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反思煤炭生产之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 17:46 《财经时报》 | |||||||||
山西是煤炭大省,每年7亿吨左右的煤炭产量,支撑了中国超过三分之一的煤炭需求。然而,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山西省省长于幼军提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目标:“未来5年内,山西煤炭产量一定要保持零增长”!于幼军表示,“十一五”期间,煤炭年产量必须控制在7亿吨左右,除对新上的煤电项目、煤化工、煤制油等项目适当配置部分资源和矿井产能之外,一律不再新批生产商品煤的煤矿。
山西省在最具资源优势的煤炭上痛下禁令,实际上反映了山西省长期以来的煤炭之痛,山西“兴也煤炭,衰也煤炭”。煤炭资源对山西可谓是一把“双刃剑”。2005年,山西省758亿元财政总收入中的40%来自煤炭;很多山西人发财也靠的是煤炭。但由于对煤炭资源“长期、过度、无序的开采”,遗留到现在的问题就是“资源浪费,生态破坏,污染严重,地面塌陷,矿难频发”。 显然,目前的煤炭生产、输出模式,以及山西经济过于依赖煤炭的模式,极大地削弱了山西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山西省提出“十一五”期间实现煤炭产能零增长,也是不得已的“限煤”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山西省如果真的能实现“限煤”,对国内煤价将会有重要影响。目前,山西包括在建的煤炭产能已超过8亿吨。据预测,“十一五”期间,全国煤炭年需求量大约在24亿吨-25亿吨,煤炭市场需求仍表现出旺盛态势。在山西省的“限煤”措施之下,煤价的持续走高将是可预期的。 国内钢铁业界对外资并购心怀警戒 在新的对外开放形势下,外资进入中国正在越来越多地采取并购方式。不少行业中的国内企业,对外资的并购势头表示出不小的担忧。钢铁业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近两年来,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国内钢铁产业的竞争压力在增大。而一些外资钢铁巨头开始进入国内收购,如米塔尔钢铁以3.38亿美元完成对湖南华菱管线36.67%的股权收购;米塔尔、阿塞洛等外资钢铁巨头正在与国内几家钢铁公司频繁接触,希望能进一步投资。这引起了国内业界的警惕。 2005年,国内产能排前18家的钢铁企业的产量,只占全国钢铁总量的46%,这表明产业集中度太低,世界级的特大钢铁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来优化资源配置,进行专业化的分工来避免盲目投资建设。 在企业重组中,应更多的发挥现有的国内的特大型钢铁企业的优势和骨干作用,国内也完全有自己的力量进行重组。钢铁工业是国家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对于外资进入钢铁行业,特别是重点企业的外资,要进行选择,要对资格进行审查,提高准入门槛,对于外资的资金投入,应该掌握方向,不是简单的卖与不卖。(贺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