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飞机制造民企军团愈挫愈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 03:06 第一财经日报

  在空天科技及其相关产业方面,浙江已具备了一些看似零散但实质上很有利的资源,亟待政府系统地、有组织的整合

  本报记者 宗新建 发自杭州

  尽管浙江民营企业本世纪初开始酝酿的“造飞机热”一路坎坷,但来自政府部门和学
术界的力挺,可能将使得它们的步伐更为坚定。

  18日,浙江省政协委员郑耀在该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提交提案称,浙江应该大力发展包括飞机制造在内的航空航天工业,力争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空天科技的主要力量。据记者不完全调查,这是浙江民企“造飞机热”遭遇不顺后,来自学术界的首次公开声援。

    空天科技人才储备已成气候

  郑耀是浙江大学工程与科学计算研究中心主任,曾在美国宇航局格伦研究中心担任高级研究科学家,负责或参加过英国和欧盟的5项应用及尖端科研项目、美国宇航局的3项基础与机密研究项目,以及美国公司的一项大型应用项目。

  郑耀17日向浙江省政协提交了提案《加强自主创新,培植新生企业,依托高等院校,发展空天科技》。提案中称:“近年来,我国对空天科技领域的重视程度正逐步加强,投资力度也大幅增加。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在多方面都居于先导性地位的浙江省,应该考虑在这个领域迈出第一步。”

  “浙江具有很好的科研条件,仅在学术研究上,就集结了以浙江大学为首的多个院校,在与空天科技的核心技术相关的诸如力学、机械、计算机、材料等学科,有着坚实的学科基础和雄厚的科研力量,其中不少科研成果已应用于国内空天技术的科研和实践中。”

  郑耀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在空天科技人才方面,浙江不仅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自身的人才储备也已成气候。

  事实上,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调查,正如郑耀所说,在科研这方面,浙江并不乏航天专家——“神六”项目中,以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林瑞光为首的10位浙大教师,承担了保证航天员在太空5天安全的研究重任。此外,在“神六”的配套设施方面,也不乏自行研发的“浙江制造”产品。

    民企造飞机路途坎坷适航证是最大障碍

  浙江民营企业在飞机及相关领域的“大胆进入”和“步伐坚定”,是郑耀认为浙江应该大力发展空天科技的另一个原因。

  郑耀举例说,2001年,浙江造飞机的先行者——湖州泰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湖州泰翔”)合作生产国内首架轻型单人直升机,2002年成功试飞;2002年,靠纺织业起家的宁波贝斯特航空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下称“宁波贝斯特”)投身飞机制造,其自行研制的“神鹰一号”无人机开创了国内民企自行造飞机的先例。“截至去年年底,浙江已有5家民企进入飞机制造领域。”

  然而,这些率先进入小型飞机制造业的浙江民企,已经以自身经历提醒后来者:造飞机并非易事。目前,湖州泰翔已终止同投资方的合作,生产几乎陷入停滞,其生产的5架直升机,因为没有取得适航证、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等一系列证件,至今还停放在库房里。宁波贝斯特目前投入3000多万元,生产了10多架无人飞机,但也只在两年前卖出了一架。

  对此,郑耀表示,湖州泰翔面临着民营企业造飞机最大的一个障碍——国内民营飞机制造商目前还没有取得适航证的先例,而宁波贝斯特生产的无人飞机虽然绕过了适航证的阻碍,但对市场的认知也很不够。

    空天科技优势亟待政府整合

  情况正在发生改变。今年1月4日,浙江以省政府“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非公经济32条”,明确规定“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即“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平等参与军工科研任务的竞争以及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对于承担军品任务并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和保密资格认证的非公有制企业,根据产品在武器装备中的功能,积极推荐国家发放许可证;非公有制企业承担符合国防科技工业产品政策的重大项目,可享受国家有关扶持政策”。

  昨日,湖州泰翔董事长求辛熔对本报记者透露,泰翔可能用不了多久就将恢复生产,该公司正和一家已接触两年之久的奥地利飞机制造企业谈判,如果顺利,正式合同将很快签订。当然,新项目同样会遇到适航证和生产许可证的问题,但求辛熔表示:“这些等到合资公司成立以后再说。”

  据悉,温州金州集团也已经初步拟定了制造固定机翼运动型飞机的计划,正在与合作方洽谈。

  “我做这样的提案,目的就是敦促政府和浙江企业迎头赶上。不仅仅是造飞机,在各个空天科技领域,浙江企业都应该有所作为,‘草根’出身的浙江民资也应该玩尖端科技。况且浙江和一些先发省份的差距并不是太大。”郑耀说,浙江在发展空天科技及其相关产业方面已具备了一些看似零散但实质上很有利的条件,亟待政府系统地、有组织地来整合这些资源,使其发挥出整体优势。

  空天科技领域的巨大增长空间不容怀疑。仅飞机一项,去年12月底,22名温州商人向7家国内外知名飞机制造、销售公司集体订购了22架私人飞机,总金额达1.332亿元。此前,民航部门预测,今后10年间,我国民用直升机的需求量接近2000架,其中轻型直升机占30%;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近1万架,市场总规模近7000亿美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