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前,宋人曾在北岳山前创造了定窑的绚丽烟雾;如今陈文增和他的伙伴们用青春的火焰重新点燃了定窑,使沉寂800多年的定瓷重现光彩。其作品获省、市国家多项大奖,陈文增本人也由此获得了多项殊荣,被河北师大、河北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定瓷产地在今河北曲阳县,因古时曲阳属定州管辖区,故名“定瓷”,它是中国宋代陶瓷的佼佼者,自唐至元,历时数百年,盛极几代,闻名于世。然而,如此灿烂的白瓷文明却最终毁于战乱之中,宋朝的辽宁之战、金宋之战使定窑从此销声匿迹,在中国大地上沉寂了八百余年。
陈文增1904年8月出生于河北曲阳县北镇村,这里正是宋代定窑诞生地。他自幼聪颖好学、痴迷字画,他的字画在当时十里八乡小有名气。
1978年保定地区美术定瓷厂有一批需要在瓷杯上刻字的活儿,陈文增被选中了,从此他便与定瓷结下了不解之缘,全身心地投入到定瓷研究上。然而,定瓷毕竟已失传800余年,既无图谱又无文字纪录,说要恢复谈何容易。但陈文增坚信,古人既然留下了实物,就一定有探寻的依据。陈文增感到一种庄严的民族自尊心在驱使着他,也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及文化价值。他和伙伴们经常来往于坐落在群山环抱中的定瓷遗址,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风餐露宿考察窑遗址,挖掘瓷片。
天道酬勤,辛苦不负有心人,陈文增终于成功了!1984年1月15日,香港各大媒体发出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河北艺术陶展”会上,沉寂800多年的定瓷重现光彩。
定瓷工艺大获成功的消息迅速传遍华夏大地。定窑恢复以后,摆在面前的课题是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固守前人,原地踏步,仿制他人是没有出路的。陈文增推陈出新,他认为“以仿为手段,以新为目标,只有‘新’字才是定窑发展的永恒主题”。他提出了“使繁衍几百年的手工制作由机械化来完成”的惊人设想,在他新著的《定窑研究》一书中,不但推开了定窑艺术、生产之门,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工艺理论,升华到更高境界的理论认识,填补了定窑著作的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