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中国观鸟经济链揭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7日 15:42 《财经时报》

  观鸟,这种在19世纪末于欧洲兴起的贵族运动,10年前悄然在中国出现。如今,丹麦、瑞典、法国、美国等每年约有百万人从事这项活动。观鸟,不仅是一项有趣的活动,在北美已成为继“户外运动”后的又一户外产业,每年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约为250亿美元,并可提供6万多个就业机会。中国目前的“观鸟”群体正在壮大,已带动与之相关的各种消费,它正成为新的商机

  □ 本报记者 欧阳毅

  每周三晚上,一群人总会准时出现在北师大教学楼2楼312室。他们不是为了聚会,而是来聆听讲座。尽管每次讲座的内容略有不同,但都与鸟有关。

  有些人已经坚持了3了年的时间,从没感到厌倦。即使在

禽流感危机四起的9月、10月、12月,他们还依然前往聆听讲座,而白天则是到山林、原野、湖沼、海滨、河畔、草地、公园等鸟类活动和栖息地,透过镜头,欣赏它们优美的体态,缤纷的色彩,自由的飞翔,以及觅食、鸣叫、求偶等生活习性。

  国际爱鸟人的乐土

  每年的洞庭湖观鸟节,对观鸟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盛会。在这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全国各地的观鸟人都会在此聚集。12月寒冬的天气下,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以及中国青海湖的鸟类也会云集在洞庭湖。

  2005“第四届洞庭湖观鸟节”因防控禽流感被取消,对很多“观鸟”爱好者来说,是个不小的遗憾。

  赵欣如已是3届大赛的评委,也是北师大的一位教师。 “我觉得这对很多鸟友来说,是个不小的损失,因为每次大赛,全国各地的鸟友都会借此交流和沟通。”

  据他介绍,观鸟大赛就是让观鸟人自己组织队伍参加比赛,然后在规定时间段看哪个队伍看到鸟的种类最多。

  为了观测到更多的鸟,参赛队员往往会把食宿都压缩到最简单状态。洞庭湖大赛如今已闻名全国,但在国际上,

北戴河正成为国际观鸟者的热土。

  2005年5月在北戴河举办的中国国际观鸟大赛,让北戴河声名鹊起。这次比赛吸引了英、美、法、丹麦、挪威、瑞典、

澳大利亚7个国家以及国内的共38支队伍308人参加。

  参赛中的英国著名观鸟人士马丁·威廉斯1985年就来到北戴河观鸟,20年来,他从没间断过,至今说起那些经历还兴奋不已。

  “鸟友”秘密

  虽说国内观鸟的兴起是近十年的事情,人员数量还无法与国外相比,但热情丝毫不逊于国外。雷鸟,红隼,高山兀鹫,他们都是因爱鸟而取了与鸟有关的名字。

  在内部,他们还有自己的称呼,比如“鸟友”就是观鸟人对同行的称呼,“鸟书”指的是鸟的图录,当鸟友一起自驾车出去观鸟的时候,这个车就有了个别名“鸟车”。在车上拍照,几杆长焦镜头从车窗口伸出去,“炮车”的雅号也就这样出来了。

  雷鸟,是北师大教育系研三的学生。来自长沙的他因对鸟的热爱而成为一个忠实的观鸟人。一次讲座让他在全国留下了追逐鸟的踪迹,从东北的大兴安岭到海南三亚,他看到了很多种类的鸟也结交了不少朋友。如今的他,已经可以识别500多种鸟,他说即使是一个生物学专业的大学生也不过能识别100多种。

  观鸟人的苦和乐

  舒晓南是北京一家媒体的摄影记者,工作的原因让他无法去全国各地观鸟,他只好在北京周边从事这项活动。近15年的观鸟习惯,使他坐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想往外看鸟。对于北京鸟类的变化,在他看来麻雀明显比他观鸟初期少了很多。

  他认为,麻雀的减少是因为城市钢筋水泥的增加让它们没有筑巢的地方,对于垃圾的封闭式管理也让麻雀的食源减少。10年前,他说还可以在街头看到鸟,但现在,他想观鸟就必须得开车到郊外。

  在采访的间隙,他突然指着窗外问:“你看到一只鸟没?”第一眼,我没有发现,仔细看才发现在斑驳的树叶中有一只鸟蹲在那里。“这种鸟叫做腊尾雀,在北京原来是不太常见的,但由于城市气候变暖,现在在北京也就可以见到它们了。”

  “一般人都会认为乌鸦是黑色的,其实乌鸦的颜色是黑白两色。”学习摄影的舒晓南对于美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任何一只鸟,就算是乌鸦,只要你靠近了,你就可以发现它身上金属般的光泽,更不要说那些红的绿的鲜艳的鸟类。”

  “发现很容易,但把发现的美丽留下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每一次拍摄鸟,对舒晓南来说都是一次艰苦的战斗。为了拍摄鸟,他只能长时间蹲着,因为坐着不便于移动,站着会惊动鸟。只能蹲着慢慢前移,蹲久了,人有时会双腿麻木。但拍下一张好的照片的成就感,则会抵消这一切的不适。

  除此之外,让业余观鸟人感到高兴的是,他们还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一些数据,有时也会发现一些科学家没发现的新东西。

  据说火烈鸟是中国没有的鸟类,但在岳阳洞庭湖上就被业余观鸟人发现了。这就为中国鸟类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所以,现在很多专业组织都提供资金给业余的观鸟协会,为自己的科研帮忙。

  中西观鸟比较

  不过,比起西方的观鸟来说,中国内地的观鸟时间还很短,据说仅有10年。而英国人业余观鸟则有100年以上的历史。许多人从小看鸟,有钱的人还去非洲、美洲、澳洲、东南亚,一个从小看鸟的人,到五、六十岁,野外目击鸟种往往能达到四、五千种。而在国内,一个有经验的观鸟人,能够达到五六百种就很不错了。

  外国人在中国观鸟则可以追溯至上世纪初。在《外交官夫人的回忆》一书中,有对观鸟的简单描述。当时,英国设在新疆喀什噶尔的总领馆里,一群百无聊赖的人正在为时光的迅速消逝而发愁。外交官的夫人们却想到了去山野中观鸟,这是比较早关于在中国观鸟的记载。

  真正群众性活动的观鸟则是1996年10月,当时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在中国大陆举办了群众性观鸟活动,其后1997年春,北京开始组织群众性观鸟活动并着力培训观鸟骨干,中国业余观鸟群体才逐步兴起。这比起美国和加拿大等地的观鸟发展,则要慢很多。

  不仅有时间上的差别,人员组成和设备也和西方的观鸟人有显著的不同。西方观鸟的人员构成是有闲有钱人,或者说是高收入人群。他们穿梭在世界各地,用世界上最好的设备,开着名贵的越野车在野外寻找各种珍稀鸟种。

  但在中国大陆,业余观鸟人员的构成有大学生,也有低收入者。因此无法造就西方观鸟那样稳定的群体。不过真正长期坚持下来的还是那些中等收入偏高的人群。舒晓南说他观鸟圈的朋友的平均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

  除了业余人员,中国很多地方也建起了观鸟协会,但北京观鸟协会还在筹备中,据说是没有被批下来。北京观鸟协会负责人之一赵欣如说起这些就唏嘘不已。

  他说,西方自然保护意识已深入人心,而在中国大陆,很多人则会疑惑:观鸟,鸟有什么看的?他认为中国“观鸟”要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还需要时间。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