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珍珠产业应破低端困局90(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 09:46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 |||||||||
作为国内最早养殖海水珍珠的地区之一,海南的养珠业近年来急剧萎缩,珍珠传统的销售模式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月23日,国内知名珍珠品牌首次齐集三亚,在大东海之滨共商中国珍珠的复兴之路,“让中国珍珠像法国香水一样享誉世界”,成为中国珍珠人的追求和理想。而海南,也希望凭借其知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成为展示中国珍珠的大舞台。
产业危机 珍珠大国但非珍珠强国,是此次中国珍珠发展论坛上所有珍珠人心中的隐痛。“去年中国产珠量达到1500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5%,但产值却仅占8%。”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孙凤民说,所以我们虽然每年向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原珠,却价格低廉,而日本再将这些原珠加工后进入终端市场,价格就提升数倍甚至数十倍。 近十年来,中国珍珠的出口量增长了20倍,平均价格却下跌了9成多。结果就是珠贱伤农,再加上缺少技术创新和市场规范,中国珍珠沦落为低档珠的代名词。而一年产量仅有8吨的大溪地珍珠(大溪地珍珠来自南太平洋的环礁及珊瑚岛,素有“珍珠之后”美誉),产值却比中国还要高,使大溪地珍珠成为一个品牌。 对此,珍珠企业感触颇深。中国珍珠业中3个获得“中国名牌”之一的浙江阮仕珍珠副董事长王伟忠始终坚持一个观点:把珍珠卖得满大街都是其实是这个行业的失败。王呼吁,珍珠人首先就要尊重珍珠,要真正把现在珍珠产业存在的“箩筐经济”转化为“文化经济”,赋予珍珠文化、情感和时尚的东西,使其成为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传统珠宝产品。 两大短腿 在此次举行的中国珍珠发展论坛上,业界普遍认为,养殖和加工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珍珠产业发展的两大短腿。专门研究珍珠贝开发的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助理张偲博士认为,虽然珍珠养殖、加工已初具规模,但由于珍珠生产和加工企业小、散、乱,珍珠养殖低水平盲目扩张,使得高档珍珠少,产品附加值低,相当一部分珍珠仅能用于工艺品原料或珍珠粉等。 作为国内最早养殖海水珍珠的地区之一,海南的珍珠养殖条件甚至可以和大溪地媲美,但近年来却呈急剧萎缩之势。省珠宝首饰协会秘书长王茀锐认为,主要原因就是养珠风险大,周期长,不少珠农转而养殖对虾、鱼苗等周期短收益大的项目。最典型的是陵水新村港,曾经以养珠出名,但现在几乎没有养殖了。 加工则是另一个短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博士认为,加工作为一个高增值的环节,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中非常关键。要提升珍珠的产业价值链,要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在珍珠首饰上,所以其加工环节也与一般的行业不一样,要导入文化和时尚的元素,这样才能在加工环节更好地实现产业价值的提升。 品牌转型 “走品牌之路,重视设计,才能实现整个珍珠业的复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珍珠分会副主席、三亚海润珠宝公司董事长张士忠认为,随着海南度假和自助旅游的发展,岛内珍珠作为团队旅游购物产品的传统销售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海南的珍珠企业开始探索从旅游商品向时尚珠宝饰品转型的道路。据悉,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张士忠的公司投资6000余万元在三亚兴建了集产品研发、设计、加工、配送和展示于一体的大型珍珠加工配送基地。在此次中国珍珠2006春夏新品发布会上,作为岛内唯一参展的珍珠品牌,海润展示了一系列颇具海南地方特色的珍珠饰品。 而从振兴整个行业出发,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协会将今年定为“中国珍珠推广年”,孙凤民告诉记者,将借鉴钻石成功的推广经验,对中国珍珠进行统一的宣传推广,塑造中国珍珠统一的国际形象。结合珍珠来自于自然,取于生命的特色,把珍珠与母爱相结合,并倡导中国传统婚礼,让具有数千年文化的珍珠饰品重新焕发光彩。 复兴之梦 古称“珠崖”的三亚,会在这场中国珍珠的复兴之战上扮演怎样的角色?孙凤民认为,三亚是最早养殖海水珍珠的地区之一,而且养殖的质量很高。同时,三亚又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年吸引着数百万国内外游客。所以,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协会希望三亚能够成为宣传和展示中国珍珠的窗口,并将极力推动和支持这一工作。 “三亚拥有南珠文化的深厚底蕴,具备发展珍珠产业的良好基础。”冯飞博士认为,海南目前的珍珠产业集群销售是优势,但养殖和加工还有待改进。海南一直就是国内海水珠研发的前沿地,养殖条件得天独厚,所以,建议海南珍珠业走高端路线,并重点养殖黑珍珠一类的高档珠,这方面可以学习和借鉴大溪地的珍珠产业发展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