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2006全国两会经济报道 > 正文
 

政协委员透视药品集中招标弊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 05:03 第一财经日报

  

政协委员透视药品集中招标弊病

政协委员方廷钰。(图片来源:新华网)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医疗问题的解决也要有一个过程,因为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从整个国家的经济来讲,还不能完全把医疗费用都解决。因为我们的医疗保险制度还很不发达

  方廷钰/文

  我在今年两会提出了关于消除药品集中招标弊端的建议。

  目前,药价已经降了17次,招标也进行了大概有5年,为什么大家感觉不到药价在下降。我在政协九届会议的时候也提过提案,就是要把虚高的药价压下来,事情过去几年了,看来成效不是太大,正是药价虚高成为“看病贵”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药这一块不改革的话,那么“看病贵”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而解决“药”的问题,我觉得比解决医疗体制其他问题要容易,只要政府有所作为,把中间的一些弊端去掉,可以在不花一分钱的情况下把药价降下来。目前,医院医疗收入跟药的收入差不多是一半对一半,如果能把这一块降下来,老百姓的医药费用就会下降。

  药价为什么高?第一,药价从源头上看就比较高。第二,招标过程中间有许许多多的弊端,形成中间一个阶层,他们都得吃药品的肥肉。

  集中招标弊端

  药品招标是政府行为,初衷很好,是为了把中间环节减掉,把药价降下来。但是做了五年之后,中间出现一些不正常的情况:

  第一种,现在招标的手续烦琐,工作量大,药厂要有专门机构来应付招标程序,增加了成本。

  第二种,一个产品它的招标费用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是两三百元,有的地方是两三千元,这是公开的,暗地里还要拉关系,请客送礼。一个产品在甲地招标要经过这一关,在乙地招标又要经过那一关,如果经过十几个地方招标,就要付十几倍的钱。

  第三种,地方招标巧立名目收费,参与招标的企业首先要交几万元的保证金,中标的企业要交风险保证金,除此之外还有入围费、评审费、质量检验费等。

  第四种,厂家参与招标要公关,进入基本药目要“攻关”,招标办、卫生部门、评审委员会、科室主任、医生等,都是“攻关”对象,厂家要花大笔钱打点。

  第五种,不仅是一个厂商中标,比如青霉素,可能有四五十家企业一齐中标,然后由医院选择用哪家的产品,这时二次招标出现了。二次招标,一是企业必须给医院让利,二是企业要给医院赞助费,甚至还有其他方方面面的钱,哪家出得高,医院就进哪家的药。二次招标后,这些费用全部加到药品上,最后吃亏的是广大老百姓。

  我看到胡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最近的讲话,就是对于商业贿赂要进行整治,我非常同意。

  如果药厂要通过行贿来进行招标,一经发现就取消它的投标资格,对于触犯刑律的,应该要绳之以法。对于个人如果通过招标牟取不正当的利益,政府要管。

  另外,我看过一个报道,在云南宣威,卫生局直接跟厂商发生联系,招标成功后,医院用药采取配送制度,医院和厂家不发生联系,整个药价平均降低35%,卫生部门可以好好总结“宣威模式”,采取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来进行药品的招标。

  整治一药多名

  去年两会的时候我提出过一个提案,当时发现一个药的商品名太多,可以演变出几十种药名。把剂型换一换,把含量变一变,变一次,药就加价一次。

  比如青霉素就是青霉素,一会儿又叫阿莫西林。因为医生知道,开后面这种名称,或许就可以拿回扣。

  红霉素也出了好多名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当时我提出能不能按药典办事,这个药是这个名称,就得固定下来,不能改变。

  提案上去以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给予答复,我的提案没有被采纳。

  可是今年1月份,全国药监局会议上,药监局提出今后要整治一药多名,证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被意识到了。2004年全国接受审查的新药有1万多种,同期美国只有100多种,如果我们国家一年能生产1万多种新药,老百姓看病是不会贵的,那么多的知识产权就能赚很多钱了。但事实是,中国在药品的知识产权方面没有赚很多钱,结合药监部门最近出的一些问题,新药为何多?不言而喻。

  药价定价须准

  此外,从源头把药价降下来,还需要解决药的定价问题,现在的药品定价过高。我见过一种药卖1元钱,出厂价是0.09元,0.91元在中间运作。1元的零售价,显然不合理。

  定价问题出在几个方面:

  第一,定价部门缺乏专业人员,对药品生产的工艺流程、成本核算、会计制度不是很明确。厂家则把成本报高,把预计销售量报低,导致单位成本上涨。等药价报完后,开听证会,药厂请的大部分是临床医生,他们对工艺流程、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基本不清楚,最后形成了厂家报多少,定价部门批多少的情况。

  我这次的提案想从源头上卡住药价高企的现象。也就是物价局、发改委定价定准;在药品定价过程中,采用专家听证。听证人员的构成,应该是懂药的人。

  双管齐下

  当然,从根本上解决药价高的问题,还是要实行医药分家的体制。

  医药分家提了很长时间,但迟迟没有实施,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

  另一个原因是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滞后。我想,这两种体制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最近,南京有200家医院把药委托出去了,医院不办药房。我认为,如果把药品经营从医院剥离开,医院的生存更成问题,现在一般的药到医院以后,加价15%,医院利用15%的差价可以弥补国家对医院的补贴,如果把这一块完全拿走以后,怎么办呢?

  所以,医疗体制进行改革,国家必须加大投入,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事情,如果总的问题不解决,专门把板子打在医院身上,我觉得很不公平。

  我不否认医院有医院的问题,哈尔滨出的天价医药费案,安徽宿州的眼球事件,还有东北一家医院的火灾,医院有医院的问题,医生也有医生的问题。我觉得从大的方面来讲,投入的确是少的。

  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医院有自身的困惑,以及自身发展的难处。所以,我认为正是这种两难境地,需要大家共同想办法,献计献策,来加快我们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步伐。

  比如最近中央又出台了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今后可能对于

医疗体制改革方面会有所帮助,另外还出现了一些“济困医院”或者“平价医院”的形式。还取消了医院的点刀费,比如做手术我要张三做手术1000元钱,我要李四来做200元钱,现在“点刀费”取消了。说明在摸索过程中间,我们政府还在想办法把问题解决,解决也得有一个过程,因为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从整个国家的经济来讲,还不能完全把医疗费用都解决。我们的
医疗保险
制度还很不发达,除了医疗保险之外,我们商业保险是寥寥无几的,像这些问题都要各个方面通力合作才能解决。

  (本报记者王立侠根据方廷钰3月1日讲话稿整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43,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