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白盐行业中的黑行规 中国盐业期盼审计风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 10:53 正义网-检察日报 | |||||||||
作者:郭高中 食盐是白色的,但是这一领域里却有很多灰色甚至是黑色的东西 “盐是白的,但盐行业却很黑。”这是一家盐场的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就是这句耐人寻味的话道出了盐行业高度垄断、腐败丛生的现状。
长期以来,中国对盐业实行专营管理。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盐业公司和盐务局都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盐业公司既是食盐和工业盐的经营者,同时又是政府的盐业管理部门,还掌握着企业赖以生存的食盐计划制定权。 由于盐场生产工业盐和食盐成本相差不大,但加碘后食盐出厂的价格要远远高于工业盐,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食盐计划指标就是利润,就是生死存亡的关键。因此,一些生产企业竞争的重点不在于引进技术降低成本,而在于想方设法跑计划,由此产生了诸多腐败问题。 “回扣”:业内不宣之秘 在食盐计划执行过程中,除负责计划的个人向生产企业索要回扣、红包外,各地盐业公司也都公开向生产企业索取高额回扣,这已是业内不宣之秘。业内人士说:“几乎没有一家盐业公司不拿回扣,也没有一家生产企业敢不给盐业公司回扣。” 为了达到隐蔽的目的,各地盐业公司在向制盐企业索取回扣时经常巧立各种名目,也正是这些所谓的“行规”导致了畸形的产销利益格局,也成了腐败滋生的温床。充斥于盐行业中的“黑行规”主要有以下几种: 运费补贴。国家规定盐价应以各厂家离站价(离岸价)结算,为了做到表面上盐价到位,目前成了按到站价(到岸价)结算,运费由企业承担,运费补贴成了变相的回扣,而且由生产企业承担了补贴部分的税。 仓储补贴。盐业公司以调盐后储藏困难且增加了贮藏成本为借口,要生产企业给予补贴建仓库和库房所用。销售企业建仓库让生产企业“埋单”本身就不合理,而各地盐业公司收走这笔钱后也并非真的全用在了仓库建设上。 回笼货款奖励。据了解,这种回扣方式是仓储补贴、运费补贴的辅助形式,是盐业公司向生产企业索取的“奖励”。即使货款给得不及时,回笼货款奖励也要照付。不少省市盐业公司有拖欠生产企业盐款之习,有的生产企业竟被数家盐业公司拖欠达数千万元货款。 调销奖和超调奖励。制盐企业跨省销售时除了给销区盐业公司运费补贴和仓储补贴等回扣外,企业如得到了额外的计划,还要付出“调销奖”和“超调奖励”之类的回扣。 破包费。盐业公司借口运输过程中发生缺斤短两或包装破损,让企业赔付。据几家制盐企业反映,运输过程中有时会造成破包,但更多情况下破包只是借口,即使不缺斤短两,包装不破损,盐业公司照“吃”不误,愣是从货款中扣掉他们所说的缺额,或让生产企业再发货补齐,而生产企业又不敢较真,只能照办。 据估算,目前全国每年有700万吨食盐计划指标,保守估算,腐败的规模也足以让人触目惊心。 私分:处理回扣的方法 食盐销售中间存在巨额回扣在业内是不宣之秘,那么这些钱都到哪里去了? 据了解,这些回扣到了盐业公司后,有的以利润转移的名义进行了“体内循环”,有的则以“体外循环”的方式滋生了腐败。有些盐业公司把回扣用来盖楼、买车、搞福利,胆大些的就干脆私分了。 在河南驻马店,媒体曝光了盐业局领导和几名职工(领导司机和水电工)集体建造并住进了19套豪华别墅。豪华别墅每天都有4名保卫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和领导们的别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盐业局的一些职工却没房住,一些职工仍住在狭小的旧房里。对此,当地纪委展开了调查。 在陕西安康,原市盐务局局长陈世福、副局长任晓康和财务科长张秋萍等人因私分“小金库”于3月分别被判刑。法院经审理查明,1999年安康市盐业公司(与盐务局是一套人马)成立后,陈世福等人将制盐企业给盐业公司的仓储补贴款等收入,私设成“小金库”,建立账外账,并拿出部分资金进行私分,将账外收支单据销毁,至案发时,“小金库”私存总金额已高达300多万元。此外,安康市盐业公司又擅自计划向外调运、经销食盐,从制盐企业收取的回扣则被他们截留私分。 在广西,一些检察院和纪委近年来也相继查处了当地某些盐业公司私分回扣款项的问题。贺州市八步区检察院2003年5月立案查处了贺州盐业支公司私设“小金库”私分产区回扣款30余万元的案件,他们用这些钱买了一部车,用10多万元给职工发福利,后被检察院追回。 审计:生产企业的呼唤 很多制盐企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应对省级盐业公司的账目加强审计。 一般来说,各省盐业公司除了国家下达的食盐计划外,还掌握数目不小的计划外指标。这也成为盐业公司的牟利渠道。据业内人士透露,盐业公司会按照工业盐的极低价格购进,一般是每吨200元左右,然后以数倍于此的食盐价格销售出去,赚取高额利润。光这一项,一个省级盐业公司一年就可以获利数千万元。企业呼吁审计部门追查这些钱的去向。 各地盐业公司每年没收的“私盐”数量不在少数,但这些“私盐”大多“去向不明”。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审计部门还应重点查一查罚没“私盐”是否足额上缴国库。 此外,企业还认为,审计部门应查一查碘盐基金的去向。生产企业向盐业公司每销售一吨加碘盐,需向国家交纳29.25元的碘盐基金,以一年全国总共产销700万吨加碘盐计算,国家一年收取的碘盐基金就是两亿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碘盐基金是用于食盐加碘项目建设和改造的,但很多盐业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这么多年来,生产企业很少见到下拨的碘盐基金。 碘盐基金一般由省级盐业公司代收,上交中盐总公司。省级公司向下级公司收的时候是按照全部销售计划收购,上交的时候则是按照国家计划上交。 改革:序幕刚刚拉开 为什么在盐行业腐败现象普遍存在?生产企业认为现行管理体制窒息了企业活力,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导致许多腐败问题的产生。他们强烈要求改革。即使是在各级盐业公司内部,也有人认为盐业管理体制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为此,持有相同观点的有关专家和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建议,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对盐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而消除腐败的有效手段就是破除垄断,如打破食盐专营体制,实行盐业管理和经营政企分开,赋予食盐生产企业经营自主权,让他们直接进入市场,借助市场手段,引入竞争机制等。 其实,“盐业体制的问题已经进入中央决策层的视野,改革即将进行。我们的审计结果将为改革提供信息和依据。”前不久,在广西北海,国家审计署长沙特派办广西盐业审计组负责人对媒体这样透露。 此前,该负责人一行八人已于9月初进驻广西,开始了针对广西盐业系统为期两个月的审计。按照计划,明年针对盐业系统的专项审计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内部人士透露,这绝非一次一般的财务审计。种种迹象表明,一场针对盐业的集中整顿开始启动,盐业体制改革的序幕也由此悄然拉开。 据了解,审计署的这次审计活动是受中央纪委和监察部委托,临时安排的专项活动。审计组负责人说:“这次审计主要针对整个盐业垄断体制产生的问题。”“中央如此重视某一领域的审计,我个人还是第一次经历。” 中国盐业这一“被改革遗忘的角落”已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