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从牛的肚子里出来,就看不到牛奶了。一直要到出厂成为商品,被消费者食用的时候
□ 本报记者 王婷
2005年,中国的乳业界并不太平,中外数家知名企业,都相继因为乳制品食品安全问题,受到消费者的质疑。雀巢的奶粉碘超标、光明出现回炉奶事件,然后复原乳丑闻爆出。
整个行业陷入尴尬。
另一方面,乳业的竞争激烈异常。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公报显示,2004年全国636家乳品企业中,197家亏损,亏损面31%。之前三四年的价格大战,已经让这个行业的利润率由2002年的6.8%下降到5.4%。
乳业作为一个特殊产业,横跨国民经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三大领域。产业链要兼顾从奶牛养殖到乳品加工再到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失利。
在这样的环境下,伊利却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而是抓住了这个机会。
伊利模式
小李每天都要来回于伊利集团在金川开发区的厂区与距离20分钟车程的牧场之间,他所要做的,就是开着大型牛奶运输卡车,安全地把新鲜牛奶从牧场运抵伊利集团2005年新建立的产区中。
一般而言,每天,都会有很多辆大型牛奶运输车往返于伊利的工厂与附近最远40分钟车程的牧场之间。伊利在金川新建的这个亚洲最大的液态奶工厂,每天可以处理1500吨原奶。
而在伊利建立的奶站,蒙古族人苏布德一家,每天都会带着自己家养殖的奶牛,一天两次集中挤奶。他们与伊利签订了排他性合同,和他们一样,伊利背后还站着上千万的奶农。
奶站,集中挤奶。这是伊利建立优质奶源基地的一步。
伊利,本身就地处全国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96年,伊利在全国乳品企业中率先实施了“分散饲养、集中挤奶、优质优价、全面服务”的原奶经营模式,被业内称为“伊利模式”。
该模式的具体做法是:在不改变奶牛仍由奶农分散饲养的现状下,伊利在奶牛的繁殖、饲养、防疫、饲料选择以及子牛购买等方面给奶农提供服务;同时,由伊利投资在奶牛饲养集中的村镇建设现代化的标准挤奶站,奶农将奶牛送至伊利指定的奶站排队挤奶,挤奶过程在没有人工污染的环境下完全自动化完成。
伊利对挤奶、储存、运输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各挤奶站实行微机管理,自动记录每头奶牛每天每次的产奶量和奶质,根据产奶重量和质量,伊利定期与奶农进行奶款结算。
2003年,伊利再次率先实行了“奶牛小区”的饲养模式,进一步朝着“集中饲养、集中挤奶”,“大规模、小群体”的现代化饲养模式迈进。
“我们的奶牛小区,有牛舍,而且每家每户集中住在那里,便于我们管理,也便于防疫防灾,牧场主加公司,再加上政府的支持,这样强强联合。”伊利集团总裁助理张剑秋说。
奶牛的所有权仍属于奶农,但伊利可对奶牛小区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对小区内的奶牛实行统一防疫、统一配料、统一收奶。
伊利已先后投入了8亿多元用于建设标准奶站和奶牛小区,建成标准化奶站300多个,牛奶养殖小区6个,投资额和建设规模都远远高于其他竞争对手。
而在奶源的布局上,伊利的视野看得更远。
截至2005年,伊利先后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大草原、黑龙江杜尔伯特大草原等东北地区,京津地区,陕西地区等地建设了奶源基地,加上呼和浩特和包头市附近的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伊利已经形成了纵横数千里、横贯东西的奶牛产业带。伊利目前的日收奶量已经超过5000吨。
牛奶到达伊利的工厂后,将有质检工人,对牛奶进行第二次检验。
这个新工厂中有近300名工人,整24小时三班倒替着生产各种伊利的液态奶制品。
但就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间,也没有见到过原奶的样子。
牛奶从卡车上转运到封闭的无菌灌装车间里,德国康美的14条生产线同时生产,每包奶的容积可以从150毫升调整到350毫升,改变了过去利乐包只能固定生产250毫升的局限性。一条生产线将在一分钟内生产200包液态奶,也就是说一个小时一万两千包。
站在伊利集团在新产区中的亚洲最大的牛奶储蓄罐这个牛奶的前处理设备前,张剑秋对记者说“可以说原奶在收奶的过程中,奶从牛的肚子里出来,就看不到牛奶了。一直要到出厂成为商品,被消费者食用的时候。”
他还说,“我们的保质期本来可以贮存8个月,但是我们为了保证品质,只标6个月。”同时,每个产品里面还有追踪器,如果产品有任何问题的话可以追回来。
诚信创造价值
来自丹麦、德国还有瑞典等国家最先进的设备,让伊利这个老企业更充满现代化的活力。甚至在生产线的末端,原来由人工码垛的工作也由机械手来完成,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牛奶是要入口的东西,所以最要紧的品质是让消费者放心、安心。所以伊利计划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开展“工业化旅游”。“参观出效益,通过参观这个厂子,他亲身经历了牛奶的生产过程,知道我们对牛奶的品质和质量是有保障的,就可以放心了。”张剑秋说。
这也似乎是近几年来,内蒙地区许多工厂正在着手实行的事情,有着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优势的内蒙,更希望用最直观的方式、最直白而质朴的语言,邀请来自八方的客人,提升自己产品的忠诚度与美誉度。
伊利的2005年度业绩公报显示,主营业务收入121.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38%;实现净利润2.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69%;实现税后每股收益0.750元,成为中国第一个过百亿的乳业企业。
对于农牧民来说,奶户全年从每头奶牛那里获得的收入平均在5000元以上,在有的奶牛小区,奶牛养殖户盖起两层的小楼,当记者问他们钱从哪里来的时候,他们会特别自豪地用内蒙话说:“雅牛的!(伊利的)”他们的孩子上的双语学校,说到钱,他们依旧是“雅牛的。”
“牛奶”加减法
2003年12月,伊利集团成为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办公室“学生奶奶源升级计划”第一批试点单位的首选企业。
伊利集团进入这一计划,正好与南在上海的光明遥相呼应。
在并不对市场投放、专门供应学校的这批学生奶包装盒上,有演示着蒙古族特有风俗活动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儿童的卡通图案,每一个孩子都穿着艳丽的当地服装,显示着蒙古孩子特有的健壮与率真。
喝着伊利学生奶的孩子们同时也能感受到来自大草原的文化魅力。
伊利的这种学生奶比一般的学生奶多出25%,但“加量不加价”。张剑秋道出伊利的用意:“虽然我们不挣钱,但我们希望中国的孩子能和日本的孩子一样茁壮成长,同时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更能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
伊利的学生奶主要在呼市、包头、广东、山东、河南、惠州等地,现在大约12万的学生在饮用。现在,液态奶事业部已经是伊利最大的事业部,2005年的销售收入占到伊利销售收入80%以上。
伊利曾经有一个目标:2005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2007年达到150亿元;到2010年要进入世界乳业20强,2015年要进入世界乳业10强。
可是,2005年伊利提前完成了目标,所以他们刷新了过去的要求。张剑秋说,到2006年,他们就要“拿下150个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