  供输受三方产生30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效益。

  贵州省省长石秀诗指出,通过实施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近几

  年电力增值税占贵州全省同期增值税的20%左右,能源工业已经成为贵州第一

  大支柱产业。

  2000年,按照“水火并举”、“煤电联营”和“大煤保大电”的发展态

  势,西电东送全面铺开。面对如火如荼的电力建设,贵州电力职工提出了“能早

  投产一天都是贡献”的目标。在乌江干流规划建设的十个梯级电站中,有九个在

  贵州境内。开工、掘进、浇筑、安装、截流、投运,“十五”期间,贵州的水电

  开发几乎是以“密集轰炸”的方式完成了投运218万千瓦和在建567万千瓦

  的“高难动作”。预计2010年前后,当位于乌江干流装机300万千瓦的构

  皮滩水电站投产,省内大型水电资源点将全部开发完毕。

  贵州电力行业协会高级工程师胡泽林介绍说,从2001年起至今,金元、

  华电、国电、香港中华电力等集团公司都在贵州投入巨资兴建电源点,盘县、安

  顺、黔北、纳雍和乌江渡等“四火一水”五座超百万千瓦的电厂拔地而起,在建

  设规模、速度、质量、科技水平等多方面刷新了全国同类记录。2005年底全

  省统调装机达1320万千瓦,比五年前翻了一番,为五年累计黔电送粤355

  亿千瓦时提供了强劲动力。

  世居着苗、布依、侗等17个少数民族的贵州,苗岭、大娄山、武陵山、乌

  蒙山环踞四周,险恶的地理环境和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形成了贵州既繁杂又丰

  厚、既求稳又急噪的独特人文景观,包容中思变是贵州人最鲜明的性格特征,他

  们牢牢把握住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据国家发改委测算,“十五”期末,仅电力就

  可使全省财政增收12.8亿元。“十一五”开局之年,贵州省政府又制定了第

  三批九项电源建设规划,总计1140万千瓦。贵州省副省长张群山在今年的省

  电力工作会上感慨地说,贵州经济走的是一条“电力强省、甚至可以说电力救省

  ”的路子。

  “两交一直”强势突围

  贵州电网建设在西电东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千百年来,从南宋“战马经济”到明朱洪武治黔,贵州始终是作为“通道”

  处于中原主流经济文化圈的边缘,只有西电东送空中走廊的建成,才真正使贵州

  第一次站在了全国能源战略的重要位置。随着500千伏“两交一直”电力大动

  脉投运,黔电送粤能力已经由70万千瓦跃升至400万千瓦。此外,省内建成

  500千伏“日”字形环网,500千伏变电站由一座猛增到七座,变电容量增

  加了六倍,输电线路由两条增为24条,长度增加了五倍。220千伏变电站在

  原来18座的基础上又新投运23座,变电容量、线路条次和长度分别增加2.

  7倍、2.2倍和1.8倍。

  据贵州电网公司总经理潘福介绍,“十一五”期间,贵州电网将在此基础上

  建成投产500千伏线路1917千米,变电容量525万千伏安,形成“五交

  两直”的外送通道,彻底消除“瓶颈”。“十一五”贵州电网将再投资192亿

  元,使电网的送电能力进一步提升。一个坚强电网实现了黔电与粤、桂、滇、湘

  、渝相联,“十五”期间共外送电量510亿千瓦时,成为南方经济强有力的“

  发动机”。

  可以说,贵州电网已经焕然一新。但据知情人透露,五年来电网公司所做的

  工作并不仅仅是这些。

  由于高能耗企业的关停,距离贵阳50公里的惠水县供电局近三年来售电量

  由5.6亿、5.1亿到4.7亿千瓦时逐年下滑。近两年,贵州电网公司在电

  网建设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不仅由于国家宏观调控使售电量急剧下降,而且电煤

  短缺、来水偏枯更如雪上加霜,企业经营和服务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记者

  在惠水县采访时,正逢该县长田工业园用电协调会在供电局召开。据该公司党支

  部书记王炯介绍,公司正千方百计地增供扩销,提升服务水准,工业园入驻企业

  虽然不如铁合金、黄磷等高能耗行业用电量大,但却稳定、无污染,长远看来利

  大于弊。

  2005年1至10月份,贵州全省因缺煤停机或减负荷运行达250万千

  瓦,减少发电量45亿千瓦时。纳雍电厂最紧急时存煤仅为一天。贵州电网公司

  及时调整思路,提出“六个理念”,要求不仅要树立为电力客户服务的思想,也

  要树立为发电企业服务的思想,电网公司专门成立了电煤协调小组促使煤矿保证

  电煤供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地处黔西南的安顺电厂作为百万机组的大厂深受

  电煤紧缺之苦,对此,安顺供电局积极协调,协助地方政府实行“煤电挂钩”、

  “煤电联动”政策,主动协助发电企业做好电煤供应,使每日来煤量和存煤量分

  别由6000吨、14000吨上升至1万吨和63500吨,基本缓解了各发

  电厂无“煤”之炊的难题。

  2003年和2004年,贵州电网通过优化电网调度,加强需求侧管理挖

  掘低谷电量48亿千瓦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力供需矛盾。2005年,贵州

  省发电负荷八次创新高,乌江流域四大水电站实现全面零弃水,创造了贵州水电

  水能利用的最好成绩。拉闸限电条次由9252次下降为3422次,同比下降

  63.01%。2006年一季度,省内没有出现拉闸限电。

  “十一五”期间,贵州还将投资94亿元打造县级电网服务新农村建设。目

  前,投资约15亿元,主要用于农村“一户一表”的安装、县城电网的改造和年

  产6万吨以上煤矿双电源的建设已经全面启动。

  贵州省经贸委副主任金隆昆在谈到西电东送时指出,由于煤炭和电力的大规

  模生产,使贵州很多贫困县里的普通老百姓找到了脱贫致富的路子,更重要的是

  ,使资源优势实现了向经济优势转化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贵州在全国和南方

  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西电东送”共新建或扩容22个电源点,总装机238

  5万千瓦。要把这么多的能量源源不断地送到企业和千家万户需要强大的载体,

  贵州电网就仿佛御风而起的翅膀,带着贵州新的梦想飞越万水千山。

  背影是否美丽依然

  贵州的目标是,要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成为中国南方的能源基地。然而,那时

  拥有六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40多个省地县保护区的贵州仍然会是“好山好水

  好风光”吗?

  矗立在黔东南州清水江上的剑河桥,是我国首座跨径最大的悬臂桁架拱桥。

  随着“西电东送”重点工程三板溪水电站的不断蓄水,今年8月它将被炸毁,连

  同已有400年历史的剑河老县城一起被淹没在75米深的水面下。这样的场景

  在近年的贵州并不鲜见。

  对资源的大量开发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环境问题如影随行,成为贵州

  省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十年前,贵州水资源利用率为12%,但经过短短几年

  的大规模开发,水资源利用率已达到50%,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30%至4

  0%的水资源利用警界线。而到2010年,乌江水系统资源及利用率将达到9

  5%。水资源的过量利用必然造成区域水生态环境的危机,密集兴建的水库、人

  工湖泊切断了自然河道,阻断了水生生物的迁徙洄游,江河水生态系统发生逆向

  改变,使天然湿地严重萎缩,对西部水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相对与这种结果来

  说,靠蓄水造人工湖发展旅游的憧憬并不动人。

  但实际上,更让人心忧的是,对大型煤矿的露天开采、采矿空洞和由此产生

  的“三废”将对地表植被与地貌景观造成严重破坏,形成土地荒芜、岩石裸露、

  乱石遍地的矿业荒漠化土地迅速扩大。

  对此,贵州省发改委主任孙国强表示,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

  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在贵州的“十一五”发展规划

  中,已充分考虑到了能源建设项目对环境生态的压力问题。要按照减量化、再利

  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清洁发展,逐步形成低投入、低

  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

  贵州的不二选择。据了解,电力工程环保已经成为贵州能源建设的“要塞”,具

  有一票否决权。目前,所有新建电厂都必须配套脱硫工程,老机组将尽快全部整

  改。近年来先后关停了5万千瓦以下中温中压机组共58.7万千瓦,减排二氧

  化硫15万吨。

  只开发不保护,是“破落前的挥霍”;只保护不开发,则是“富饶中的贫困

  ”,贵州将在夹缝中浴火重生。

  “唱响能源曲,舞动电力风”的贵州,能否“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呢

  ?

   实现贵州电网可持续发展

   ———访贵州电网公司总经理潘福

  本报记者武瑜

  

中国经济版图上的电力--贵州篇

  贵州电网公司总经理潘福。张军焰摄

  贵州电网公司作为南方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坚持“对南方电网公司负责

  ,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贵州经济的

  发展,为支援周边省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近日,记者就贵州电网公司“

  十五”所取得的成就,“十一五”的发展前景,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采访了贵州电

  网公司总经理潘福。

  记者:“十五”期间,贵州电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这个期间贵州电网公

  司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潘福:随着西电东送的推进,贵州电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了历史性的大

  发展。五年中,新增装机容量是建国50年总和的1.7倍,贵州电网形成50

  0千伏“日”字型环网,220千伏的主网架更加坚强,电网投资(含西电东送

  通道建设投资)高达240亿元,售电量实现了翻番的增长,去年送广东电量同

  比增长54%,为省内外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极大地拉动了贵州经济

  的发展,幅射作用非常强。

  总结成就,首先要归功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的战略决策,同时

  也得益于电力体制改革,南方电网公司的组建为贵州能源开发奠定了基础,为西

  电东送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还得益于省委、省政府抢抓西电东送机遇,举全省之

  力实施西电东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得益于贵州省各级地方政府及有

  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当然也离不开贵州电力职工的顽强拼搏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记者:“十五”期间的发展,为贵州电网公司更大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十一五”是贵州电力快速发展期,在这个期间,我们的发展会有什么前景?

  潘福:按照贵广两省达成的送电协议,到2010年,黔电送粤将增加到8

  00万千瓦,贵州外送电量将达545亿千瓦时,相当于现在全省的售电水平。

  到“十一五”末,贵州电网全年售电量将达到1200亿千瓦时以上,也将在2

  005年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投资192亿元打造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现代化

  大电网,进一步加强输电通道、省内主干网架和配网建设,再建设五座500千

  伏变电站及输变电工程和一批220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使城市电网更加坚

  强可靠,同时要新建黔电送粤“两交一直”外送通道,为完成“十一五”黔电送

  粤任务打下基础。

  记者:在“十一五”这样重要的发展时期,贵州电网公司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是什么?

  潘福:我觉得有几个问题可能会影响贵州电力改革和发展。

  第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贵州高能耗产业发展的制约,不可避免会对电力

  市场带来冲击。贵州工业用电大约占全社会用电的70%,而高能耗企业用电又

  占工业用电的70%,这种特殊的用电结构决定了高能耗企业用电对电力市场的

  影响绝不可忽视。客观地说,在“十五”期间贵州的高能耗产业是得到了很大的

  发展,但是应该控制低水平、低技术含量、高污染和破坏资源的粗放型模式,对

  高能耗产业的发展要有统一规划和布局,否则高耗能产业将难以可持续发展,同

  时也将会影响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

  贵州电网公司将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支持政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扶

  持高能耗及其产业链的发展,促进贵州经济的发展,这对我们开拓电力市场也将

  是有益的。

  第二,电煤的协调问题。从资源储量来说,贵州不应该存在电煤供应不足的

  问题。去年煤炭生产量是1.06亿吨,而电煤用量只有3200多万吨。但贵

  州电煤短缺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我觉得是两个因素,一是市场机制,外面

  来采购的煤价高于贵州,这个利益驱动,你再怎么封关、封卡,封不住的,去年

  贵州出省煤炭总量超过4000万吨;二是贵州电煤供应“大煤保大电”的格局

  还未形成,而电煤完全的市场化又不太现实,因此,在这个阶段政府对煤价的控

  制和干预是必要的,尤其在贵州。今年实际上我最担心就是电煤供应,到目前为

  止,还有不少电厂的储煤量不够10天使用。因此,对电煤供应政府要加大协调

  力度,包括多建一些大煤矿,去年八家国有大煤矿,只有两家完成电煤供应计划

  ,恰恰是乡镇小煤矿电煤供应超额完成。这里面可能有一个机制,或者是管理的

  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电价问题。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和协调下,贵州“西电东送”

  电价已调整三次,贵州送广东的出口电价虽已调整为每千瓦时0.28元,但低

  于省内0.35元的平均销售电价,也低于广东电厂0.465元的平均上网电

  价。从边际成本考虑,黔电送粤到广东的落地价比当地电厂上网电价每千瓦时低

  一两分钱比较合理,但差价太大不仅对西部欠发达省份有失公平,也不利于资源

  的节约利用和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将会影响“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西

  部地区电网改造和经营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应当建立起相应的机制,基本上达到

  标杆电价。

  展望未来,贵州电力发展的前景美好,同时又任重道远。我们要在省委、省

  政府和南方电网公司的领导下,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把贵州电网建设好、经营好、发展好,努力保障西电东送任务的完成和省内

  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为实现把贵州建成南方重要能源基地的目标,为促进

  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经济版图上的电力--贵州篇

  贵州电网公司职工在带电测量绝缘子零值。张军焰摄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