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张志祥:宁波建龙渡过冬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2日 16:09 《财经时报》

  事实上如果不是浙江省和宁波市的力保,建龙或许真会成为第二个铁本。但最终在各方利益的权衡下,建龙重组得以展开

  □本报记者 姜雷

  3月28日,常州“铁本”案主角戴国芳涉嫌“虚开抵扣税款发票”被控罪,而在几天前
,被看作“铁本”第二的宁波建龙钢铁项目,终于熬过了冬天,国家发改委一纸批复,让停工两年的宁波建龙钢铁项目重组最终尘埃落定。张志祥犹获新生。

  3月16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工业[2006]434号”文核准了宁波建龙钢铁项目。根据批文,重组由杭州钢铁集团公司(下称杭钢)牵头,对宁波建龙钢铁有限公司(下称宁波建龙)进行重组:杭钢作为控股大股东,联合其他股东,将其重组为“宁波钢铁有限公司”(下称宁钢)。新公司规模定为年产400万吨高附加值板材。

  建龙重生

  3月29日,北京丰台总部基地,故事的主角之一——建龙钢铁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建龙集团)的董事长张志祥接受了《财经时报》的专访。2003年1月,建龙集团投资兴建宁波项目,2004年爆出项目审批违规被查处并勒令重组。

  刚刚从宁波返回北京的张志祥显得十分平静,目前,建龙集团的总部已经设立在北京。他告诉《财经时报》:重组方案的出台在意料之中,建龙集团和相关政府部门、杭钢从重组之初就达成了一致,即作为杭钢搬迁项目来审批,只是审批过程较复杂,所以到今天才批下来。

  经历了太多的是是非非,这个本就十分低调的浙江商人更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谈到宁波项目,张志祥还是忍不住点上了一根烟,深吸了一口,“重组的结果还是好的。”对我们来说,宁波建龙只是一个投资项目,只不过投资主体换成了以杭钢为主。

  最终的结果却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建龙集团成为了宁钢的二股东,令人唏嘘。但故事并非如此简单,在这背后,隐藏的却是民营资本工业化突围的艰辛。

  杭钢控股

  张志祥透露:股权安排具体等事宜正在进行中,他肯定不再担任宁波建龙的董事长职务。随着批复的下发,宁波项目有望在年底前上马投产。

  在发改委的批复中可以看到,宁波建龙重组为宁钢。杭钢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进入并相对控股。张志祥告诉《财经时报》:在新的股东构成中,大家都是以现金入股。杭钢入股现金数额未定。

  据了解,重组方案是在上月浙江省政府上报方案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专家评估认为该项目基本达到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也基本符合钢铁产业政策在临港建设钢铁厂的要求。项目规模定位由年产600万吨钢变为400万吨高附加值板材。

  宁钢总投资达170亿元,其中资本金为68亿元,杭钢占股44.39%,唐山建龙占股29.17%,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南钢联)占股20%,福建联华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福建联华)占股4.5%,两个离岸公司——ATN公司和冠嘉公司分别占股0.82%和1.05%。

  而最早建龙集团筹备时,注册资金为人民币11亿元。主要股东及出资比例为:唐山建龙占35%股权,南钢联占35%股权,福建联华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占5%股权,ATN公司占20%股权,冠嘉公司占5%股权。

  其中,唐山建龙为建龙集团控股子公司。而另一著名民营企业家,复星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则通过实际控股60%的南钢联参股的30%唐山建龙,参与到宁波建龙的项目中来。福建联华则隶属于刘永好旗下的新希望集团。

  事实上如果不是浙江省和宁波市的力保,建龙或许真会成为第二个铁本。从最后的股权构架可以看出,浙江省希望通过杭钢对宁波项目的控股,实现做大本省钢铁产业的宿愿。作为浙江惟一的一个国有控股企业,杭钢的年钢产量仅在300万吨左右,如果 能迅速增加生产规模,等待杭钢的将是改制或并购的命运。

  对宁波建龙的重组,也符合宁波市的地方利益。地方政府、银行纷纷看好建龙项目。实际上,杭钢最初异地搬迁的目标是宁波大榭岛,但这是由隶属于杭州市的杭钢集团投资。而国家发改委当时只批准了浙江上一个钢铁项目,宁波市当然更倾向于已经在北仑的建龙项目。最终在各方利益的权衡下,建龙重组得以展开。

  在采访中,张志祥数次强调,宁波建龙只是他们的一个投资项目。他似乎对失去该项目的控股权并不在意,他告诉《财经时报》:新宁钢将是一个规范的股份制企业,依靠职业经理人管理,我们集团只是参与投资,投资比例减小了,相应承担的风险也将降低。

  虽然作了如此的表态,张志祥同时也很感慨:宁波项目主要还是因为部分程序上没有走到位,考虑的不够周到。做企业一定要稳健,速度不能过快。

  违规重组

  或许是遵循言多必失的古训,张志祥并不愿意对宁波项目作更多的评价。但不能否认的是,宁波项目曾经寄托了他做大做强钢铁王国的梦想。

  公开资料显示,宁波建龙项目被叫停之时,建龙集团已经投入资金48亿元。项目建成后,其铁、钢、材年生产能力将达到600万吨,年销售产值将达到150亿元。实际上,宁波建龙后来是按三期工程组织实施,总投资规模将达到200亿元人民币,总产量将达到1000万吨,跻身大型钢铁企业行列。宁波北仑港拥有25万吨码头,以此为基地,建龙集团将轻易突破物流瓶颈,实现产品出口、原材料进口一体化,真正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一个大型钢铁基地喷薄欲出。

  但无论张志祥的构想是多么完美。2004年5月之后,宁波建龙就不在其掌控之中。在国家对基础行业宏观调控的大政策下,继江苏铁本之后,宁波建龙成为了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第二个目标。

  2004年6月,国务院授权浙江省政府处理宁波建龙违规项目。幸运的是,该项目并未成为铁本第二。按照内部人士说法,一方面是企业与政府部门的积极沟通。另一方面该项目本身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发改委当时的定调为,重新审批和资产重组。浙江省提出的重组意见是由杭钢进入并控股。其理由是,根据钢铁产业布局,地处内陆城市的钢铁企业向沿海转移。

  自此,杭钢、宁波建龙股东方在省政府的协调下,展开了漫长的谈判。接近张志祥的人透露,让国资进入肯定是其不愿意的。但当时那种情况,只有引进国资,宁波建龙才有重生的希望。

  张志祥并不认为在重组过程中,宁波建龙股东方和杭钢有多大分歧。但他也表示:双方从不同利益角度出发,谈判需要多次磋商是正常的。

  据了解,杭钢最初坚持要求绝对控股51%以上。但张志祥有自己的原则,第一,民营股份要占大多数;第二,新股东进来要溢价。这或许是双方多次谈判才达成协议的原因。2004年底,重组各方达成初步协议。

  控股情节

  张志祥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在最终的股东构成中,杭钢只是相对控股,这或许也是张志祥更为智慧的一面。这个看上去文静的像个知识分子的福布斯富豪,有着自己特有的思维模式。

  据内部人士透露,在新的股东构成中,ATN公司和冠嘉公司实际上就是建龙集团在海外设立的离岸公司。他委婉的表示:除了杭钢,剩余的都是最初的老股东,我们在企业经营等方面目标是一致的。建龙集团并不担心失去对宁波建龙的控制权。

  宁波建龙另一股东南钢联的实际控制人郭广昌和张志祥同为浙江老乡。在张志祥还处在创业初期的2000年,就参股了唐山建龙30%的股权。实际上只要两人仍然联手,宁波建龙的主导权仍然掌握在建龙集团手中。

  在安置妥当宁波建龙之后,张志祥带领着建龙集团,开始了在东三省的布局,张志祥将其控股思维继续拓展。2005年11月,建龙集团联合黑龙江宝泰隆公司共同出资11亿元收购了新抚顺钢铁70%的国有资产。改制后的股份公司,建龙集团占60%的股份,黑龙江宝泰隆公司占10%的股份,抚顺市国资委占30%。

  同年,建龙集团参与了吉林通化钢铁的改制。建龙集团出资8亿元。加之吉林市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6亿元净资产,拥有了“新通钢”36.19%的股份。通钢集团拥有46.64%的股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拥有14.6%的股份,管理层为2.57%。

  建龙参股、并购上述企业是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之前,建龙集团都是对地方亏损的中小钢厂进行改造,产品仍属于中下端,附加值并不高。“通钢和新扶钢的加入使得建龙集团在技术和产品质量上提升了一大块”。

  北边是通钢,南边是杭钢。建龙集团参与并购与合作的公司总产量将达到2000万吨以上,真正能跻身国内钢铁巨头的行列。

  张志祥也并不忌讳自己的扩张政策,他告诉《财经时报》:并购重组不仅是我们企业的扩张模式,更符合当前国家对钢铁行业整合的思路,一方面对分散的小企业进行整合,一方面实施产权结构调整,这是国家鼓励的。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05,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