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水电气调价之路 > 正文
 

两大原因导致湖南气价上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 10:16 潇湘晨报

  ★专家预计将再度冲破90元/瓶关口 ★政府部门酝酿对低收入者补贴

  ★受邻省高价吸引,进入湖南的外省气源纷纷另投怀抱,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湖南液化气价格异动。

  刚刚平抚下去的液化气价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自元旦以来,星城各液化气公司的气源进价一路飙升,到昨日已突破了6000元/吨的关口。与此同时,企业申请涨价的报告一份接一份地递向了物价部门。

  “节前的液化气价将会十分坚挺,小幅上涨是必然趋势。”虽然物价部门几度出手“监管”气价,但前提仍需尊重市场规律,业内专家预计,气价将会第三次冲破90元大关。

  “我们正在考虑出台相关措施,以减小气价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长沙市物价局

房地产价格处处长文福生的话,从侧面印证了液化气价格上涨山雨欲来。

  百江库存量不够用一天

  作为长沙市目前两家最大的液化气公司之一,百江每日平均销售的液化气量在60吨左右,然而近3天以来,该公司加上所有门店的库存量,一直在50吨左右,不足一天的销售量。“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出钱也难买到气。政府部门出面打招呼,企业加强采购力度千方百计地找关系,还是紧张。这样的局面已不是一天两天,至少已经持续有10天了。”

  记者从各液化气公司听到的声音,普遍反映买气难。长沙市液化气公司、百江、冰宇等实力较强的企业尚且存在类似情况,一些实力较弱的公司买不到气也就不足为奇。

  批零倒挂申请涨价

  1月7日以来,按物价部门的要求统一将瓶装液化气的零售价降到了85元/瓶。

  记者走访了长沙市桔园小区、井湾子的两家气站,昨日挂出的液化气零售价均为85元/瓶,各液化气公司市场销售价基本执行到位。

  “虽然按85元一瓶在卖,但是气源进价按6000元/吨买入还拿不到,套用物价部门的公式,正常的卖价应该是在96元/瓶。这几天长沙市各个液化气公司基本都在倒挂经营。”某液化气公司负责人透露,根据长沙市物价部门的规定,液化气价格的变动需严格按照企业申报,政府审核公布后再决定实施调整,因此,最近一段时间公司已经打了几次涨价的报告。

  “我们正在进行票据的核查,如果企业反映的情况属实,该怎么调就怎么调。”

  而记者昨日从长炼印证的情况是,供给省内的液化气批发价基本在5800元/吨至6000元/吨。零售价存在一定的上浮空间。

  业内专家分析,节前气价上涨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很有可能还会突破90元大关。

  两大原因导致气价上涨

  每年入冬以后国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液化气供应紧张局面,但2005年入冬后国内液化气供需矛盾尤为突出,所造成的“气荒”大面积相继席卷了河南、天津、陕西、重庆等数个省市,国内液化气供应价格出现普遍上调。

  而在湖南,长沙的气价已经两度突破有史以来最高点90元,一年之内气价涨了近50%,速度如此惊人,原因何在?

  长炼相关负责人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目前气价屡屡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邻省广东气价猛涨,原本应进入我省的外地气源直接越过湖南发往广东;另外,就是与商家普遍存在的“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有关。

  据介绍,目前广东省消耗的液化气大量依赖进口,每月需进口的液化气为30多万吨,自今年元旦以来,国际气价每吨由600美元涨至680美元,推动了广东省内气价上涨,并屡屡突破百元大关。而湖南,原来有一部分液化气购自外省,本省的两大炼厂只需60%的产量就可满足本省需要,其他40%的销往外省。

  现在,进入湖南的外省气源受到广东高价吸引,纷纷另投怀抱,导致湖南气源供应紧张。虽然长炼和巴陵石化两大炼厂已经把全部产量投入本省,仍然相当吃紧。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导致价格异动的最主要原因。

  其次,前段时间气源进价一度下跌,许多液化气公司寄望于“再等一下还可能有降”,将库存大量消耗,目前气源进价一上涨,反而引发抢购,炼厂产出每日都供不应求。

  “估计要过完年以后,这种情况才会有改善。”

  低收入者有望获补贴

  “我们物价局的态度是,多涨一块钱也不行。”文福生表示,自去年11月18日实行政府指导价格管理,液化气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价格计算公式制定零售价格,而参与计算的数据,要求必须是企业的真实成本。“我们将要求企业提供自去年11月18日以来所有的进货发票,查清楚是否有违规涨价行为。”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居家过日子,柴米油盐醋,“柴”列首位。对于一些低收入家庭的市民,飙升的气价着实令人烦忧。

  文福生表示,相关补贴政策已被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目前长沙市财政局、民政局、公用事业局和物价局4部门已经联合召开了会议,就低收入者的补贴问题进行了研究,相关的申请报告也已经写好,正准备递交市政府研究决定。本报记者 戴 丹 实习生 张 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