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中国经济版图上的电力——安徽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 10:17 中国电力新闻网

  华丽的转身

  

中国经济版图上的电力——安徽篇

  皖电东送 跨越长江 叶四清 摄

  本网记者 管永生

  面向东方也许能看到早晨的第一缕阳光。

  在经过很多年的踌躇后,安徽省终于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东向,东向。向着日出的方向,向着大海方向。

  安徽省省委书记郭金龙明确提出:“东向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是安徽奋力崛起的必然选择。”

  东张西望

  安徽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国时分属魏吴,清康熙6年前与江苏省合称江南省。这种分分合合让安徽人始终有一种东张西望、南盼北顾的微妙心态。

  在中国的版图上,安徽常常被人们忽略了。很多人知道黄山,但并不知道黄山在安徽省境内,在外地的安徽人不得不一次次为之“验名正身”。同样,在浩瀚历史长河中,老子、庄子、曹操、周瑜、陈独秀、胡适等一串串灿若星光的历史名人,难以掩盖灯火阑珊处这个经济欠发达省份的褴褛衣衫。安徽太安静了,就像曾经被封“南岳”,如今变得寂寞无闻的天柱山。

  实际上,古徽商曾经活跃于南宋,鼎盛于明清,贾道儒行,驰骋商海,称雄商界三百余年,赢得了“无徽不成镇”的美誉,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改革开放初期,安徽省的经济也曾经出现过灵光一闪的眩目光环。当时,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推动其经济增长率进入全国的一级方阵,1993年增长速度高居全国榜首。

  然而,在欢庆的鼓点尚未平息时,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就被其他省赶超,最终陷入全国倒数的境地。“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那是与自己比,与别人比,安徽经济发展与全国总体平均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一位熟悉安徽经济的人士告诉记者。

  去年2月份,安徽省政府研究室主任吴克明在一次座谈会上,直击安徽经济落后的三处“命门”:“一是浙江、江苏、上海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对周边地区形成挤压,把人才、资金吸引去了,安徽离‘长三角’最近,受其影响首当其冲;二是虽然安徽的文化底蕴很深厚,但很分散,有皖北、江淮之间、皖南三大板块,且板块间有较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省域经济的发展;三是长江、淮河流域自然灾害频繁。”

  “不东不西”的地理位置,让安徽人割舍不下的东西太多,进而,羁绊丛生,画地为牢。安徽曾经经历了“东张西望”的发展战略。一方面,想同西部地区发展经济联系,寻求西部巨大的市场优势、资源优势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谋

中国经济版图上的电力——安徽篇
求接轨“长三角”,将安徽省纳入到“泛长三角”的范围内,引入东部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资金。这两种经济发展取向实际上是对两种区域经济模式的选择,结果,在左右摇摆中,安徽省失去了一次又一次良好的发展机会。

  华丽转身

  东向、东向。迷失在区域经济板块间的安徽省开始面向东方,行走在东中部边沿的安徽人决定调转脚板尝试去踏浪。

  2005年2月2日,省委书记郭金龙、省长王金山率安徽省党政代表团,专程赶赴江苏省委、省政府拜访学习。此次安徽党政代表团“江苏之行”被外界认为是安徽省“东向战略”的前奏。

  安徽与“长三角”山水相连,鸡犬相闻。地理上的“无缝对接”再加上“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使得原本“不东不西”安徽省占尽天时、地利。

  随着“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加快,目前,已经出现了产业转移和资本外溢的情况。安徽省“近水楼台先得月”,一方面承接着沿海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又为“长三角”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撑、人力支撑、市场支撑,从而与之形成良性互动。

  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认为,东向发展是安徽省融入国际经济发展主流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

  然而,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安徽要在短时间内崛起何其难也。省长王金山的一语落地有声:粮食要种,但不加快工业化进程,安徽永难崛起。

  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安徽经济起飞的跑道。2003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首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2004年,其核心部分———“861”行动计划正式启动。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近年来,沿江的马鞍山、芜湖、铜陵以及中心城市合肥,主动承接“长三角”的辐射,已经成为安徽经济的核心增长极。而“两淮一蚌”(淮北、淮南、蚌埠)却一直步履蹒跚。但是,淮海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使其经济发展随时可能被“引爆”。

  2005年7月,安徽淮南田集电厂正式开工,标志着“皖电东送”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至此,皖北地区对接“长三角”的好梦正在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在安徽省的经济棋盘上,“两淮一蚌”、“马、芜、铜”城市群,通过“天元”位置的合肥联系,一条经济“大龙”的雏形正在形成,并将全面融入“长三角”的怀抱。

  这是一次“华丽的转身”,而在更多人眼中,这又是一次“东归”之旅。“历史上,徽商主要在‘长三角’活动;地理上,长江的大潮可以抵达安庆,小潮也能到铜陵。安徽融入‘长三角’实际上是一种回归。”一位安徽人告诉记者。

   “皖电东送”能否一路走好

  本网记者 管永生 张大和

  

中国经济版图上的电力——安徽篇

  安徽送变电运检公司技术人员正在工作 叶义德 摄

  3月17日,记者从淮南市驱车驰向田集电厂。驾驶员一路避让着路上的大坑,斗折蛇行。不时有一辆运煤的卡车从旁边呼啸而过,令人心惊。

  “这条路经常修,经常坏。”陪同采访的当地人员告诉记者,“拉煤车太多”。

  这是淮南潘集煤矿通向外界的主要通道。优质的淮南煤吸引了各种牌照的车辆鱼贯而入,满载而去。

  站在淮河大桥上俯瞰,密密匝匝的运煤船静泊河中,等待装船,蔚为壮观。而头顶上500千伏的过河塔,正托举着强大的电流源源不断送往华东。

  输煤,输电。这是淮南作为资源型城市的主要财政来源。然而,煤是煤,电是电,两个不同行业的各自为阵,并未产生“1+1”大于“2”的效应。于是,施行“煤电一体化”战略在决策者的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

  考证“皖电东送”

  2003年,经过包装的淮南“火电三峡”一露面,便击中安徽省政府心头之痒。一直以来,经济崛起的梦想常令安徽人抱枕长叹。实际上,早在安徽省实施“东向战略”之前,马鞍山、芜湖、铜陵这些紧邻“长三角”经济圈的城市便已成为安徽经济的“动力引擎”。

  而最让安徽省决策者难以释怀的还是皖北地区。在计划经济下,作为安徽省的工业基地,“两淮一蚌”(淮南、淮北、蚌埠)曾经风光无限,众多的“省优”、“部优”产品交相辉映。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刷下,它们褪色了,消失了。

  皖北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两淮煤矿保有储量250亿吨,正在打造“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然而,行路难,多歧路,在皖北。由于受制于运输能力,大量的煤炭必须就地消化,建设坑口电站变得顺理成章。

  从2003年开始,华东地区出现大规模缺电,巨大的电力市场让安徽人不仅看到了电力发展的前景,而且还让地方政府看到了“钱景”。电力输出不但可能解决煤炭运输的“瓶颈”,而且还能够提高煤炭的附加值。同时,一个电厂投运,最为直接的效益是拉动地方财政,间接的效益更多,比如,促进服务业的发展,解决城市就业等等。

  2003年1月,时任安徽省代省长的王金山在安徽省第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皖电东送”进行进一步阐述:“依托富足的煤炭资源优势,加快改造、新建一批高效的现代化大型矿井,积极推进煤电联产,实施‘小西电东送’计划,不断延伸产业链,促进资源转化增值,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加速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实际上,‘皖电东送’与政府提出的‘东向战略’一脉相承。皖北地区要无缝接轨‘长三角’,最立竿见影的措施就是‘皖电东送’。”在安徽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王刚告诉记者。

  在安徽“十一五”规划的蓝图中,勾画出合肥省会城市经济圈和“马芜铜宜”皖江城市群,以及以“两淮一蚌”为重点的沿淮城市群。三个经济圈将安徽省经济版图连接成一个整体,并一齐转向活力四射的“长三角”。

  豪华盛宴

  记者从安徽省经济委员会了解到,“皖电东送”工程按照“以两淮煤电为主,辅以港口和路口电源,点面结合、分步实施”的布局原则,计划到2010年实现装机2800万千瓦,皖电东送规模达到800万千瓦,初步建成华东电网区域内的煤电基地。目前,“皖电东送”已被纳入国家“十一五”电力规划和华东电网“十一五”规划。

  “皖电东送”的豪华盛宴开席在即,一场牵涉多方利益的竞争已经开始。地方政府、煤炭、电网、电厂等等,都为这场宴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淮南田集电厂这个规划容量为4台60万千瓦的国产超临界发电机组的项目雏形已现。该项目是“皖电东送”的首选项目之一,也是淮南打造“火电三峡”的开篇之作。

  另外,安徽淮南平圩发电公司的二期———2台60万发电机组也在热火朝天建设中。

  据安徽省淮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戴多斌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核准的2005~2007年安徽开工建设1290万千瓦的机组中,淮南就占480万千瓦。在淮南“火电三峡”的远景规划中,到2010年装机接近1000万千瓦。届时,淮南市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电基地之一。

  不过,最激动人心的,并不是淮河两岸的烟囱林立,而是发电企业对地方经济的辐射作用。目前,该市的GDP按15%年递增,随着各个电厂的上马,预计达到20%以上。财政收入到2010年将达100亿元,与2004年相比将翻两番。这意味着淮南经济可以与“长三角”的近邻“马、芜、铜”比肩,从而进入安徽经济强市的第一梯队。

  实际上,安徽省属的皖能电力集团公司并未拿到带“括号”(据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核准“皖电东送”项目时,会在项目后面的括号里加上“皖电东送”的字样)的项目。

  安徽皖能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优福告诉记者,对于政府提出的“皖电东送”规划,公司积极参与选优,争取赶上“皖电东送”这班车。大唐安徽分公司计划营销部主任孙杰表示,大唐在皖机组都是统配机组,上网电价很低,受煤价上涨的影响,一季度公司全面亏损,止亏是当务之急。目前大唐安徽分公司主要的装机都在“两淮”,考虑到“皖电东送”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将放到皖中和皖南。但是,对于“皖电东送”项目,大唐安徽分公司总经理朱同斌表示,积极参与,积极支持。

  可能很多人不会相信,华东电网的第一条500千伏输电线路———洛河至繁昌变的500千伏线路也是缘于“东送”。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淮南洛河电厂便成了这条“电力高速路”的起点。然而,20多年过去了,这条通道仍是安徽省的“惟一”。安徽省电网需要一个平台来完成一次完美的腾飞。

  “‘十一五’期间,我省骨干电网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到‘十一五’末,安徽电网由北至南将形成‘3+1’的格局,即东、中、西三个500千伏输电通道和一个百万伏级交流特高压通道,过江断面达到六回500千伏线路和两回特高压线路,省际送出断面达到七回500千伏线路和两回特高压线路,从而构成坚强的安徽电网主网架,以确保‘皖电东送’战略的顺利实施。”安徽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战略规划处处长郭文铸介绍,“对安徽电网而言,如此集中的大规模电网建设是空前的。”

  能否一路走好

  太多的负载让“皖电东送”面临着太多的坎坷,“皖电东送”能否一路走好?

  随着“皖电东送”电源项目的提速,电网建设已经难以及时跟进。“客观上看,电网项目尤其是电源送出工程,必须在电源项目核准后方可申报核准。从核准到建设投产一般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郭文铸告诉记者。因此,他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能提供便捷的电网项目核准程序,创造良好的电网建设环境,切实保证电源电网的协调发展。

  另外,“皖电东送”未送之时已经不得不面对消纳的问题,随着华东电力市场电力紧张形势的逐步缓解,安徽与华东其他省份的“电力落差”正在消失,如果电力送不出去,那么,在相当长的时段内,安徽省将富余大量的电力电量。

  “国家应该从宏观上考虑,在华东区域内平衡装机容量,让‘皖电东送’有落脚的地方,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观察“皖电东送”的首个项目———淮南田集电厂,人们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这个项目是带着电量而来。该厂属于淮沪煤电有限公司,2005年1月,由淮南矿业集团和上海电力股份共同均股注册成立,下辖田集电厂和丁集煤矿,建设规模是一座4台60万电厂和一对设计年产500万吨的煤炭矿井,计划于明年同步投产。上海方面的谈判筹码是一份电量全部消纳的承诺。

  同样,由浙能集团和淮南矿业集团均股投资的凤台电厂也带来了一份“保单”———该厂4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发电量纳入浙江省“十一五”期间电力、电量平衡规划。

  然而,仅仅两个电厂的电量落实,与“皖电东送”的远景送电规划相去甚远,其他的电量如何消纳,至今没有答案。

  “从今年年底到2008年,国家发改委安排我省外送电源项目将陆续投产。同时,随着华东电力市场的深入推进,外送市场变数增加,因此,确定我省电力外送方案已是当务之急。”郭文铸告诉记者。

  “皖电东送”已经纳入了国家“十一五”电力规划,最理想的消纳方案就是参照三峡电厂的分电方案,由国家统一安排。这是记者在安徽采访期间,当地官员、电力人士表示的共同愿望。然而,理想之于现实,往往“在水一方”,梦想能否成真,值得人们期待。本报记者管永生

  加强能力建设 坚强安徽电网

  ——访安徽省电力公司总经理杨宁生

  本网记者 管永生 张大和

  

中国经济版图上的电力——安徽篇

  赵 杨 摄

  “皖电东送”给安徽电网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对坚强安徽电网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电网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皖电东送”的成败。为此,记者就电网建设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安徽省电力公司总经理杨宁生。

  记者:“皖电东送”已经纳入国家“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给安徽电力发展提出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安徽电网建设如何做好与这项政策的无缝对接?

  杨宁生:电网建设是外延发展,是“一强三优”坚强电网的直接体现,抓好基础工作就是最直观、最直接地抓好发展。安徽主干网架现状与目前已开工和“十一五”将开工建设新增1600万千瓦发电能力很不适应,通过加快电网建设,保证统调2600万千瓦机组并网和1050万千瓦电力外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也是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目前,我省电网现状不容乐观,电网建设和发展相对滞后,跨省输电能力相对不足,难以满足煤电基地大规模、远距离电力外送的需要,现有500千伏跨省互联电网联系薄弱,抵御事故能力不足。针对安徽电网薄弱的情况,省公司加大电网规划和建设力度,采取多项措施努力建设坚强的电网。未来5年,电网建设将投资336亿元,加快500千伏主网架建设,形成东、中、西纵向3回通道,500千伏变电站数量达到16个,变电容量达到1260万千伏安,线路超过3800千米;220千伏变电站达到117个,变电容量2671万千伏安。

  总体来看,“十一五”期间,省公司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要求公司基建系统广大职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振奋精神,加强管理,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

  记者: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将对未来产生很大影响,安徽电力公司如何做好“十一五”开篇之作?

  杨宁生: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为适应电网发展的要求,要认真调整管理思路,改进管理作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流程,解决管理中的“短板”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形成能够体现“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和具有安徽电网建设特色的基建文化氛围。

  记者:随着“皖电东送”的落实,安徽将迎来电网建设的高潮。请问,作为业主,省电力公司如果保证工程质量,做好工程的全过程管理?

  杨宁生:工程设计是基建管理的首要环节,工程设计水平对工程建设起着基础性作用。要求设计单位在充分应用典设过程中,结合实际需要,在占地、保护环境、利用环境以及在设备选型和设备布置等方面好中选优。围绕质量和造价,在协调环境、利用资源、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方面有所创新,为优质工程创造基本条件。使每一个工程项目成为有理念的项目,以工程形象说话。通过工程树立设计单位新形象。

  在工程管理模式上,努力体现集约思想,依照责权对等、信息通畅、指挥有力、规范高效的原则,积极探索工程管理的新模式。

  在现场施工组织上,提高现场科学管理的水平,尽可能地提高施工管理的科技含量,进一步健全完善现场管理规定和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范、规程,确保各项管理规定落到实处。

  依靠目标管理机制,推动基建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开展和深化目标管理工作中,注意将国网公司同业对标工作的管理理念和各项要求融入到基建目标管理体系中,融入到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中,实现目标管理与同业对标的有机结合。继续推进目标管理和同业对标指标、评价和管控“三个体系”建设,不断推动基建工作各个层面管理水平的提高。

  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当前,基建任务比较繁重。我们将努力克服工期紧、任务重、现场条件复杂等困难,继续加强基建安全管理,维护来之不易的基建安全局面。切实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管理,安排好施工单位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保证思想稳定。严格施工现场和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与监督,严格落实安全措施,杜绝人身伤亡、重大设备损坏等恶性事故发生。

  记者: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而电力基本建设又是非常“敏感”的一项工作,安徽省电力公司如何“管好人”,以保证电网建设的顺利进行?

  杨宁生:结合基建工程建设管理的特点及省公司工作会议加强廉政建设的要求,将以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为重点,加强能力建设。

  一是努力提高电网建设的组织能力。按照国家电网建设的总体布局和省公司电网发展“十一五”规划,精心组织实施电网建设。在规划的落实过程中,首先要与时俱进,适时优化调整已有的规划,建立经过修改完善的机制,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适应性。其次要遵循电力工业发展规律,注意做好各级电网规划的衔接,切实做到用上一级规划指导下一级规划,强化电网整体功能,促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再次要保证规划的严肃性,超前开展规划项目的前期工作。最后要加强与各级地方政府的沟通、汇报和联系,在征地、补偿、环境保护、外部环境等各个方面取得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

  二是努力提高控制工程造价的能力。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工程管理部门从工程实施过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决算、审计等环节的各个阶段,加强控制。合理地编制投资估算,从源头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通过推行典型设计、优化设计,力求设计投资合理化。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制度,引入竞争,严格合同管理,把好竣工决算审核关。加大审计力度,开展工程经济分析。

  三是提高依法开展工程建设的能力。随着国家法制化进程的推进,项目核准程序的不断完善,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报批程序的不断规范,以招投标为重点的工程建设法规相继出台,客观上要求我们进一步规范自身行为,进一步强化依法从事工程建设的意识,相应规避工程建设风险。重点是要加强项目核准工作,严格落实国家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同时,还要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手段,与各类违法行为作斗争,最大限度地净化外部环境。

  四是努力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人类的政治实践表明,权利和腐败总是相伴的,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就会由“腐”而“败”。公司党组对廉政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已对招投标工作进一步规范,采取招、评、定环节“三分离”工作制度,在工程经济合同签订时,要签订“廉政合同”,加强对项目建设管理中廉政建设的监督、考核,切实把我们的电力工程建设为“阳光工程”。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